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心脏运动康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取本院 2019 年 06 月 -2020 年 06 月 诊治 的7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开展本次试验 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 对照组 和观察组两组,各 37 例 。对照组给予中等强度 心脏运动康复,观察组给予高等强度 心脏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的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值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 ( P< 0.05 );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 ( P< 0.05 );与对照组的 用力肺活量 ( FVC) 指标、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 LVEDV) 指标和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 LVESV) 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 ( P< 0.05 )。 结论 给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运动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且运动康复情况与患者的预后效果成正相关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运动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整理资料、归类综合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使机体达到促进健康水平的目标。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知网、维普网和 Pubmed数据库上输入关键词“运动强度、 IgG、 IgA、 IgM、感染、免疫球蛋白” OR“Exercise intensity、 IgG、 IgA、 IgM、 Immunoglobulin、 Infected”查询自 2000年 1月到 2019年 10月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结果:①有氧运动促使大脑分泌一种 β-脑啡呔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使人感到愉悦,还可与脑循环中的免疫细胞相结合,使免疫细胞因心理活动而获得一种特殊信息,进而获得更大的免疫活性,增加了机体的抵抗力。②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 IgM、 IgG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但也有研究发现 IgA, IgM, IgG含量均低于训练前,这种研究结果可能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有关。③目前关于运动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可能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谷氨酰胺方面。运动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影响是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率,改变其中血清中的含量,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研究结论:研究者对于运动与 IgG、 IgA、 IgM的研究一直在探索,但是其内在机制仍存在争议。

  • 标签: 运动强度 IgG IgA IgM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HIT)的认识及其体验的历程,分析患者参与该治疗处方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符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3—11月收治的11例进行HIIT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0个亚主题。主观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对HIIT认同不一致,高强度负荷持续时间与循环次数影响运动积极性,原有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感;运动促进因素:运动耗时短,血糖控制平稳,不受自然环境限制且简便经济;运动阻碍因素:社会角色压力增大,强化干预的刺激不足,担心意外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过程中存在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但其对运动有较强求知意识和多样化的希望,医护人员及时干预与正确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实施方案,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强度间歇运动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包括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最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MAIE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HAIE组)。2组患者先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随后分别以95%~100%心率储备(HRR)和85%HRR进行4周相应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每周训练3 d。于有氧运动前、训练6周后测定2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共合计完成671.6 h有氧运动训练,且均未出现心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并发症。经6周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后,发现MAIE组、HAIE组VO2max[分别为(33.2±5.0)ml/kg/min和(30.6±4.7)ml/kg/min]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MAIE组VO2max升高幅度(31.2%)亦显著大于HAIE组水平(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监控下进行MAIE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HAIE运动,且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间歇有氧运动 运动强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脏康复 最大摄氧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9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入分析,研究其使用的强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2019年各科室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收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进行计算,并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从总体上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只有一小部分阶段出现了强度偏高的情况。结论 我院在2019年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逐渐向更加合理、规范的方向转变,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用药过于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真正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肺耐力(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也称为有氧能力,是了人体长时间从事有氧工作的能力,和心脏泵血功能、肺部摄氧能力、换氧的能力、血液循环系统高度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重视身体健康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心肺耐力以及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可通过运动的方式干预慢性疾病,近年高强度间歇运动受到大众的热爱。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运动 心肺耐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全程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40例作为观察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20)和试验组(n=12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存在的不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予以总有效率的比较,其中前组明显高于后组,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全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当今,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支持体医交叉,但是做到体医结合还有一定的困难,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为了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科学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而现在的运动训练还只是一味的在强调速度、成绩,对运动员的运动机能状态并不是很重视,而良好的运动机能状态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重要保证。医务监督是指在训练之前相关的医务人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以及为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依据;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能力、运动负荷进行一个评估,加强医学观察,以对后面的训练进行一个科学的指导;在训练后对运动员的的负荷程度、疲劳程度进行一个监测,以使机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的状态。以便有更好的状态进行训练,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 标签: 运动 训练 医务监督 自我监督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训练(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 连续纳入 60例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训练组与 CIMT组。普通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 2 h/d,每周 5 d,连续 3周 ;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 6 h/d, 5次 /周,连续 3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与日常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 BI)改善情况。 结果 CIMT组患者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MFT)评估分值和 BI评估分值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值得运用推广。     [关键词 ] 强制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strok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eneral training group and CIMT group. The general trai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2 h / D, 5 day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CIM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6 h / D, 5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improvement of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wmft and Bi in CIM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eneral training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ulsory sport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治疗后,探析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于2020年2月—2020年8月之间在我科室中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对象,以抽选双色球方式分成两组,均有79例患者,干预组展开综合护理,基础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数据高于基础组,P

  • 标签: 高强度聚集超声 子宫肌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26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HIFU,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即刻优良率、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优良率(99.25%,132/133)与对照组(100.00%,133/1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SSS、UF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75%,1/133)低于对照组(6.02%,8/133),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3.01%,4/133)与对照组(1.50%,2/1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促进肌瘤的消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结论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有效连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量表(Barthel)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与有效人数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幅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够帮助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头针运动疗法 脑梗死后偏瘫 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方案对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2月龄轻、中度发育障碍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54例,2组再按月龄各分为≤6月龄组和>6月龄组。2组患儿均接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 d的常规康复干预和每日60 min的家庭干预,总疗程8周。观察组增加GAME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的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进行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组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各体位AIM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的AIMS评分和AIMS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个亚组的各体位评分增加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月龄组患儿的AIMS总分增加值为(16.77±1.78)分,显著高于>6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NDT方案相比,GAME方案可更好地提高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的运动功能,且较小年龄组的患儿进步较快。

  • 标签: 发育障碍 目标-活动-丰富运动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