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抽取胃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的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按心理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再次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论心理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抑郁 焦虑 临床路径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是一例求助者由于情绪焦虑所引起的严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离婚加上工作压力导致情绪焦虑,反复询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眠差。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经过搜集来访者资料,制订了认知行为疗法,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以及对求助者家属的态度以及行为干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较好的改善。

  • 标签: 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 严重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1年3月诊治的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针灸治疗。记录两组的HAMA 、HAMD评分、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 治疗前,HAMA 评分、HAMD评分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 评分、HAMD评分更低(p

  • 标签: 焦虑状态 针灸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探讨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对住院的134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病而心电图出现不正常改变并诊断为焦虑状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心率处于正常人群的高限,ST-T有轻度的改变,部分患者可诱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并随着焦虑状态的好转而痊愈或者好转。结论焦虑状态可以引起类似器质性病变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焦虑状态 心电图描述 窦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调查表,对65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癌症患者心理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做好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癌症患者 精神卫生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内收治的8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是否存在焦虑状态分为两组。HAMA评分≥14分者为焦虑,视为对照组;HAMA评分<14分者为不焦虑,归入观察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干眼症的症状评分以及BUT、SIt和FL评分等客观指标的结果。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前后和术后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T、SIt和F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的焦虑状态会对术后的干眼症的临床症状产生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焦虑 白内障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使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zung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估效果。结果焦虑发生率62.3%;抑郁发生率49.2%。性别和年龄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经护理干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个情形。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3例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在中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经过住院治疗后能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 病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部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方法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对84名腹部手术患者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分析,并与全国常模(普通正常人群)对比。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态均高于全国常模,且术前焦虑状态高于术后。结论腹部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比普通人群差。

  • 标签: 腹部手术 焦虑状态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 简介: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癌症病人常常伴发焦虑障碍〔1〕,癌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且对预后影响极大。癌症患者的焦虑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进行预防。本文探讨癌症患者的身心特点与癌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其康复治疗及预防焦虑状态的发生提供依据。

  • 标签: 癌症患者 焦虑状态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班工作对孕期护士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临床18个科室的26名孕期护士(其中夜班护士16名,白班护士1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夜班孕期护士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分值均高于白班孕期护士,其中状态焦虑差异显著,特质焦虑差异不显著。结论夜班孕期护士当前的焦虑情绪明显,从事夜班工作对其暂时性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夜班 孕期 护士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焦虑特征,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2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使用HAD焦虑情绪测定表对住院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5.0%。调查对象焦虑发生率为68.9%。护理干预后焦虑发生率为54.4%,较干预前降低(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更好地解决护理问题。

  • 标签: 内科患者 焦虑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外孕手术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宫外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实验组(n=34)、对照组(n=34),两组均是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d与出院时的SAS评分均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宫外孕的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宫外孕 手术 焦虑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待产妇的焦虑状况及发生原因。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和自行设计的焦虑原因调查问卷对91例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剖宫产待产妇状态焦虑的得分为(43.23±7.43),高于国内女性常模的(38.97±8.45)分(P<0.05)。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有生活状态的改变(95.24%)、对医院和手术室感到陌生(90.48%)、担心能否胜任母亲角色(84.13%)等。结论剖宫产待产妇存在普遍的焦虑情绪,其发生焦虑的原因复杂,应注意加强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待产妇 焦虑
  • 简介:摘要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焦虑状态及干预措施,为制定心理保健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希望管理阶层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保证护士编制、提高待遇、减轻护士压力。呼吁社会各界给与支持,让护士得到应有的尊重,以改善不良的情绪,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焦虑状态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孕妇实施产前护理干预,以降低产妇分娩的焦虑水平和提高新生儿Apar评分。方法对在我院产前就诊的100例孕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对孕妇焦虑水平和新生儿Apar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孕妇产前总体焦虑水平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而且本组干预前后焦虑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进入产程后,其产前、产后的焦虑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新生儿Ap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产前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孕妇的痛苦,使孕妇拥有了一个自然、理想、安全、健康的分娩经历,从而提高产程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干预措施也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的Apar评分。

  • 标签: 产妇 护理干预 焦虑 新生儿 阿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