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是日新月异的神圣学科,医院是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医疗行业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特殊行业。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要使后勤工作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后勤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1]现代医院的建筑趋势朝向高层化、大型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以安监保卫科参加医院PDCA竞赛为契机,将PDCA运用到消防日常管理中,从诸多方面对医院存在的火灾隐患分析成因,就原有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全院消防应急体系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提升医护人员消防意识为预期目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良好的PDCA循环执行力机制。

  • 标签: 医院消防设备PDCA循环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合分娩辅助设施进行早期体位管理对初产妇助产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产科住院待产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2月接受常规分娩助产护理的8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接受早期体位管理及分娩辅助设施进行助产干预的80例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情况以及产程进展情况,评估围产期疼痛情况,统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88.75%比71.25%),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11.25%比2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疼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初产妇进行早期体位管理可有效促进产程进展,缓解围产期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助产效果较理想。

  • 标签: 体位管理 分娩辅助设施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产程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自然科学发展,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多。引起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物质,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文章主要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机械制造业 职业病危害 防护设施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5—6月,通过问卷对武汉市56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传染病基础设施设置情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已转换病区设置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科床位数高达1.64张/万人,但实有的1 873张床位和约5 000张可转换病床无法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诊疗需求。在疫情暴发后共设置了19 084张可转换病床,其中综合医院占88%;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每张已转换病床占用病区面积(<30.0m2)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40.0m2)低。结论医疗卫生机构要科学配置"平战结合"病床,兼顾数量提高和效率提升;应具备底线思维,严格按标准及规划建设使用基础设施;政府部门要合理布局传染病防治设施及配置资源加强规划保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设施 资源配置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