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酸雌联合米索前列在绝经取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所收治的进行取术的80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和戊酸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取成功率、取时疼痛感及宫颈软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绝经取过程中应用戊酸雌联合米索前列给药治疗,利于减轻患者取时的疼痛感,提高取成功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戊酸雌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 取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雌凝胶与屈酮炔雌片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58例。对照组在人流术后口服屈酮炔雌片,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应用雌凝胶。比较两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月经首次复潮时间及术后 3 周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人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8.97%,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月经首次复潮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 3 周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经皮雌凝胶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减少人流术后并发症,广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经皮雌二醇凝胶 屈螺酮炔雌醇 人工流产 子宫内膜恢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建立简单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UFLC-MS/MS)测定丁酮制剂中丁酮的含量。方法:样品以水提取、微孔滤膜滤过、离心后,通过电喷雾离子化(ESI),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为m/z386.4→122.0。采用Shim-packXR-ODS柱分离,以甲醇-水-甲酸(V∶V∶V=80∶20∶0.2)为流动相,在2min内完成丁酮定量分析。结果:线性范围为0.05~100ng·mL-1,最低检测限为0.05ng·mL-1。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可作为丁酮制剂中丁酮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丁螺环酮 制剂 UF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行戊酸雌片\戊酸雌丙孕酮片、坤泰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妇科病案管理系统中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用药方式分组对照组37例行戊酸雌片\戊酸雌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38例行坤泰胶囊治疗,评估两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后E2、LH、F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戊酸雌片\戊酸雌丙孕酮片,坤泰胶囊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 标签: 更年期综合征 坤泰胶囊 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片
  • 简介:摘要总结1例酸血症--Ⅱ型并发热性惊厥、低血糖的护理,根据患儿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在高热期要预防抽搐,特殊用药护理;加强饮食管理,防止复发;做好健康教育。经精心护理,患儿转危为安出院。

  • 标签: 戊二酸血症--Ⅱ型 热性惊厥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酸血症1型(glutaricacidemia type 1,GA1)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酰辅酶A脱氢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分解代谢受阻,代谢产物酰肉碱、酸等在体内异常蓄积,引起代谢紊乱,主要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患者临床表现为巨颅、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及发育落后等,常在婴幼儿期由于感染、疫苗接种及手术等诱发急性脑病。由于GA1罕见,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类似,特异性不强,易漏诊或误诊。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诊治,由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专家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国际指南,制定了本共识。

  • 标签: 戊二酸血症1型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坦度酮与丁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0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丁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坦度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酮与丁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基本相同,但是坦度酮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焦虑药物。

  • 标签: 坦度螺酮 丁螺环酮 广泛性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丁酮治疗胃食管反病(GERD)合并心理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消化科门诊2009年8月~2011年8月接受丁酮治疗的GERD患者资料,随访内容包括烧心、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烧心、精神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总结丁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符合GERD诊断标准50例病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8±16.7岁。丁酮治疗起始剂量均为每天10mg,分次口服,根据情况每隔三天加服5mg。有效维持量15mg(48%),20mg(32%),疗程2周~3月,大部分患者合并存在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研究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头痛、白细胞减少。结论丁酮有效改善GERD患者烧心、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睡眠改善,同时改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丁螺环酮抗焦虑
  • 简介:摘要: 屈酮炔雌片属于一种复方避孕药物,目前主要采用“ 24+4” 给药模式,表示连续 24 天使用此类药物,另外 4 天使用安慰剂。此类药物不仅具有避孕的效果,还具有改善痤疮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于改善女性痛经以及经前的情绪障碍等,并且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屈螺酮炔雌醇片 应用现状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GC法检测聚乙4000中乙甘醇、三甘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以50%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乙甘醇、三甘醇的对照品溶液浓度在分别在4μg/ml~8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乙甘醇、三甘醇的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5.2%、6.9%、7.2%。结论:说明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灵敏度高,可适用于聚乙4000中乙甘醇、三甘醇的检测。

  • 标签: 聚乙二醇4000   毛细管柱GC法[1][5][6] 乙二醇 二甘醇 三甘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米索前列联合取钳取与常规取钩的取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自愿取的绝经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取钩取,观察组患者采用米索前列结合取钳取,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以及取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良好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成功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2.68±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3±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结合取钳应用于绝经期取术,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好,疼痛程度低,取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取环钳 取环钩 取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坦度酮与丁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接收的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坦度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和治疗后1周、4周、8周的焦虑评分和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两组总体疗效、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症患者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也持续降低,且观察组焦虑症患者治疗后1周、4周、8周的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症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症患者各项睡眠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症患者(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坦度酮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丁酮,不仅可以更高效的改善广泛性焦虑症的病情程度,同时更有利纠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病情治疗总体疗效,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坦度螺酮 丁螺环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氯醋酸异丙胺注射液静点联合双口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复方氯醋酸异丙胺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oo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双50mg日2次口服,疗程15天。对照组给予复方氯醋酸异丙胺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15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双环醇 脂肪肝
  • 简介:PEGT/PBT材料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Coleman首先提到了用亲水性组分聚环氧乙烷(PEO)改善涤纶树脂染色性的思路[1].1972年,DuPont推出商业化的聚醚酯HytrelTM,主要成分为聚四亚甲基醚(PTMG)/聚对苯甲酸丁酯(PBT)嵌段共聚物[2].Witsiepe和Hoeslchele等在HytrelTM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PEGT/PBT,但其遇水溶涨、易水解,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3].20世纪90年代初,Fakirov等用酯交换法,以聚乙、1,4-丁及对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软、硬段含量的PEGT/PBT多嵌段共聚物[4].

  • 标签: 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多嵌段共聚物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钛酸四丁酯 聚环氧乙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酮酸对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N小鼠80只,18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溶剂组(C组)、对照+α-酮酸组(C+AKG组)、手术+溶剂组(S组)和手术+α-酮酸组(S+AKG组)。C+AKG组和S+AKG组分别于术前连续3 d腹腔注射α-酮甲酯0.6 mg/kg;C组和S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术制备小鼠术后谵妄模型。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6、9、24 h时进行食物埋藏试验(进食潜伏期)、旷场试验(总运动距离、进入中央区潜伏期、中央区停留时间和凝滞时间)和Y迷宫试验(进入新异臂时间和次数)。术后6 h时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的表达和阳性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IL-1β与TNF-α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各时点进食潜伏期延长,术后6和9 h时进入中央区潜伏期延长,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术后6、9和24 h凝滞时间缩短,术后6和9 h时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术后6 h时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ba-1表达上调,Iba-1阳性细胞计数增加,IL-1β与TNF-α表达上调(P<0.05),C+AKG组术后各时点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AKG组术后各时点进食潜伏期缩短,术后9 h时进入中央区潜伏期缩短,术后6和9 h时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术后9和24 h时凝滞时间延长,术后9 h时新异臂进入次数增加,海马Iba-1表达下调,Iba-1阳性细胞计数减少,IL-1β与TNF-α表达下调(P<0.05)。结论α-酮酸可减轻老龄小鼠术后谵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酮戊二酸类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屈酮炔雌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760例,选取其中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屈酮炔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3周后子宫内膜情况、月经紊乱比例、宫腔粘连比例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屈酮炔雌治疗,可明显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紊乱的情况,减轻宫腔粘连比例,增加人流术后的安全性,适宜临床上开展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屈螺酮炔雌醇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摘要以乙、丙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乙丙酸酯。讨论了酸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乙丙酸酯产率的影响,得出了合成乙丙酸酯的适宜的工艺条件酸摩尔比为2.5∶1,催化剂为氨基磺酸,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乙丙酸酯的产率达到67.70%。气相色谱测得酯含量为96.73%。用阿贝折光仪测定产物折光率,用红外光谱(IR)、核磁(1HNMR)表征了适宜条件下合成的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产物为乙丙酸酯。

  • 标签: 乙二醇 丙酸 乙二醇二丙酸酯 影响因素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