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实用的杯垫、精美的挂毯,这些手织小物件都是出自孩子们之手——不要觉得编织很难,且看我们结合环保低结构材料制作出了"巧手织物"纸板编织器,让孩子们成为了DIY手作小达人!

  • 标签: 纸板 材料制作 DIY 孩子
  • 简介:制作材料:玉米皮、剪刀、棉线、缝衣针、彩笔、即时贴、金色的珠子。制作步骤:1.选择软硬适中的白色玉米皮。2.守玉米皮浸泡,用塑料袋装好使玉米皮柔软。3.把玉米皮编织成辫子,用剪刀把辫子上面多余的剪掉,使辫子光滑。

  • 标签: 玉米 制作材料 制作步骤 塑料袋装 缝衣针 剪刀
  • 简介:目的比较聚丙烯非编织编织补片应用于局麻腹股沟疝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舒适度、补片皱缩情况。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对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麻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随机选择聚丙烯非编织补片和编织补片,其中50例应用聚丙烯非编织补片(试验组),50例应用聚丙烯编织补片(对照组)。分析比较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并随访患者慢性疼痛、异物感及复发情况,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超声实测补片横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36±7)min、住院时间(1.5±0.4)d,对照组(35±8)min、(1.4±0.5)d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方面试验组(5150±550)元,高于对照组(4050±5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腹股沟区局部血清肿试验组6例,对照组8例,二组均无其它近期并发症出现,且均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出现慢性疼痛患者,对照组出现慢性疼痛5例;局部异物感试验组1例,对照组7例;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补片横径为(9.6±0.3)cm、(9.3±0.2)cm,皱缩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8.3±0.4)cm、(7.5±0.1)c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7、0.000、0.000)。结论聚丙烯非编织编织补片在局麻腹股沟疝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中疗效确切。应用聚丙烯非编织补片的住院费用较高,但术后慢性疼痛、异物感发生率、补片皱缩程度却明显低于聚丙烯编织补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麻醉 局部 聚丙烯 非编织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Gould—Brostgm术,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CLAI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经我科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3例(共23足)CLAI患者相关资料。纳入患者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34.6岁;CLAI症状持续时间为7-60个月,平均19-3个月。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后接受带线锚钉结合Gould—Brostom术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术式治疗CLAI。术后定期随访,记录踝关节活动度、距骨倾斜角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距骨倾斜角、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ofFootandAnkleSurger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正常行走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结果:23例患者中有18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至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浅表感染,延迟愈合;1例患者出现患足外侧皮肤麻木,经口服药物治疗于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韧带再次断裂或不稳复发。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距骨倾斜角由术前(8.72±1.96)低至(4.44±1.6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48.56±14.20)分上升至(80.94±12.3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72±1.18)分降低至(1.72±1.73)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39.17±12.04)分上升至(76.11±7.19)分;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结合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治疗CLAI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 Gould—Brostom编制缝合术 疗效
  • 简介:背景:金属材料和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生物相容性和载药性能很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双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管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载药性能。目的:总结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的双层复合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探讨制作材料以及编织结构对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用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内层管道支架,用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外层管道支架。以紫杉醇与阿奇霉素为药剂,测试管道支架载药后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的单层管道支架的载药率大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的单层管道的载药率,聚乙交酯丙交酯与聚对二氧环己酮复合编织的双层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优于单层管道支架。

  • 标签: 复合管道支架 可降解 编织 聚乙交酯丙交酯 载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25例使用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患者,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着重于评估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标准95~100分为优,86~94分为良,76~85分为可,<76分为差。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均未见骨折端分离及内固定失效,终末随访时,本组25例病例,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不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髌骨骨折 复合高聚编织缝线 柔性固定
  • 简介:摘要产业用纺织品大都是通过专门有针对性的设计后生产出来的具有特定的工程结构特点的纺织品,他们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农牧渔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文娱体育、医疗卫生、军工及尖端科学领域等生产资料加工或者公共服务设施行业,应用范围广。本文主要比较了纬编织物与普通针织物之间的差异性,探究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upera编织型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102条患肢)采用Supera支架治疗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161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住院时间(5.78±6.92)d,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肢术后AB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25 比 0.30±0.33,t=10.66,P<0.001)。97例患者(99条患肢)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9±13.77)个月。随访期内,症状较术前改善者67例(69.1%),支架内狭窄30例(30.9%),截肢7例(7.2%),死亡12例(12.4%),无支架相关死亡。62条(62.6%)患肢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3、6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7.6%、87.8%和75.6%,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6%、95.1%和90.2%。结论Supera编织型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病变中短期疗效安全、有效。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腘动脉病变 支架植入术 Supera支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编织冠状动脉(WCA)的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冠状动脉造影疑诊WCA的患者37例,进行腔内影像学分析,总结确诊为WCA患者的IVUS及OCT特点。结果37例入选者中,共确诊WCA患者9例(24.3%),其中累及右冠状动脉6例、前降支2例和回旋支1例;WCA病变节段平均长度2.2 cm(范围1.2~4.5 cm)。WCA造影的直接征象为冠状动脉的某一处分出多条细小管腔,这些管腔沿着主血管走形方向缠绕而行,形成"麻花辫"样的编织网,随后再次汇合成一条正常血管。病变血管段长短不一,除非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血流多数不受限。OCT及IVUS显示局部管腔存在多个螺旋管腔,彼此独立且每一隧道均有较为完整的三层血管结构。结论WCA具有典型的IVUS和OCT影像特征,借助IVUS及OCT有助于提高WCA检出率并指导治疗决策。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编织冠状动脉
  • 简介:背景:医源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为罕见的术中并发症,目前并无大量案例报道,其补救方法多样但尚无公认的最优补救措施。目的:探讨利用非可吸收编织线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MCL医源性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非可吸收编织线修补TKA术中MCL医源性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同组医师所行TKA据膝关节评分法(KSS评分)对比MCL医源性损伤组与MCL未损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5例MCL医源性损伤患者术后9个月的KSS膝关节疼痛、功能评分平均为(84.6±5.6)分、(81.0±2.2)分;10例MCL未损伤患者的KSS膝关节疼痛、功能评分分别为(89.8±3.7)分、(90.0±4.1)分。两组KSS0.001)。结论:TKA术中发生MCL医源性损伤患者及时使用非可吸收编织线进行修补,按需要与否使用更厚的聚乙烯垫片来达到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其短期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副韧带损伤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56例,依据就诊时间均为两组。接受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的28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92.9%)同参照组甲级愈合率(71.4%)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予以可吸收胶原蛋白线,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并大力推广。

  • 标签: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 丝线编织非吸收线 口腔种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创伤性神经瘤(taumatic neuroma,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2月至2020年10月被确诊为TN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TN部位:前臂远端正中神经3例、腕部桡神经浅支1例、前臂远端尺神经2例、尺神经腕背支1例、指总神经1例。尺神经腕背支为医源性损伤,其余为局部挤压伤或者切割伤。手术过程:彻底松解神经后,取同种异体神经一条,两末端修剪成45°角斜面。在神经瘤及其两侧分别做神经束间分离,形成与神经主干呈45°角的隧道,将异体神经依次穿过各隧道,隧道口间断缝合固定,两神经末端分别与受体神经端侧缝合,缝合前切除受体神经对应面的神经外膜。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握力及关节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并按Burchiel评级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1.8个月,按Burchiel评级标准:优良7例,差1例。VAS评分和2-PD分别由术前的(4.8±0.7)分、(8.9±1.8) mm降至术后的(1.8±1.4)分、(5.6±0.9) mm;握力由术前的(17.3±3.4) kg增加至(25.0±4.3) kg,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TN,既可以保留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又能通过多平面神经端侧接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良好,尤其适用于已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的患者。

  • 标签: 创伤 神经瘤 端侧缝合 神经痛
  • 简介:探讨聚乙烯醇(PVA)纺丝纤维编织用I型胶原胶(COL-I)表面修饰后,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ACL)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用PVA纺丝编织成条束状支架材料,用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HACL)细胞分别种植到PVA和经COL-I修饰过的PVA纺丝纤维编织(PVA/COL)支架材料上,立体培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评价材料经I型胶原胶表面修饰前后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纺丝编织材料上细胞附增殖情况;在电子拉力机上测试PVA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PVA和PVA/COL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黏附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在PVA/COL支架材料上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增多;COL-I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但对HACL细胞作用不明显。拉力测试该编织材料柔韧性强,最大负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2.61N、14.96Mpa和202.08Mpa。说明I型胶原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黏附、增殖,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材料具有一定的...

  • 标签: 聚乙烯醇 纺丝编织 I型胶原 前交叉韧带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立体编织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cm)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106例(132侧)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cm)患儿,其中男92例,女14例,均采用自主设计的儿童腹股沟疝修补针行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26例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15~20min,平均(17±6)min,双侧25~40min,平均(28±8)min;术中出血量1~5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第2天出院,无一例出现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水肿,106例患者术后随访11~56个月,平均(36±1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自主设计的儿童腹股沟疝修补针行腹腔镜内环口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直径〉1.5cm)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无明显手术瘢痕的优点,术中可发现并同时治疗对侧隐匿性斜疝,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患者7例,采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修复治疗,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Lysholm 评分逐渐增加,术后4、8、12周Lysholm 评分分别为(43.79±13.96)分、(63.13±8.89)分、(93.38±5.81)分,均高于术前的(21.13±6.77)分(t=9.12、7.23、5.31,均P < 0.05)。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4、8、12周VAS评分分别为(6.60±0.50)分、(4.50±1.10)分、(3.0±0.90)分,均低于术前的(8.60±0.81)分(t=6.34、7.52、4.13,均P <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双侧股四头肌肌力均为5级,可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结论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腱止点断裂,术后肌腱与骨贴敷紧密,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四头肌 肌腱病变 髌骨 缝合技术 疼痛测定 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赤峰市宁城县蒙医中医院采用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随访其并发症、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疝手术时间为(49±10)min,住院时间为(3.5±1.0)d,住院费用(5250±200)元。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2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慢性疼痛、异物感及复发。结论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局部麻醉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患者无明显慢性疼痛及异物感,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麻醉 局部 聚丙烯类 疝修补术
  • 简介:无论平时训练,还是战时,手外伤肌腱损伤是常见病多发伤,其中手伸指肌腱损伤断裂、松弛或缺损非常多见,现行的治疗方法是行清创重建肌腱,常采用八字缝合、十字缝合法,术后局部常出现隆起结节而影响美观,加上粘连,使手部活动时受限,影响功能,常需要一次手术治疗。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交指样编织

  • 标签: 野战训练 手伸指肌腱 火器性损伤 显微交指样编织缝合法 玻璃酸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缝线与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韧带重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自体腘绳肌移植物中是否加用Arthrex AR-7200(Arthrex,Naples,FL,USA)编织缝线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以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PDT)作为膝关节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以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作为膝关节功能性评价标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术后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评价结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前膝关节评价结果。结果膝关节功能性方面: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64(40,81)、84(73,87)分,对照组分别为68(48,78)、80(70,9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35、-3.576,P值分别为0.011、<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Tegner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2.0(1.0,2.5)、6.0(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0(1.0,3.0)、6.0(4.0,7.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7、-4.122,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IKDC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750,-4.234,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674,-4.083,P均<0.01),并且试验组膝关节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0.156,P=0.039)。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移植物中放置高强度编织缝线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关节镜 自体腘绳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