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自攻式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本院88例行自攻式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44例)和研究组(行综合护理)(44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100.00%(44/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8.64%(39/44)(P<0.05),护理优良率95.45%(87/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73%(32/44)(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价值更高,提高手术成功率,优化护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自攻式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术 综合护理 护理优良率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外支抗与种植支抗在口腔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支抗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外支抗,观察组采用种植支抗,矫正治疗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种植支抗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显著大于口外支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支抗患者满意度为95%,口外支抗患者满意度为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治疗中采用种植支抗,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外支抗,可减小非矫正牙的移位,有效控制磨牙,改善面型。

  • 标签: 口外支抗 种植钉支抗 矫正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区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片(CBCT)分析,探讨上颌颊腭向骨质在不同种植植入角度下的厚度,为临床微种植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依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均角和高角三组,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并分别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mm处,与相邻牙长轴成90°、60°、45°和30°四个颊侧植入角度的骨质厚度.结果(1)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上颌窦底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6,P<0.05,低角型最大,高角型最小);(2)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在相同的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低角型与高角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角型组大于高角型组(P<0.05);(3)同一垂直骨面型组在不同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45°、30°植入角和90°、60°植入角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组、60°组大于45°组、30°组(P<0.05).结论相同植入条件下,Ⅱ类矢状骨面型高角型青少年患者较低角型穿通上颌窦的风险更大.

  • 标签: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垂直骨面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微型种植体支抗(MIA)在固定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在24例应用钛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畸形患者中,选择12例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为研究对象,使MIA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合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区牙槽间隔;上颌磨牙的压入力约0.822N,下颌舌向倾斜的颊向牵引力约0.599N,观察植入技术后钛周围组织的反应,植入术后和钛取出前拍摄全景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磨牙压入情况。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锁合,钛钉在治疗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合。

  • 标签: 微型种植支抗 正锁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结合镍钛拉簧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大同市第五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治疗的90例上颌第一磨牙伸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正畸片段弓压低法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镍钛拉簧压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压低时间、压如深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压入深度和压低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镍钛拉簧压低伸长磨牙较正畸片段弓压低磨牙的疗程短,且患者痛苦少。

  • 标签: 伸长磨牙 微种植支抗钉 正畸片段弓 镍钛拉簧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不锈钢种植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因上颌前突而行拔牙矫治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4例,均使用不锈钢种植支抗技术内收上颌前牙.对其中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种植,对另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6、7间颊侧植入种植.比较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的松动率.结果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松动率的比较,位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23.38%,位于6、7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6.74%,前者松动率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不锈钢种植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植入于上颌6、7间颊侧,种植稳定性优于植入于上颌5、6间颊侧。

  • 标签: 种植钉 内收前牙 稳定性 松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锈钢和钛合金两种不同材质自攻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不锈钢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自攻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2.19%,与对照组的9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自攻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稳定性能够达到传统钛合金种植体支抗的水平,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不锈钢 稳定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种植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中线不齐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中线不齐患者的治疗资料,首先,依据曲面断层片与根尖片检查牙根形态与位置,相邻组织的结构和分布,确定植位置,在伸长磨牙腭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在颊侧上颌第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植入时注意避开牙根组织,两侧种植应位于对角线位置,避免存在根向压入力时磨牙倾斜,还要在种植体与根尖间保留一定的空隙,保证牙的垂直移动;其次,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微动力系统钻孔,植入直径12mm微种植,颊侧种植长度为7mm,腭侧种植长度为10mm,拍摄牙尖片检查植入位置,伸长磨牙试戴光面带环并在舌侧电焊牵引钩,粘结带环,以镍钛拉簧在牵引钩与微种植间进行加力,约为3N,应注意勿使加力过大导致螺钉松动,定期调整拉力,纠正上下牙列偏移,纠正中线,经3~4个月的调整后,24例患者中线不齐的现象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最后,对咬合关系进行了精细调整,结束固定矫治,并佩戴活动保持器。结果矫治结束后,24例患者双侧磨牙和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上下牙列整齐,中线对齐、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微种植配合固定矫治器能够有效治疗成人中线不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种植钉 固定矫治器 成人中线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种植配合固定矫正器作为垂直向支抗,使埋伏阻生尖牙产生伸出移动的有效性。方法共选取四例固定正畸有埋伏阻生尖牙的患者,其中二例为上颌牙列缺损,整体支抗严重不足,均为上颌双例尖牙埋伏阻生。二例为安氏Ⅲ类牙合关系,单例上颌阻生埋伏较深患者,均临床在运用直丝弓固定正畸,同时应用下颌植入的微种植作为支抗。垂直向牵引,伸长并排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观察埋伏阻生尖牙的萌出情况。结果四例正畸患者应用微种植牵引,6颗埋伏阻生尖牙均正常萌出,临床冠长度正常,牙周附着良好,牙无松动,牙髓活力测试正常,没有明显的牙根吸收,种植支抗保持稳定。固定正畸疗效明显,较其它类方法缩短。结论微种植作为垂直向支抗,可以使牙齿产生有效的伸出移动,为配合固定矫正器的正畸,可达理想的垂直方向的支抗控制。

  • 标签: 微种植钉 正畸支抗 牵引 尖牙
  • 简介:摘要:骨性Ⅰ类或轻度骨性不调伴牙列拥挤的成年患者,可以通过拔除智齿后远中移动牙列获得空间排齐上下牙列,维持原有侧貌。但上下颌磨牙同时远中移动仍是目前矫治的难点。本病例借助微种植体支抗,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微种植支抗钉 无托槽隐形矫治 远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正畸治疗中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应用稳定性观察。方法:收治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助攻型组(助攻型支抗种植体)和自攻型组(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每组各34例患者,比对两组不同植入方法对患者的支抗成功率和支抗体脱落率。结果:自攻型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与助攻型组相比,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自攻型和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操作简单,对患者骨损伤较小,对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 标签: 正畸治疗 自攻型 微种植体 支抗钉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正畸治疗中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应用稳定性观察。方法:收治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助攻型组(助攻型支抗种植体)和自攻型组(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每组各34例患者,比对两组不同植入方法对患者的支抗成功率和支抗体脱落率。结果:自攻型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与助攻型组相比,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自攻型和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操作简单,对患者骨损伤较小,对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 标签: 正畸治疗 自攻型 微种植体 支抗钉 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种植作用下滑动法内收上前牙过程中(牙合)平面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直丝滑动与种植联合的方法关闭拔牙间隙。结果22例患者共种植了42颗种植,其中有5颗为Aarhus支抗系统,18颗为慈北支抗,所有患者均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为100%,种植有均未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结论本次研究应用种植钉在内收前牙过程中上颌合平面发生旋转(顺时针),上颌前后牙均出现变化,从而使上颌合平面出现变化,但前牙内收应用种植垂直高度与稳固性良好。

  • 标签: 种植钉 滑动法 牙合 牙齿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型钛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82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以数字单双号形式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其中微型钛种植体支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口外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分析不同支抗治疗患者后的口腔各正畸指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不同支抗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口腔各正畸指标比较,前者改善程度高于后者;而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是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相比口外弓支抗,予以患者行微型钛种植体支抗治疗,疗效显著,改善口腔各畸形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舒适性及依从性高。

  • 标签: 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 口外弓支抗 口腔正畸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微型钛种植体锚定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 6月至2022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成年人患者作为正畸研究病例。将病患任意30人分为对照组另外30人确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型钛种植体锚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指标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下牙槽座角度、上牙槽座角度和牙尖顶宽度、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斜度差异和上颌中切齿凸距差异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上颌中切牙的倾斜度差异和上颌中切齿的投影距离差异均增加,而磨牙位移和上牙槽座角均减小,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成年人 口腔正畸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