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OCT法与酶速率法在心肌标志物检测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其中一份行POCT,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酶速率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POCT法检测时间(23.16±3.82)min,较酶速率法的(93.01±11.14)min明显缩短(P<0.05);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法(p<0.05)。结论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法的检测成本较高,最好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故其对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检测 POCT法 酶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碘海醇不同注射速率致CTA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旨在探讨减少碘海醇应用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统计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我院5168例使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行血管CT造影病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者216例,分析使用2.5ml/s和4.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5168例病例中,使用4.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病例3325例,其中引起不良反应161例(发生率4.8%,占比74.5%),以2.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病例1843例,其中引起不良反应55例(发生率2.9%,占比25.5%),2.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4.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93,P=0.0014)。对比两种注射速率下不良反应的程度,2.5ml/s速率注射碘海醇病例发生中到重度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4.5ml/s速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予以相应处理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快速注射碘海醇可导致CTA患者不良反应增多,但慢速注射碘海醇也不可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无论注射速率的快慢,须在CTA检查前后对患者实施必要的预防和急救准备,从而防止不良反应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 标签: 碘海醇 CTA 注射速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试验用药品作为整个药物临床试验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试验能否顺利进行、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核检查的一个重点关注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PDCA循环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质量。

  • 标签: 试验用药品 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 PDC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的426份阳性血液标本,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为主,借助无菌操作对发热初期与高峰期的血液标本予以采集。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检验,根据NCCLS药敏试验标准,评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情况,包括敏感度、耐药性以及中度敏感三个方面。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检总计鉴定396份,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阳性菌符合率对比92.95%;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革兰阳性菌检出敏感度的对比(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检出率与敏感度都比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与时间较短等优势,在血液检验中比较适合。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法的价值。方法对1000份血液样本使用微柱凝胶法、传统试管法和凝聚胺法进行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以传统试管法为标准,分析微柱凝胶法在直抗试验中的结果,并比较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直抗试验中微柱凝胶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44%、99.79%;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试验在主侧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次侧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微柱凝胶法在次侧的灵敏性高于凝聚胺法(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在直抗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抗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在重症肌无力辅助诊断为一致性,进而评估冰试验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实施试验的专科医师双盲,对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名专科医师进行冰试验,另一名专科医师进行疲劳试验,时间相差24小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二种试验的互换交叉,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借助Kappa一致性性评价分析二试验的一致性。结果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的一致性κ=0.688。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辅助诊断。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心动过缓病人行阿托品试验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假阳性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94%)(P<0.05);观察组假阳性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对阿托品试验实施细节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提升实验准确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阿托品试验 细节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对电气设备定期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能及时发现设备绝缘材料遗留的或运行中产生的局部缺陷,便于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绝缘的完好性,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和预防损坏,使设备始终保持较高的绝缘水平。是保证电气设备绝缘可靠工作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

  • 标签: 绝缘电阻 高压试验 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促进发展维吾尔医药事业,开展维吾尔药临床试验面临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笔者在 CDE培训期间的学习结合我区维吾尔医院实际情况,对维吾尔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即将面临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维药临床试验对研发维药新药和发展维医药事业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做好临床试验关键环节在于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现行法律法规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 GCP及对研究者的培训,为做好维药临床试验打好基础。

  • 标签: 维吾尔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
  • 简介:临床试验协议是保障临床试验顺利开展并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法律文书,本研究对该院72份临床试验协议进行梳理,总结临床试验协议中协议不完整、权责不明确、语言笼统、违背相关法规和费用无成本核算等常见问题,以及临床试验协议管理中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门职责不清、无协议审核标准原则和未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等常见问题。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临床试验协议管理制度、加强协议规范化建设、建立临床试验成本核算体系、实现临床试验协议电子化管理和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等应对策略,高效管理临床试验协议,有效防范合同风险,保障医院合法利益。

  • 标签: 临床试验协议 协议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方法对临床试验的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其加强管理的要点,再从问题出发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试验管理组织以及申报平台的改进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结论要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其试验过程控制和管理,把控好药物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最终的试验目标。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门诊患者 60例,住院部患者 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影响血凝试验;因素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国内医学领域的重视力度,尤其是疫苗临床试验领域,这对于国民的身体健康而言至关重要。只有疫苗临床试验的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试验的成功率。针对于此,相关的研究者在开展临床试验时应当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以下所述的主要是关于疫苗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的内容,仅供读者进行相关方面的参考。

  • 标签: 疫苗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军事领域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开展的科研试验任务也在与日增多,对军事装备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需要高效地进行军事试验项目质量管理。明确装备试验质量管理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开展各项军事装备试验项目质量管理效能评估,给出装备试验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和职责,得到试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 标签: 军事装备 试验项目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堆石坝工程的前期碾压试验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相关工程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对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选取72例新鲜全血标本,在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免疫荧光法(FIA)检测的是观察组,择速率散射比浊法(NEM)的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的阳性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记录;且需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并记录下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检测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69.44%,观察组患者经免疫荧光法(FIA)检测之后是72.22%,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86.3±20.2)mg/L,观察组患者检测之后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85.8±19.3)mg/L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选取的72例新鲜全血标本,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针对感染性疾病而言,C反应蛋白的预后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应按照实际选择,两种方法具备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可比性 全血C反应蛋白 速率散射比浊法 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多达79%的儿科药物被使用,没有明确的鉴定或没有额外的儿童许可。数据显示,中国患病儿童约占疾病总数的20%,但80%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使用的迹象,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本文从儿童用药现状及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想法,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儿童用药问题,关注儿童药临床试验问题。

  • 标签: 儿童用药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接受血凝试验检验的3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统计临床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偏差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3000患者中总共有113例患者出现血凝试验检验质量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均属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论临床中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工作考核与监督体系,促使检验人员以及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刀片持续性提升,根据科学的方式完成血凝试验检验任务,规避违规操作而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血凝试验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