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源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循环拉力组、双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循环拉力组与双循环拉力组比较,双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潜能干细胞 肌腱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单轴循环拉力 双轴循环拉力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激素水平及血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TBI患者93例(TBI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根据TB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统计比较TBI组患者伤后2 d、8 d和15 d及对照组受试者的激素水平、血细胞计数、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1)伤后2、8 d时TBI组患者的皮质醇(COR)均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COR均依次降低。伤后2 d时TBI组患者的TSH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TSH均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T3均高于伤后2 d、8 d的T3。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依次降低,伤后8 d时对照组的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T4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F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FT3高于伤后2 d、8 d的FT3。伤后2 d、8 d时对照组和中度TBI组的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2 d时TBI组的白细胞(WBC)均高于对照组,伤后8 d时中度和重度TBI组、轻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轻度和中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轻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WBC低于伤后2 d,中度和重度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WBC低于伤后2、8 d。伤后2、8、15 d时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对照组的红细胞(RBC)均依次增高。伤后2 d时TBI组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伤后15 d时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PLT低于重度TBI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PLT均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重度TBI组的血糖依次增加,伤后8 d时重度TBI组的血糖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血糖均依次降低。伤后15 d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钾均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钾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重度TBI组的钠高于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钠低于对照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钠低于伤后2 d。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氯低于伤后2 d。伤后2 d时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血钙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钙低于对照组;轻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钙高于伤后2 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患者的WBC、血糖与COR呈正相关关系,与TSH、T3、FT3呈负相关关系(P<0.05);RBC与TSH呈负相关关系,与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PLT与COR呈负相关关系,与ACTH、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钾与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与COR呈负相关关系(P< 0.05);钠与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与COR呈正相关关系(P<0.05);氯与COR、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P<0.05);钙与T3、T4、FT3、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I患者受伤越严重,T3、FT3、FT4、RBC下降越明显,WBC、血糖升高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当TBI后血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明显异常时,建议评估ACTH和TSH功能。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 简介:摘要脑肠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为高危疮患者提供术中疮护理对疮发生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中,时序(或方向性)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因果思维出发,以真实因和真实果的发生时间将大自然时间划分为3个时域和2个时点,从而锚定了因果推断只能实现于第3时域。测量时序可分为5种类型:跨第1和3时域纵向时序(实验性时序)、跨第2和3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逆纵向时序和同时域横向时序(观察性时序)。这种分类法适用于首次或多次测量、及时和延后测量等所有测量策略。除了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或干预措施)在其发生之前(第1时域)或观察和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在真实果发生之前(第2时域)的情形外,所有其他测量策略类似于历史重建或"考古",测量时序的重要性次于测量的准确性。从研究设计应整合偏倚设计的观点来看,本文提出基于大自然时间的测量时序五分类法,概念清楚并将有助于判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为正确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因果思维 因果时序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实验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出血、微生物群失调、便秘等并发症,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预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它们之间通过多种机制进行信号传递和交流,称为肠-脑或脑-肠。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与脑-肠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之间的潜在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方法。笔者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脑-肠轴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作为肠道与神经系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与肠道、大脑形成了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该主要通过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方式影响人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儿童孤独症以及新生儿脑病等。该文基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分析肠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微生物-肠-脑作一综述,并对该通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练新荣1 孙莉1 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2-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
  • 机构: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 100021);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 518116)
  • 简介:[摘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脑发育、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通过与循环炎症标志物和激素、传入和传出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更多生态位、途径的双向相互作用,即是“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MGB可以影响记忆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等行为,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当前症状,或有助于治疗和恢复。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脑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涉及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 标签: [] 肠-脑轴,肠道菌群失调,双向交流,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疮护理小组早期介入预防疮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2 月于本院接收的 101 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单双数两组,单数为对照组 51 例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试验组 50 例实施早期介入疮护理小组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试验组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压疮护理小组早期介入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疮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脑卒中 压疮 护理 早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老年患者疮危险预测中应用 OH疮评估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计 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Braden量表进行疮危险预测,观察组患者则应用 OH疮评估表预测疮危险。结果:观察组患者评估量表分值以及评估耗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5。对比评估疮风险等级,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疮风险度评估期间应用 OH疮评估表具有更为理想的评估效果,且应用比较客观,所得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评估耗时短,值得推广。

  • 标签: OH压疮评估表 老年患者 压疮危险预测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发生成为疮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压疮评估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压疮预防护理规范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80例高危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40例实施压疮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 4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高危患者通过护理后,进行Norton 疮风险 对比得出,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高危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有很好的效果,改变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疮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压疮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干预预防重症脑梗死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 8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为基础干预,观察组 42 例进行 压力性损伤 风险预警护理,对比患者 压力性损伤 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 压力性损伤 重症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老年疮患者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 90名老年疮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传统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 45名患者。传统组沿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将 6周作为一个护理阶段的时长,在护理 6周之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 6周后,传统组又 15例痊愈, 30例未痊愈。观察组有 27名患者痊愈, 18名患者未痊愈。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疮患者护理中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老年压疮 压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 ICU进行治疗的高危疮患者接受专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期间,对 58例高危疮患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2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专案,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以及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比组,疮发生率低于对比组( p<0.05)。结论:采用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得到高效护理。

  • 标签: 护理专案 高危压疮 压疮率 生存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 脑血管 患者疮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 70 例我院收治的重症 脑血管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为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常规护理组与预警护理组,两组患者各分配 35 例。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预警护理组选择疮风险预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结果: 常规护理组 35 例 患者护理后疮发生率为 28.56% ( 12/35 ), 其中 1 度疮 7 例, 2 度疮 3 例, 3 度疮 0 例, 4 度疮 0 例; 预警护理组 35 例 患者护理后疮发生率为 8.57% ( 3/35 ), 其中 1 度疮 3 例, 2 度疮 0 例, 3 度疮 0 例, 4 度疮 0 例 ,经对比 预警护理组 35 例 患者 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35 例 患者 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 P < 0.05 )。 结论: 在重症 脑血管 患者疮的预防中,采用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而言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出现 疮 的情况,同时也减少深度疮的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 重症 脑血管 压疮 发生率 常规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型皮瓣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皮瓣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瓣,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皮瓣;(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瓣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4)皮瓣切取范围可参考现有的解剖学资料及术前与术中检测综合评估。提出跨区供血皮瓣的choke血管区改造与重建,以及如何明确跨区切取范围与提高皮瓣远端成活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整形外科 choke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