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与冰袋物理降温的效果,探讨更适合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的降温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与单一使用冰袋物理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降温效果,以及降温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效果优于冰袋。[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较冰袋物理降温更适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发热病人。

  • 标签: 神经内科危重症 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冰袋 降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擦浴方法、冰袋冷敷降温的方法、静脉降温法和灌肠降温方法,在物理降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物理降温的适用性、脑组织对缺氧状态的耐受性等。

  • 标签: 高热患者 物理降温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纸尿裤冰枕对高热新生儿的降温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高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8例)和对照组(210例)。观察组采用纸尿裤冰枕置于高热新生儿头下,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然后观察两组高热新生儿0.5h、1h、2h、3h四个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记录体温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男女之间各个时间段的降温平均度数,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尿裤冰枕对高热的新生儿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冰敷,值得家庭和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 标签: 纸尿裤 新生儿 高热 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方法局部使用冰袋冰敷,观察组接受物理降温治疗仪持续降温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消退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以及红肿热体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治疗仪 胫腓骨骨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发热期患儿随机分为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降温效果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物理降温明显的低于药物降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可取得与药物降温相同的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 学龄前儿童 发热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本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3年以来利用保健空调冰垫替代常规橡胶冰枕应用于临床发热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 标签: 临床医疗 应用 冰枕 橡胶 空调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冷疗走珠器对发热患儿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30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名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降温,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冷疗走珠器进行降温,然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退热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在治疗2小时内退热的患儿有48例,对照组中在治疗2小时内退热的患儿有37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冷疗走珠器对发热患儿进行降温治疗效果显著,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使用传统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降温的患儿相比无显著差异,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发热,冷疗走珠器 降温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血管内冷液体灌注降温在中暑伴高热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01-2015-11我科收治的36例中暑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表物理降温方法,试验组在体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灌注降温方法,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注4℃生理盐水2000ml。2组采用统一的降温目标:核心体温2h降至38.5℃以下,2组降温以外的其他救治原则和措施完全相同。持续监测2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降温速度、降温达标率和高热持续时间,对比2组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降温速度、降温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暑伴高热患者早期救治中应用快速血管内冷液体灌注降温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可明显加快降温速度,缩短高热持续时间,有助于阻断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中暑 高热 血管内冷液体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达州市主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状,为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行业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进行采样、检测以及评价。结果两年来共对我市部分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2014年总合格率为57.7%,2015年总合格率为78.8%。结论达州市15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程度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监督指导、检测和评价,提高卫生质量,保障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 标签: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公共场所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