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将分散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水果样品中除虫脲、灭幼脲和氟铃脲残留农药分析的新方法。对影响萃取和富集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萃取条件选定为在5.0mL水果样品溶液中迅速加入60.0μL萃取剂四氯化碳和1.0mL乙腈分散剂,分散均匀后以3200rmin-1离心5min,四氯化碳沉积到试管底部,取尽吹干用流动相复溶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种杀虫剂的检出限在0.5~1.5μg·kg-1(S/N=31)之间;线性范围为10~160μg·kg-1;相关系数在0.9981~0.9988之间;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3.0%~9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1%。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果样品中3种残留农药的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达到农残分析要求。

  • 标签: 分散液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苯甲酰脲类农药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质的飞跃,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药物研究也逐渐迈入了新的领域。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也为药物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方法。通过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液相萃取技术,能够一体化进行药物的采样、纯化和富集等操作,这对于药物分析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改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有机溶剂的用量,具有非常客观的环境友好效应,也是药物分析领域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举措之一。

  • 标签: 液相萃取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对于近年来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波辅助萃取 药物分析 评述
  • 简介:摘要:在分析方法学中,样品制备对于从复杂的基质中分离、浓缩需要的痕量组分是非常重要的。样品制备是劳动力最密集而且最容易出错的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分析物测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使用微萃取技术和微型设备可以有效地完成之前需要多种分析仪器才可以做到的复杂样品的制备。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作为其中一类,既简单又有效,具有小型化,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特点。此外,固相微萃取可减少分析时间,降低溶剂消耗和处置成本。本文综述了新型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包括纤维固相微萃取,管内固相微萃取和相关的新微萃取技术。这些方法在制药和生物医学分析中至关重要。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 简介:摘要:随着液相微萃取技术不断地发展,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融合采样与富集过程,还能够对样品进行纯化。同时液相微萃取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其中便包括操作简单和模式灵活,以及富集效率较高等,将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到药物分析中,既能够简化分析复杂性流程,还可以提高分析的效率。该文章对液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分析,并讲述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状况。

  • 标签: 液相微萃取技术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固相萃取技术进展及应用情况.方法:从萃取机制、方法建立和萃取装置等对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结果和结论:固相萃取技术萃取回收率高、易于自动化,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等,适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 标签: 固相萃取 药物分析 体内
  • 简介:摘要: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分子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瞬态变化的转移过程对所需分析技术的通量、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SPME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活体原位分析的大门。遗憾的是,萃取速度和萃取能力仍有待提高。液相微萃取技术在传质速率和萃取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其进一步发展受到液相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因此,活体原位检测的关键是创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生物制药领域,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利用富集在环境中的盐和氨,同时还能降低生物制药的需求量。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生物制药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在生物制药领域,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操作步骤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并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结论指出,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 标签: 双水相萃取技术 生物制药 的应用
  • 简介:摘要:基于此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提取量大、操作简单等优点,本项目拟开展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的纯化,抗生素的制备等,并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双水相萃取 分离提纯 抗生素 生物制药
  • 简介:摘要: 现如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是新兴的、特殊的化工分离工艺。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自身具备的优势,其在天然药物的提取方面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其种类不断的增加以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已成为天然药物研究领域中不容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了简述,对其在不同天然药物中的提取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超理解流体萃取技术 天然药物 提取应用
  • 简介:【摘要】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样品分析预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溶剂萃取相比,更加高效、快捷、准确,且无需溶剂,操作更加方便,也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基于这些优势,目前一些法医部门已经引入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用于法医毒物检测的工作中。本文就以此为重点,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法医 毒物检测 样品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对传统瑶药定心藤中所含的雪松醇、芦丁、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三种化合物进行提取并优化提取方法方法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对ASE中影响提取效率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后,分别与加热回流和超声法进行比较,根据HPLC分析所得结果,观察三者化合物提取总量间的差异结果ASE对定心藤中三个目标成分提取效率较传统方法高10.45%~15.76%(以总活性成分含量计),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ASE法相较传统方法更为快速、高效,所得化合物总含量更高,因此具有更大的优势。

  • 标签: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中心组合设计
  • 简介: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指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简称SFE)。其基本原理为:当C0,处於临界点以上时,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它既近似於气体,粘度与气体相近;又近似於液体,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个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

  • 标签: 液体 气体 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 溶剂 溶解
  • 简介:目的研究从土茯苓水浸取液萃取黄酮。方法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平衡酸度、混合时间对土茯苓水浸取液萃取黄酮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黄酮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反萃条件。结果多碳醇在酸性条件下对黄酮有良好的萃取作用,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无萃取能力;黄酮在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温度低于80℃条件下稳定,高于此温度氧化分解;用抗坏血酸在弱碱性条件下能很好地反萃负载有机相中的黄酮。结论从土茯苓水浸取液中能有效萃取黄酮,达到与多糖类物质的有效分离。

  • 标签: 萃取 土茯苓 黄酮 稳定性
  • 简介:本方法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胺(APDC)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混合物作螯合剂,甲基异丁铜(MIBK)与二甲苯的混合物作萃取剂,将铁、锰反萃取到水相中,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铁、锰。

  • 标签: 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法
  • 简介:摘要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反萃取温度和pH等参数对螺旋霉素成品中Ⅱ、Ⅲ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反萃取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反萃取温度、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 标签: 螺旋霉素萃取反萃取组分缓冲液
  • 简介:目的微波萃取法优化香椿叶总生物碱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法对香椿叶总生物碱的微波萃取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香椿叶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0W,70%乙醇,45倍的溶剂倍量,提取时间55min,微波功率对萃取影响较大。结论优选的提取效率高,可增加香椿叶生物碱的利用率。

  • 标签: 香椿叶 正交实验 总生物碱 微波萃取
  • 简介:本文采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胺(APDC)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混合物作螯合剂、甲基异丁酮(MIBK)与二甲苯的混合物作萃取剂,将铁、锰反萃取到水相中,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和锰。

  • 标签: 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法
  • 简介:目的:优选陈皮超临界CO2萃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陈皮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2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萃取率和萃取物中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CO2流速每小时20Kg,此时陈皮萃取率为1.96%,川陈皮素和橘皮素总含量为45.23mg/g(n=3)。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陈皮的超临界CO2萃取

  • 标签: 超临界CO2萃取 陈皮 正交试验 U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