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赖氨酸磷酸颗粒生产中制粒前是否对原料进行混合粉碎对成品中盐酸赖氨酸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以盐酸赖氨酸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1测定两种制备工艺所得赖氨酸磷酸颗粒,测定其颗粒中盐酸赖氨酸含量2。结果原料混合粉碎后制得颗粒其盐酸赖氨酸含量接近理论值。结论用是否混合粉碎的原料进行制粒对成品中盐酸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赖氨酸磷酸颗粒在制粒前应对原料混合粉碎过80目筛。

  • 标签: 盐酸赖氨酸 颗粒 粉碎
  • 简介:磷酸钾为重要的药用辅料,常用作缓冲剂。《中国药典》目前没有收载,《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NF26(USP2008NF36)和《英国药典》2008年版(BP2008)均有收载。目前药品生产企业用作缓冲剂使用的磷酸钾大多为分析纯的试剂,执行国家(化工)标准GB1274-93。

  • 标签: 磷酸二氢钾 标准 测定方 《中国药典》 《英国药典》 《美国药典》
  • 简介:1名54岁男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给予复方磷酸钠片80片清洁肠道,分2次口服。用药后5h患者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缓解。次日未再出现尿潴留。

  • 标签: 复方磷酸氢钠片 尿潴留
  • 简介:磷酸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的传导性,在人工骨和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磷酸骨水泥(CPC)具有水化、硬化特性,具有可调和性、可塑性以及具有更大的生物降解性,因而在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几年磷酸骨水泥的制备、水化机理、生物相容性、降解机理以及磷酸骨水泥在临床的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水化固化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生产设备清洁时果糖磷酸的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总有机碳(TOC)法测定,以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果糖磷酸钠质量浓度在0.4~10㎎/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7%。结论:总有机碳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制药设备清洁时果糖磷酸的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总有机碳 果糖二磷酸钙 残留量
  • 简介:摘要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长效吡啶类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调配使用作一总结和分析,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复合梯度磷酸(Col/TCP)修复髁突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实验动物的右侧髁突前斜面形成3mm×4mm的全层缺损后,植入复合材料;左侧仅造成同样的缺损。分别于术后4、6、8、12和24周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对缺损区的新生软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4周后复合材料即可诱导关节软骨的修复;12周时缺损区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后再生软骨未见明显褪变;对照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软骨形成。实验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为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典型软骨细胞出现,对照组为纤维组织。结论Col/TCP可以修复髁突软骨缺损,形成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

  • 标签: 胶原 磷酸三钙 下颌骨髁状突 软骨
  • 简介: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CPP-ACP)源自牛奶,为稳定的磷再矿化系统,可用于釉质早期龋的微创治疗。它可以与氟化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再矿化性能,但也有学者对此协同作用存有疑虑。本文就CPP-ACP的结构、再矿化作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与氟联用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关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 早期龋 再矿化
  • 简介:摘要目的将α-半水硫酸(α-CSH)、磷酸(OCP)与RGD多肽(RGD)复合,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材料浸提液备用并作为实验组,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CCK-8实验将材料浸提液与前期实验保存的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以完全培养液、0.64%苯酚溶液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购自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K小鼠(6个月龄,18~22 g)腹腔内,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评估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龄,2.0~2.5 kg)背部脊柱两侧皮肤,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情况评估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K-8实验中α-CSH组1、3、5、7 d时BMSCs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85.87%、91.49%、91.30%、91.20%;α-CSH/OCP组分别为86.99%、92.53%、94.11%、89.98%;α-CSH/OCP/RGD组分别为91.45%、97.40%、97.66%、95.10%,3种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BMSCs的RGR均>80%,按照细胞毒性分级其为0~1级,说明材料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实验小鼠术后一般情况、行为活动、神经反应方面均未见异常,说明材料无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中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材料的原发刺激指数(PII)分别为0.125、0.250、0,均在0.0~0.4范围内,其反应类型为极轻微型。结论α-CSH/OCP/RGD多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α-半水硫酸钙/磷酸八钙/RGD多肽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因素引起的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棘手问题,促进骨再生与修复是治疗的关键点和难点。对于大段骨缺损,除自体骨移植外,常需要采用人工骨材料。β-磷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且因其载药性能较优,被深入研究并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β-磷酸复合材料负载不同药物在创伤、感染、肿瘤性骨缺损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β-磷酸三钙 骨缺损 骨再生 骨代用品 药物释放系统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发布的《201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治疗已经挽救了2200多万人的生命,结核患者数在2012年降到860万人,全球结核病死亡数也降至130万。但我国目前是全球10个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和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每年导致数以万计的人类死亡,成为传染病全球死亡的第大病因。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结核性 治疗 耐多药结核病 骨缺损 载药
  • 简介:目的以粉末冶金烧成的羟基磷灰石(HA)/[3.磷酸(β-TCP)陶瓷为靶材,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钛合金(Ti6A14V)基体上制备HA/β-TCP生物涂层。方法利用XRD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晶化程度,讨论了涂层成分与生物降解性及相容性的关系。结果HA/β-TCP生物涂层为非晶态,经700℃,3h大气处理可显著提高涂层的晶化程度,当涂层成分为50wt%HA/50wt%β-TCP时其细胞相容性最好。结论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HA/β-TCP生物涂层,通过HA与β-TCP的复合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使它的降解速度与周围骨组织的生长速度相匹配,使植入体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三钙 射频磁控溅射 生物涂层
  • 简介:摘要磷酸骨水泥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外科、口腔科等领域,因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骨引导活性,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是临床上较好的骨替代材料。

  • 标签: 骨折 骨水泥 临床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对β-磷酸陶瓷材料(β-TCP)降解的作用。方法β-TCP在含ON的溶液中浸泡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成分,研究ON对β-TCP降解的作用。结果SEM图片显示,β-TCP分别在含ON的tris·Cl溶液、含ON的PBS溶液中浸泡1周后,其表面出现溶蚀迹象。β-TCP在含ON的tris·Cl溶液中浸泡1周后,样品的XRD衍射曲线的衍射峰向20高角度方向略有偏移;XPS测试结果显示N1s峰的相对强度提高,Ca2p的结合能降低了1.1eV,P2p的结合能降低了0.4eV。结论SEM、XRD、XPS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ON的溶液中浸泡后,β-TCP表面发生了反应,ON能对β-TCP的降解产生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蛋白分子能通过-COO基和-NH^3+基与Ca^2+、PO4^3+离子作用,携带Ca^2+、PO4^3-离子进入溶液,或通过蛋白分子上羟基磷灰石结合位点,粘附在新生的羟基磷灰石微细晶体上进入溶液。通过这些途径,蛋白分子从材料表面“搬运”、磷,促进材料降解。

  • 标签: 钙磷材料 骨粘连蛋白 浸泡实验 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小儿心肌炎利用磷酸肌酸与果糖磷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中的90例小儿心肌炎进行研究,按照患儿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接受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果糖磷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K-MB、LDH-1、cTnI、cTnT水平与对照组均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77.78%,P<0.05。结论磷酸肌酸与果糖磷酸治疗小儿心肌炎均有一定效果,但相比之下磷酸肌酸治疗的效果更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 果糖二磷酸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嘧啶酶(DHP)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嘧啶降解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嘧啶尿为特征,具有高度的表型异质性,DPYS为其致病基因,全球共有不到40例病例报道,尿气相色谱-质谱可筛查临床可疑的患者,基因测序为该病的主要确诊手段。现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基因型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二氢嘧啶酶缺陷症 DPYS基因 基因测序 尿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人工骨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10岁前牙外伤患者,牙髓坏死致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前牙75颗。去牙髓后用磷酸人工骨进行根尖诱导。定期复查,X线牙片观察根尖发育及根尖闭合情况。结果75例中,73例成功牙根闭合,2例有明显好转。结论磷酸人工骨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发育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 磷酸钙人工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含量锌加入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后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钛种植体分为PEO-Zn组(n=36)和PEO-Ca/P组(n=36),应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法(PEO)在其表面制备磷酸活性涂层,PEO-Zn组采用含锌涂层,PEO-Ca/P组为不含锌的涂层。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涂层表面形貌,X线衍射仪分析涂层晶相结构。将种植体72颗植入18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每侧2颗。术后对大耳白兔进行双荧光标记,分别于植入术后4周、8周与12周取两组带种植体的骨组织,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新骨形成,采集图像测量荧光条带间距计算骨矿化沉积率;应用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观察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长度,计算骨接触率。结果扫描电镜可见两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内层致密,外层呈粗糙的多级孔洞状结构。X线衍射仪分析显示PEO-Ca/P组中元素主要以CaO和羟基磷灰石(HA)存在,PEO-Zn组中锌元素主要是以Zn3P2和ZnO存在。各时间点两组种植体周围均显现甲酚橙与黄绿素标记的荧光带,呈条状,两荧光带间距离明显。植入后4、8、12周PEO-Zn组的骨矿化沉积率均高于PEO-Ca/P组(5.25±0.59比4.79±0.43,4.62±0.54比4.18±0.50,4.90±0.54比4.44±0.53,均P<0.05),4周时PEO-Zn组骨矿化沉积率最快(P<0.05)。两组种植体在植入后各时间点均能与骨组织不同程度紧密连接,呈骨性结合。植入后4、8、12周PEO-Zn组的骨接触率高于PEO-Ca/P组(32.69±7.43比28.06±8.15,51.95±5.41比47.03±6.13,73.91±8.15比61.73±11.84,均P<0.05),12周时PEO-Zn的骨接触率最高(P<0.05)。结论PEO法制备的含锌磷酸涂层,提高了种植体生物活性,加速了骨组织的形成与改建,促进了种植体-骨界面的整合。

  • 标签: 磷酸钙类 活性涂层 牙种植体 骨整合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