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任何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均是指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财务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总结,作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怎样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经验及其形成原因,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和结论,以满足财务分析阅读者的需要,关键是如何科学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评价指标。然而,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医院的财务指标很多,

  • 标签: 财务指标 医院 科学 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 财务报表
  • 简介: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医院财务分析是评价医院财务状况和衡量医院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文章认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选择好的分析方法,突出财务指标财务分析中的地位和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 标签: 财务分析 财务指标 会计报表 财务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我国医院财务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医院财务指标分析,探讨了财务指标在医院评价与排名中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医院财务指标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医院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医院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及评价过程;提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医院与排名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医院财务指标 评价体系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 简介: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构建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评价模型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财务风险 预警指标 评价
  • 简介:摘要财务分析是企事业单位运营的重要内容,做好财务分析对整个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医院财务分析意义、主要指标。并从四个方面对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医院 财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孕期阶段妊娠妇女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分类随机选入研究对象:先兆流产、难免流产患者,各计30例;对其各项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难免流产组比较,先兆流产女性Fg、DD、PLT、PDW、MPV、P-LCR皆降低(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处于轻度高凝、血小板指标异常的状态,通过及时检测各项指标能够评估并预测疾病发展。

  • 标签: 妊娠 先兆流产 凝血指标 血小板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孕妇为对象,根据妊娠晚期是否出现高脂血症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高脂血症组,n=30)和对照组(非高脂血症,n=60)。检测两组血脂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晚期 甲状腺功能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方法选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脏早期损伤患者30例(患病组),选同时期的健康人员30例(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性尿液指标检测。结果患病组患者的尿液检测指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的尿液检测指标,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尿液检测指标的诊断效果明显,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数据,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肾脏早期损伤 尿液检测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53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指标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3000型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10.31±0.69)、APTT(29.5±4.03)、TT(13.45±1.03)、FIB(3.75±0.8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临产孕妇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以及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检测
  • 简介: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慢性乙肝(HBV)感染的常见病并发症,是发生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ALT、HBeAg状态三个指标分析来预测肝硬化的发病率。

  • 标签: 肝硬化 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方法: 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7 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总结相应应对措施。 结果: 患者使用药物后会对临床检验指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须接受一些无必要的检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造成患者经济负担。 结论: 临床检验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服药情况,在检验与治疗的过程中要明确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骨代谢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9~12月住院新生儿108例为检测对象,分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检测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C)、骨吸收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及血清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清OC浓度无差异(p>0.05),说明新生儿期骨形成活跃;但早产儿骨吸收指标CTx高于足月儿(p<0.05),血清Ca2+浓度明显低于足月儿(p<0.01),说明早产儿的骨代谢,特别是骨吸收较足月儿活跃。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骨形成活跃,早产儿骨吸收强于足月儿,建议给予早产儿早期补钙,以利于早产儿快速的生长发育需要。

  • 标签: 婴儿 新生 骨代谢标志物 血清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确诊为MA患者的血常规和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维生素B12(VB12)、叶酸(FA)等生化指标。结果40例患者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大细胞性贫血外,35例有TBIL和IBIL升高,28例有LDH明显升高,26例有VB12缺乏,6例有FA缺乏。结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和膳食习惯异常是引起MA的主要原因,患者除表现为贫血外,还有黄疸及LDH升高,这些均可作为MA临床实验分析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胆红素 乳酸脱氢酶 维生素B12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掌、背侧Barton骨折的术后影像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的43例Bart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背侧Barton骨折(n=19),掌侧Barton骨折(n=24),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在两组内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影像学指标,在两组间比较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值,分析各影像学指标丢失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间影像学指标丢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P=0.178;P=0.190),尺偏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3),掌倾角丢失和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间无明显相关性(P=0.587;P=0.135)。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背侧、掌侧Barton骨折均有效,但术后1个月内易发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在此期间应多复查,避免过度负重。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影像学指标 Barton骨折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与创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进入到本院接受骨折治疗工作的共计178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50名患者接受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后续骨折治疗工作,将这一部分患者划归为观察组,随后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体检者,划归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同样的血液检验模式,由医护工作人员共同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以及实际的骨折创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正式接受血液检验工作之后,自身血液检验指标以及相应因子指标明显超标,尤其是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骨折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与自身骨折创伤程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判断骨折患者创伤程度以及骨组织损伤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血液检验的形式判断患者血液检验指标

  • 标签: 骨折患者 血液指标 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以便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APT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PT及FIB和D-二聚体水平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期间其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PT、FIB及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对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