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真菌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172例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真菌培养后,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真菌病的菌种组成、临床分类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72例真菌病标本真菌培养检出阳性133例,检出率为77.3%。一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34个本研究中致病菌菌株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三者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在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大多数,在酵母菌中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类,在霉菌中曲霉和青霉为常见。皮肤癣菌为趾甲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和酵母菌为指甲主要致病菌,霉菌感染趾甲高于指甲,混合感染很少发生。不同性别之间比较不同致病菌发病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病原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酵母菌,分布较少的为霉菌。其中皮肤癣菌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酵母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和近平念珠菌,霉菌和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培养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20甲真菌真菌培养结果。方法刮取病甲部位的甲屑直接涂片镜检做初步诊断,用斜面培养和小培养鉴定真菌种类。结果220例甲真菌病患者真菌培养共165例阳性,培养阳性率75%,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皮肤癣菌81株,占47.09%,酵母菌72株,41.86%,霉菌19株,占11.04%,混合感染7例,占4.06%。结论甲真菌病的感染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中以红色癣菌所占比例最多。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 培养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培养真菌阳性结果患者感染的性质,提高抗真菌治疗水平,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跟踪全院血培养结果为真菌阳性的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真菌血症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培养结果:2013年某医院血培养真菌阳性130次(55人),占全部血培养阳性结果的5.12%。感染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71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5次,其他共9株(无名念珠菌4次,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各2次、季也蒙念珠菌1次)。治疗结果:55例患者中出院29例;死亡22例;自动放弃治疗及转院3例;仍在院治疗1例。结论患者罹患真菌血液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并跟踪真菌血液感染患者,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技术特色,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真菌血症 抗真菌药 抗真菌治疗
  • 简介:近年来.院内真菌菌血症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尤其在ICU病房。真菌菌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并实施早期经验性治疗有望改善预后,但易导致深部真菌菌株的改变及耐药性增加圆。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2006~2008年两个时间段血培养中检出的53株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耐药性变迁 真菌分布 血培养 临床表现不典型 真菌菌血症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现状,调查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将酵母样真菌转种到法国科玛嘉生产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首位为白色念珠菌占77.6%,检出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结论ICU是医院细菌耐药菌的重灾区,并导致真菌感染等多重感染,真菌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应重视用药前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

  • 标签: 真菌 耐药 ICU
  • 简介: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 标签: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耳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疾病,是指真菌进入耳部引起的耳部感染。本病好发于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及季节,由于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耳真菌病患者逐渐增多,治疗效果差,易反复。我科于2008年-2011年对76例(82耳)真菌病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 临床药师在肺部真菌感染合理用药指导中的思维培养。 方法 根据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工作学习的实践、体会及思考进行分析 。 结果 临床药师应从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检查指标、用药特点 3 方面思维来进行分析判断,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结论 临床药师在面临肺部感染时应深入思考、培养相应思维,才能更安全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 标签: [ ] 临床药师 肺部真感染 合理用药 思维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阴阴道炎一直是女性的难言之隐,很多原因都会导致阴道炎发作。这几天,刘女士很后悔,自己不该穿那条紧身裤。这不,好久没有发作的阴道炎又发作了,痒得难受,不得已只好去医院。医生给她取样后,让她拿到检验科化验。白带常规结果出来,果然发现有真菌,刘女士懊恼极了。该死的疾病,怎么这么不容易断根呢,稍微不注意就复发了。

  • 标签: 真菌 潜伏 栓剂 阴道炎 白带常规 发作
  • 简介: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分别通过与ATP水解酶或质子梯度耦合来运输并清除真菌胞内的毒性物质。与其它生物相比,真菌基因组中具有更多转运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这些转运蛋白不仅对真菌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抗菌成分起外排作用;同时,在病原真菌对抗临床抗真菌药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个超家族的转运蛋白在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病原真菌 外排转运蛋白 耐药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现状,调查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将酵母样真菌转种到法国科玛嘉生产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首位为白色念珠菌占77.6%,检出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结论ICU是医院细菌耐药菌的重灾区,并导致真菌感染等多重感染,真菌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应重视用药前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

  • 标签: 真菌 耐药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