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非手术和外科手术措施用于其的治疗均有一定缺陷。目前,微创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文作者比较了臭氧联合胶原与单纯胶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发现臭氧联合胶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胶原酶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是外科常见疾病外伤或正常的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95%发生于L4、L5或L5-S1椎间盘1,压迫了L5或S1神经根,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胶原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此能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邻近结构。我院自2008年10月-2009年8月,采用臭氧(O3)髓核消融术与胶原蛋白化学消融术联合应用,治疗患者57例收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3.4 胶原临床疗效及与手术疗效对比 目前国内报道胶原治疗优良率在60%~84%,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胶原治疗的基础研究及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等.注射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

  • 标签: 治疗进展 症胶原酶 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胶原及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14):单纯臭氧组;B组(n=14):单纯胶原组;C组(n=19):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对三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三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显著。术后随访C组疗效均优于A组及B组。结论:胶原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应用胶原或臭氧治疗。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DSA 胶原酶 臭氧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胶原(Collagenase)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对62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注射用胶原。其中32例获得18—36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胶原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胶原对适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胶原酶溶核术
  • 简介: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比较胶原与其它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6.5)、EMbase(1966~2006.5)、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2期)、CRD(CenterforReviewsandDissemination,YbrkUniversity)、CBM(1978~2006.5)、CNKI(1994~2006)、VIP(1989~2006年),收集所有有关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包括6个随机对照试验,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共829例患者。其中:1个研究比较了胶原与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结果显示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优良率差异(〉1年)有统计学意义[RR0.35,95%CI(0.13,0.96)],PLDD优于胶原。1个研究比较了胶原与安慰剂的疗效,结果发现无论短期或长期随访,胶原组的有效率都优于安慰剂组(P〈0.05)。2个研究比较了胶原与木瓜的疗效,其中1个研究报告采用意向治疗分析时木瓜疗效优于胶原,另1个研究显示高、低剂量的胶原与木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与切吸术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原与醋酸曲安奈德等比较的研究中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不同突出类型的患者时,各组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胶原与强的松龙比较,胶原疗效优于强的松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篇报告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神经缺损、马尾综合征和木瓜的变态性反应等。结论目前的资料表明,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哪种疗法更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胶原酶 椎间盘突出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部椎间盘退变或外伤造成纤维破坏,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胶原酶溶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胶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胶原治疗,对照组注射臭氧治疗。结果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3%,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 胶原酶
  • 简介:介入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故患者容易接受。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联合胶原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 胶原酶溶核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胶原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失败原因。方法15例因胶原溶解术失败或效果欠佳而在2-6个月内实施腰椎问盘髓核摘除术.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病程、术前CT、MRI及X片结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疗效、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术中所见.结果溶盘术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显示主要失败原因有黄韧带肥厚、神经根明显粘连、椎间盘钙化、髓核脱入椎管内、巨大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后凸等.结论严格掌握胶原溶解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准确定位穿刺等是减少胶原溶解术失败或欠佳的根本保证.

  • 标签: 胶原酶溶解术 治疗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失败原因分析 VAS 评分
  • 简介:胶原Ⅲ肾病(collagentypeⅢglomerulonephroPathy),又名胶原纤维性肾小球病(collagenofibroticglomerulopathy),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的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出现大量异常Ⅲ型胶原沉积,它由超微结构发现胶原纤维,经免疫荧光染色判定为Ⅲ型胶原而命名。1979年Arakawa等首先报告2例患者,其肾小球内存在胶原纤维,而无指甲-髌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当时并未证实肾小球内胶原纤维的类型,直至1990年Ikeda等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首先证实了肾小球内沉积的胶原为Ⅲ型胶原。1991年Arakawa等和Imbasciati等将该病命名为胶原Ⅲ肾病,目前沿用的胶原Ⅲ肾小球病(collagentypeⅢglomerulopathy)由1991年Imbasciati等命名。

  • 标签: 胶原Ⅲ 肾病 肾小球病 胶原纤维 Ⅲ型胶原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单侧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采用骶裂孔复合椎旁胶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伴单侧神经根型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骶裂孔介入技术(60例,骶裂孔组)与椎旁介入技术相结合(60例,椎旁+骶裂孔组)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7.45±1.25)分及(1.89±1.73)分、(7.34±1.42)分及(3.17±2.00)分。两组治疗前后VAS之差分别为(5.56±2.01)分及(4.30±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年Maenab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00%及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分别为85.00%及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裂孔复合椎旁胶原介入治疗将胶原分别注射到脱出的髓核内外两侧,较单纯骶裂孔介入治疗单侧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骶裂孔 胶原酶类 椎间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血注入法和胶原注入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