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患者开展口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式,治疗时间为1~18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病态人格一经形成不易矫正,短期内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需经长期治疗甚至终身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才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病态人格的形成十分关键。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本文将重点对于军校学员的健康人格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到当前军校学员不健康人格的具体表现,并且深层次分析军校学员不健康人格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培养军校学员健康人格的策略。

  • 标签: 军校学员 健康人格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人格障碍患者中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均有50名患者的组,实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行整体护理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经过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实验组中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控制病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格障碍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通过对骨科临床上常见医患矛盾进行分析,探寻其原因及防范对策。包括加强骨科医德医风建设、提高骨科临床治疗水准、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引入舆论监督机制、转变医疗服务态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期望通过这些手段缓解骨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 标签: 和谐医患关系 骨科 诊疗水平
  • 简介:摘要独立民办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本文就我国目前独立民办学院学生的人格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法。

  • 标签: 独立民办学院 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人格特质,以便为其研究、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PQ测验,对本院门诊84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就诊者中典型内向以及内向倾向者居多;典型情绪不稳及不稳定倾向者占64%。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而内外向和掩饰程度因子均低于对照组;男性的精神质因子高于女性,掩饰程度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症组E、N分高于对照组(P<0.01),内倾例数、情绪不稳定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外倾例数、情绪稳定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具有神经质较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和紧张度高等人格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进行心理干预。

  • 标签: 神经症患者 人格特征 分析
  • 简介:《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是一部以三国时期“魏国”为故事大本营的古装战争电视剧,通过对权谋与情感的描述,抒写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一生如履薄冰、机智传奇、谋冠天下的故事。

  • 标签: 人格分类 精神 三国时期 电视剧
  • 简介:摘要本文将重点对于军校学员的健康人格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到当前军校学员不健康人格的具体表现,并且深层次分析军校学员不健康人格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培养军校学员健康人格的策略。

  • 标签: 军校学员 健康人格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修订能够适用于藏族民众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研究对本土化汉语16PF人格量表进行充分的藏语翻译回译再翻译再回译,对藏语版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分析,并制定了藏语版量表的成人常模。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可应用于藏族民众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 藏语 修订,常模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犯罪主观心理,阐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司法鉴定,针对一例具体的案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有效性。

  • 标签: 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 司法鉴定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些手机客户端如QQ、微信、微博、支付宝、淘宝、当当、滴滴。因此,手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生活。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并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的317名在校大学生,考察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年级、生源地、专业类别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质(N)与手机依赖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各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人格特质的被试手机依赖程度更高。

  • 标签: 大学生 手机依赖 人格特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t检验与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问卷调查各项比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得到的临床效果较显著。

  • 标签: 艾森克人格问卷 肺癌患者 心理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traumaquestionnaire,CTQ)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精神科接受检查的大学生100名进行调查,随机将大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研究组经历过早期应激,对照组未经历过早期应激,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儿童时期虐待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格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有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应激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早期应激 大学生 人格影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对比及心理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资料。比较两组父母养育方式,总结观察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观察组父母教育方式因子如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分干涉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保护因素为母亲温暖、理解;危险因素为母亲拒绝、否认、父母是否离异和父母职业等。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发生主要受到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职业、母亲拒绝、否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以改善其人格障碍。

  • 标签: 边缘型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 心理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特点以及分析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特点,为探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问卷对福建医科大学139名19-22岁部分在校生进行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倾向内向、情绪倾向不稳定和高精神质的大学生消极应对倾向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个性的大学生(P<0.05);医学生人格特质不同在面临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结论性别与大学生的应对倾向无关,情绪稳定性高、倾向外向、精神质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积极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

  • 标签: 医学生 人格特质 压力应对方式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自我伤害、冲动伤人、蓄意破坏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冲动型人格障碍 安全问题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向终末期肾病病例提供稳定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在进入维持期前需先经历一个为期2~3周的诱导期,即通过小剂量、短时期、频繁次数的血液透析过程,帮助从未接受过透析治疗的病例向长期稳定透析治疗进行平稳顺利的过渡。

  • 标签: 诱导期 人格特性 血液透析过程 血透 肾脏替代治疗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九型人格视阈下实施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被试对象 127例,于干预前采用疾病认知调查问卷修订版和九型人格测试问卷对病人进行入组测评。然后实施疾病认知干预技术 +个性化护理,针对患者所属人格类型进行疾病认知程度干预。 6个月后,利用疾病认知调查问卷重复测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结果:个性化护理前后各因子得分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 P<0.01),其中疾病急慢性、疾病周期性、严重后果、情绪陈述 4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而个人控制、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 3因子得分则较干预前显著

  • 标签: 老年糖尿病病人 九型人格 疾病认知 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