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营养支持是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科研与实践,在理论认知和临床应用上取得较大进展。笔者针对重症病人病理生理改变,综述重症病人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策略,为重症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代谢疾病 厌食 自噬 代谢 治疗 营养支持 策略
  • 作者: 彭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烧伤代谢的复杂性和对其认识的局限性是导致重症烧伤患者营养疗效不甚理想的核心因素,对烧伤代谢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升营养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往基于能量消耗的烧伤代谢分期对物质代谢关注不够,因而难以全面描述烧伤代谢的整体变化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烧伤代谢组学、生理组学和临床检测数据的有效整合,并结合烧伤临床分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将重症烧伤患者的代谢过程分为4期,并针对其代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营养治疗策略与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烧伤营养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烧伤 代谢 营养治疗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肥胖患者减重术前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素缺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减重代谢手术的43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成分分析、营养素的血液检测指标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肥胖患者减重术前缺乏率较高的营养素为维生素D、血清铁、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100.0%,26.1%,15.4%和7.0%。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清铁水平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00、0.000、0.001)。体脂肪率与25羟基维生素D呈负相关(r=-0.983,P=0.017),与血钠呈正相关(r=0.568,P<0.001)。结论肥胖患者减重术前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减重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素缺乏。

  • 标签: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回顾性研究 减重代谢手术 营养素缺乏
  • 作者: 刘田恬 张育才 王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62 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危重病研究所,上海 2000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上海 20006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62 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危重病研究所,上海 2000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感
  • 简介:摘要脓毒症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病原体侵入、炎性因子释放、凝血机制紊乱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免疫代谢理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干预研究的持续关注。营养代谢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代谢物,其不仅是营养成分,还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因子;游离脂肪酸受体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是脂肪酸及糖代谢分子启动免疫调节的主要途径。本文就营养代谢分子在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辅助代谢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代谢 氨基酸 脂肪酸 糖代谢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观察对象70名,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两组,前组给予强化营养干预,后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应用状况及及钙磷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后,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营养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磷、钙磷乘积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强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持机体正常钙磷代谢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强化营养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钙磷代谢
  • 简介:摘要欧洲临床营养代谢协会(ESPEN)于2021年9月9―14日以在线方式召开第43届学术年会。大会对当前临床营养的热点话题展开广泛讨论。笔者对此作简要报道、分析,以供国内同道分享、交流。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代谢 热点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
  • 简介:摘要减重代谢手术(MBS)为重度肥胖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实现并保持MBS术后良好的减重效果,预防术后短期与长期并发症,术后进行饮食与营养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对肥胖症患者MBS术后饮食与营养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现状、干预现状以及饮食管理的工具进行梳理总结,提出我国目前饮食与营养管理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开展MBS术后的饮食与营养管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肥胖症 减重代谢手术 饮食管理 营养管理
  • 简介:摘要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内部化学修饰,参与了许多转录后的调控过程,包括维持mRNA的稳定性、促进其剪接和翻译。在哺乳动物中,m6A的动态变化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相反,营养和饮食也可以通过调节m6A甲基化模式来调节基因表达。本文主要专注于m6A修饰与营养生理和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标签: m6A RNA甲基化 代谢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甲状腺结节与血脂血糖代谢及碘营养管理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15年7月至12月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计算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并对相关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03例受试者检出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2.6%(603/2 669)。其中女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358例,患病率为26.9%,男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245例,患病率为18.3%。女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6,P<0.001)。此外,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13.1%(92/704)、20.2%(104/514)、25.1%(145/578)、24.4%(107/439)、36.3%(98/270)与34.8%(57/164),χ2=83.872,P<0.001],且在≤30岁组[8.0%(30/704)与18.8%(62/331),χ2=35.716,P<0.001]、>30~≤40岁组[14.1%(37/263)与26.7%(67/251),χ2=12.683,P<0.001]、>60~≤70岁组[26.2%(33/126)与45.1%(65/144),χ2=10.435,P<0.001]、>70岁组[24.4%(21/86)与46.2%(36/78),χ2=8.521,P<0.001]中,男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低于女性。在单纯甲状腺结节阳性组人群中,空腹血糖[5.12(4.80,5.69)与5.02(4.72,5.48)]、总胆固醇[1.24(0.85,1.86)与1.13(0.77,1.76)]、甘油三酯[4.77(4.09,5.48)与4.49(3.92,5.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9(2.26,3.36)与2.63(2.19,3.1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1(1.18,1.66)与1.35(1.13,1.61)]均高于阴性组(U值分别为554 818、578 468、535 622、556 067、567 960,P均<0.001),甲状腺结节阳性组BMI指数等级分布相对阴性组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77/2 066)、50.1%(1 034/2 066)、32.4%(669/2 066)、13.8%(286/2 066)与3.2%(19/603)、43.6%(263/603)、38.1%(230/603)、15.1%(91/603),χ2=9.5201,P=0.023]。食用加碘盐的受试者单纯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食用非碘盐的受试者[20.7%(436/2 102)与29.5%(167/567),χ2=19.376,P<0.001],单纯甲状腺结节阳性组尿碘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148.4(100.2,213.7)与169.5(115.4,241.75),U=545 129.5,P<0.001]。经过Logistic回归筛选后,年龄(OR=1.57,95%CI:1.292~1.908,P<0.001)、性别(OR=1.278,95%CI:1.193~1.368,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级(OR=1.166,95%CI:1.022~1.330,P=0.022)、总胆固醇(OR=1.105,95%CI:1.005~1.214,P=0.040)、食用加碘盐(OR=0.689,95%CI:0.556~0.854,P=0.001)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地区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相对较低。年龄、性别、BMI等级、总胆固醇、加碘盐是引发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另外血糖水平也可能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血糖 血脂 尿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营养教育方法对患者代谢状况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知情同意,实验组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干预3个月后糖脂指标、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对比两组干预3个月后蛋白营养状况,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可明显下降患者体重,将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明显改善。

  • 标签: 两种不同营养教育方法 老年 糖尿病 代谢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钠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8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生素AD+维生素D滴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甘油磷酸钠。比较两组早产儿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24 h内各项骨代谢指标值比较,P>0.05;生后1周,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008、5.779,P<0.05);生后1个月,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171、7.300,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t=6.575,P<0.05)。结论VLBW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钠可稳定钙磷指标,改善骨代谢状态。

  • 标签: 早产儿 骨代谢 甘油磷酸钠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蛋白饮食方案对腹膜透析钙、磷代谢紊乱患者营养参数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3例腹膜透析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蛋白饮食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低蛋白饮食,观察组予α-酮酸配伍改良低蛋白饮食,比较两组患者钙和磷代谢水平、营养参数、残余肾功能。结果干预4个月末两组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个月末两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个月末血肌酐(Scr)、残余肾功能(RRF)、尿素清除指数(Kt/V)水平高于对照组,尿素氮(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α-酮酸配伍改良低蛋白饮食通过抑制肠道对磷的吸收进程,调节钙、磷代谢紊乱状态,改善腹膜透析钙、磷代谢紊乱患者营养参数,调控残余肾功能。

  • 标签: 蛋白饮食 腹膜透析 钙磷代谢紊乱 残余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妇女实施孕早期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70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妇女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孕早期营养干预)、对照组(35例,未应用孕早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4.31±0.21)mmol/L、餐后2h血糖(6.75±0.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02±0.33)%、甘油三酯(2.23±0.54)mmol/L,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新生儿窘迫、黄疸、低血糖、窒息、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孕早期营养干预的应用能够使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糖脂代谢效果得到改善,使胎儿预后得以优化。

  • 标签: 孕早期营养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糖脂代谢 胎儿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失控引起的高度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癌变后,机体需要重新建立新陈代谢,使糖、氨基酸、脂质三大营养物质发生代谢异常,以满足AML细胞的生物合成、克隆增殖和氧化还原等功能。近年,营养物质代谢异常相关的靶向治疗,已成为针对AML治疗的新方向,其目的是靶向AML细胞异常的新陈代谢位点,以识别和杀伤AML细胞。笔者拟总结AML细胞发生糖、氨基酸、脂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的机制及其相关靶向治疗策略,旨在为AML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能量代谢 白血病,髓样,急性 糖酵解 脂类代谢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重要的代谢和生命活动。铁代谢是一个复杂、被精密调控的过程,涉及铁的获取、存储利用、输出等。铁代谢紊乱会对心脏产生显著影响,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铁负荷性贫血、冠心病等。该文综述了铁代谢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脏病 铁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遗传代谢病是一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可引起多系统损伤。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等,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贫血机制不同,一些由于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障碍,另一些造成红细胞膜、相关酶或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本文介绍以巨幼细胞性、溶血性、铁粒幼细胞性和小细胞性贫血相关的遗传代谢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遗传代谢病所致贫血及血常规异常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孕妇实施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的效果,评价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方法:于我院妇科接受产检的孕妇中选择132孕妇为研究主体进行评价,采取数字双盲法将分成例数均等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6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教育,研究组接受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分析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ALB、NB、PA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 标签: 营养教育 个体化营养指导 孕妇 营养状况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探讨NMR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至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20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样本,其中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MMA)9例。利用NMR脉冲宽度定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半定量法测定遗传代谢病患者尿中代谢物的成分,分析2种方法中异常代谢物的水平。结果NMR技术可检测MMA、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丙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Canavan病、酪氨酸血症、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患者尿中特征性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平均为参考值区间上限值的8倍,最高可达545倍。相较于GC/MS,NMR技术可检测数量更多的待测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在9例治疗前MMA患者中,NMR法甲基丙二酸和3-羟基丙酸水平[1 800(180~12 000)和50(0~270)mmol/mol Cr]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31、0~35);GC/MS法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136.56(43.79~518.67)和4.87(1.52~7.52)]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4、0~0.7)。结论NMR和GC/MS技术对有机酸血症的诊断均具有特异性,GC/MS技术检测的主要物质是有机酸,NMR技术可突破这种限制,检测尿液中多种代谢物水平。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有机酸 甲基丙二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早产儿4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营养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24例(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下,出生后一周及两周体格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重)。结果:两组出生后一周身长、头围、体重等体格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两周对照组上述3指标均劣于研究组,且各指标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