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美观性与耐磨性良好,所以全瓷修复技术为牙列缺损、牙体缺损、前牙美容的修复治疗方法,备受临床患者、医生的重视。但是因为早期机械强度不够,所以限制了临床使用,只是应用到前牙贴面、固定桥与单冠中。目前,高强度氧化陶瓷使此问题得到解决,国外学者对此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国内报道比较少。以此,本文就对氧化冠桥的制作进行分析。

  • 标签: 氧化锆冠桥 数学化 义齿制作
  • 简介:摘要氧化材料颜色与人天然牙较接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制作口腔种植体的一种较理想的材料。为提高氧化种植体的成骨性能,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可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涂层法和涂层法,而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有其优势也有不足。本文就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牙种植体 陶瓷制品 骨整合 氧化锆 表面处理
  • 作者: 项东 林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材料研究室 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氧化稳定四方氧化多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但其羟基含量低且不含二氧化硅,无法通过氢氟酸酸蚀的方法产生有利于微机械固位的表面,因此氧化陶瓷的粘接问题是临床难点。氧化粘接前的表面预处理是提高其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喷砂、激光蚀刻、酸蚀、硅涂层以及等离子体等氧化陶瓷的表面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优缺点,并展望相关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粘合 氧化锆 表面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二氧化全瓷方法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口腔修复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烤瓷冠修技术 修复口腔,研究组采用二 氧化全瓷技术修复口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后的不良反应率和美观性评分。 结果 研究组采用二 氧化全瓷技术修复口腔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美观性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口腔 修复中应用二 氧化全瓷技术修复口腔, 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提高患者修复后的美观性,并且安全系数相对 较高,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二氧化锆 全瓷技术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甲基丙烯酰癸基二氢磷酸酯(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MDP)的底涂剂、通用粘接剂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对口腔氧化陶瓷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稳定的四方相氧化瓷片210个,氧化铝表面喷砂后分为7组(每组30个),以不含MDP的传统树脂水门汀作为对照组,其余6组分别应用两种含MDP的氧化底涂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底涂剂组)、两种含MDP的通用粘接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以(粘接剂组)及两种含MDP的自粘接树脂水门汀(自粘接树脂水门订组),粘接氧化瓷片和复合树脂,制作粘接试件。试件制成后每组半数37 ℃水储存24 h(老化前),另一半37 ℃水储存12个月(老化后);测试剪切强度(即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结果水储存老化前与对照组较低的粘接强度[(5.04±0.50)MPa]相比,其他6组粘接强度均显著增加(P<0.05),均可达到9.51 MPa以上;其中2个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组粘接强度均较高,最大为(11.06±0.84)MPa。水储存老化后各组粘接强度均比老化前显著降低(P<0.05),除对照组外,其余6组粘接强度仍在7.44 MPa以上;其中2个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组及1个粘接剂组维持较高的粘接效果,且与2个底涂剂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MDP的产品可提高口腔氧化陶瓷的粘接耐久性,且不同产品类型对口腔氧化陶瓷粘接耐久性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磷酸酯类 牙瓷料 牙粘合 耐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氧化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8年 8月到 2020年 8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口腔修复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 40 例接受二氧化修复体修复(观察组),另 40 例接受钴铬烤瓷修复体修复(对照组),比较修复效果,如咬合力、咀嚼效率、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 95% 高于对照组 57.50% ( P< 0.05);治疗前组间咀嚼能力、咬合力评分差异小(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采用二氧化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可显著提升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年限,样本40例口腔修复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修复材料为镍铬合金,研究组修复材料为二氧化,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修复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修复效果及修复体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采用二氧化全瓷冠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二氧化锆全瓷技术 口腔修复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诊疗,也为口腔诊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饰瓷作为一种新的饰瓷工艺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全瓷修复体的加工效率,也使整个制作过程更加客观可控。本文就CAD/CAM饰瓷的加工技术、力学性能、美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通过与传统饰瓷工艺的对比,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瓷料 力学 美学 加工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二氧化全瓷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 年 1 月 -2019年 12月笔者所在 实习 医院收治的,接受 口腔修复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52 例进行后牙固定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为 2 组,每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后牙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修复体 进行后牙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美观程度以及修复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实验组的修复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修复体 进行牙齿修复有利于恢复牙齿的咀嚼能力,且牙齿的美观程度高,修复成功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AD/CAM 氧化锆修复体 后牙固定修复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氧化临时冠磨改回切为个性化修复基台1年内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即刻修复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制作氧化临时修复体和种植导板,导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并即刻安装氧化临时修复体。3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口内磨改回切氧化临时修复体形成个性化氧化种植修复基台,全冠修复方法取模制作永久修复体。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3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2±6.1)岁(26~50岁)。患者在戴入最终修复体后即刻、6个月及1年时复查,记录种植体存留率,检查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根尖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采用牙龈乳头指数(apilla index score,PIS)评价牙龈乳头充盈度。结果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小于5 mm。戴入最终修复体后6个月及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 (0,0) mm和0 (-0.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入最终修复体即刻、6个月及1年时PIS分别为3.0 (2.0,4.0)、3.0 (2.8,4.0)和3.0 (3.0,4.0)。结论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的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均较稳定

  • 标签: 牙种植 即刻修复 氧化锆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个性化基台
  • 简介:摘要:目的 采选二氧化烤瓷牙治疗措施,探讨其应用于牙齿修复患者中的效果,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73例入院诊治的牙齿修复患者。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7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钴铬合金烤瓷牙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患者二氧化烤瓷牙治疗措施,比对与统计分析其试验数据。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修复美观度方面,其牙齿色泽(9.64±0.35)分、牙体外形(9.57±0.31)分、整体美观度(9.72±0.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牙齿色泽(8.25±0.41)分、牙体外形(8.35±0.28)分、整体美观度(8.39±0.33)分(p<0.05),关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患者(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以上数据结果,得出,对于牙齿修复患者的治疗措施,应用二氧化烤瓷牙实施医治,能够将患者牙齿的美观度有效提升,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有效降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锆 烤瓷牙 修复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氧化全瓷冠的价值。方法:样本取自本院收治的80例全冠修复患者,“修复差异性”分常规组(镍铬合金烤瓷冠,n=40)、科研组(CAD/CAM氧化全瓷冠,n=4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修复前比较炎性反应无差异,P>0.05;修复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IL-6、TNF-α指标更低,不良情况占比更低,P

  • 标签: CAD/CAM 氧化锆全瓷冠 口腔修复 炎性反应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粘接技术下新型粘结剂对氧化全瓷贴面牙釉质粘接后剪切强度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口腔外科门诊就诊因外伤或牙周疾患无法保留而拔除的牙釉质足够的人上颌中切牙 40颗 ,采用随机法则基于粘结剂与牙釉质面粘接技术(全酸蚀/自酸蚀)的不同分为 4组( n=10),分为 A组: Scotchbond (TE); B组: Scotchbond (SE); C组: All-Bond (TE); D组: All-Bond(SE),比较四组患者使用不同粘结剂对患者氧化全瓷贴面牙釉质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结果:经过实验后得知,A组使用全酸蚀技术粘结强度明显优于 B组的自酸蚀技术, C组使用全酸蚀技术粘结强度明显优于 D组的自酸蚀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酸蚀粘结技术下使用Scotchbond粘结剂明显优于自酸蚀粘结剂 ,全酸蚀技术下使用All-Bond粘结剂明显优于自酸蚀技术下使用的 All-Bond粘结剂。

  • 标签: 氧化锆瓷贴面 釉质 粘接 自酸蚀 全酸蚀 剪切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牙邻颌面缺损患者应用热压铸瓷嵌体、二氧化全瓷嵌体、氧化铝陶瓷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120例(159颗牙),依据修复方案随机分组,其中采用热压铸瓷嵌体方案治疗50颗,二氧化全瓷嵌体方案治疗55颗,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治疗54颗。开展平均12个月的随访,从修复体磨损、修复体颜色、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形态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2个月随访发现,三组在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方面,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压铸瓷嵌体组修复体颜色修复有效率为100%(50/50),高于二氧化全瓷嵌体组(74.55%,41/55)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形态方面,二氧化全瓷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瓷嵌体组(94.00%,47/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94.44%,51/5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磨损方面,二氧化全瓷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瓷嵌体组(78.00%,39/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采用热压铸瓷嵌体方案、二氧化全瓷嵌体方案、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修复治疗,在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方面效果均较显著;但热压铸瓷嵌体方案在修复体颜色方面更为理想,二氧化全瓷嵌体方案在修复体形态、修复体磨损方面效果更为理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特征,对不同的全瓷材料做出个性化选择。

  • 标签: 牙邻颌面缺损 热压铸瓷嵌体 二氧化锆全瓷嵌体 氧化铝陶瓷嵌体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DKD发生的共同致病途径,但具体机制错综复杂。氧化应激是高血糖引起肾损伤的共同基础,在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减少肾脏氧化应激可能是DKD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抗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氧化应激诱导下人正常黑素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和不同时间处理人正常黑素细胞的细胞活力,以探讨构建良好氧化应激模型的条件。然后,他克莫司以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干预氧化应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他克莫司最佳干预浓度和处理时间。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和他克莫司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的H2O2最适浓度为0.4 mmol/L,处理时间为24 h,他克莫司最适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0 μg/ml和24 h。与H2O2组相比,他克莫司组细胞内ROS和MDA表达水平均下降,细胞内SOD、GSH-Px活性均增高(均P<0.05)。结论他克莫司可保护黑素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他克莫司 白癜风 氧化应激 黑素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肺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患者10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汤。2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定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计算FVC;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PaO2、PaCO2;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DA、SOD、GSH-Px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50/51)、对照组为80.4%(4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04)。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心慌、胸闷、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16、6.524、5.032、2.516、4.804、2.882,P<0.05或P<0.01)。治疗后,研究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8.05±6.11)%比(59.02±5.45)%,t=7.876]、FEV1/FVC[(60.10±5.83)比(54.05±5.07),t=5.592]、PaO2[(67.79±3.82)mmHg比(60.63±3.55)mmHg,t=9.805]均高于对照组(P<0.01),PaCO2[(56.08±2.25)mmHg比(61.14±2.13)mmHg,t=11.663]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3.21±0.63)μmol/L比(4.95±0.87)μmol/L,t=11.56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SOD[(73.35±8.97)μU/ml比(61.68±7.82)μU/ml,t=7.003]、GSH-Px[(170.35± 17.72)U/ml比(149.14±15.04)U/ml,t=6.5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肺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益肺活血汤 氧化/抗氧化失衡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 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实际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方法:着重选择 2018年 6月一 2019年 6月期间我们医院所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 7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平均各有 35例患者,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有效结合中医治疗过程中的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等相关情况,都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两组之间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以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基础,进一步有效融合中医疗法中的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得到显著增强,使其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提升,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这种治疗方法有着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慢阻肺稳定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