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究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未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前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之后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0%)与对照组患者(1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9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34±1.4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85.23±1.20)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标识的效果比较好。

  • 标签: 护理标识 护理风险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医疗信息系统在医院逐渐渗透到医院的各个方面,但医疗信息系统个体化标识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总结并借鉴相关文献提出对个体化标识不统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对提高医疗信息系统个体化标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统一 医疗信息系统 个体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纹识别在精神科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构想。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腕带识别的方法,研究组应用指纹识别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率、满意率以及缺陷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纹识别应用于精神科身份识别中,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操作更规范,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纹识别 精神科 身份识别 运用构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类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即供应室操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供应室工作中使用的分类清洗标识牌原为长方形[1]。由不锈钢材质做成,并用漆笔在标识牌上手工书写器械包名称,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受自动清洗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标识牌表面字迹容易模糊或掉色,且无固定结构,需经常在清洗篮内翻找,影响工作效率,标识牌未注明科室,发包前核对后常需更正所属科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医疗器械分类清洗标识牌,并获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320829773.1)。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分类清洗 标识牌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病房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服务工作中开展过程中规范护理标识,有针对的利用护理标识。结果在外科病房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外科病房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有助于控制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标识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介绍欧美牙科UDI相关要求和计划,作为我国该领域应用UDI系统的参考。

  • 标签: 牙科器械 唯一性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即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室术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手术护理风险控制中眼别标识的应用价值,望能对手术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 方法 : 把 2016 年 09 月~ 2017 年 01 月 期间本院 治疗 400 例 眼部疾病 患者 纳入该次 研究, 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探析,参照组 200 例患者未进行眼别标识,实验组 200 例患者进行了眼别标识,分析两组眼部疾病患者的 护理 效果 。 结果 :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3.5 % ,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6.5 % ,将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的意义存在( P < 0.05 )。 实验组出现风险的概率为 6.5% ,参照组患风险发生概率为 13.5% , 将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的意义存在( P< 0.05)。结论 : 在进行眼部手术的过程之中控制护理风险,能 够降低手术过程之中风险发生概率,能够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在临床之中适合应用。

  • 标签: 眼别标识 眼部疾病 手术护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护理标识对其进行手术室风险管理,然后比较应用前和应用后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操作失误率。结果应用护理标识以后,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率也有了大幅降低,与应用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规范护理标识在静脉治疗细节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住院静脉治疗护士86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规范护理标识护理模式,观察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治疗中输液工具、药品准备、留置时间、标识固定、导管危害等指标对比,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后静脉治疗在标识固定、输液预备、标识规范、导管维护、药品管理、输液治疗感染控制、输液并发症、洗手卫生、健康教育、留置时间等均优于实施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规范护理标识在静脉输液治疗细节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标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ICU患者运用护理标识开展安全护理的具体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3月收治的200例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ICU患者分别选择了基础性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标识的护理模式;针对最终ICU患者表现出来的总满意率、并发症概率以及管道安全概率等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ICU患者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ICU患者(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如果运用了护理标识作为安全护理的基本模式,可以使得ICU患者表现为相对更高的总满意率,同时也有助于消除管道安全的有关问题,进而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优化了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标识 ICU患者安全护理 具体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标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示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7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护理标示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示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重症监护室500例及加床30%的515例科室感染消化科住院患儿,对其各自实施两组划分,分别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上报的不良事件病历120例,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1202例不良事件当中,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为115%以上科室及一般科室在不良事件发生病例分别为51例、58例和1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49%和91.33%;重症监护室两组组患儿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12例;感染消化科两组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分别为0.2%)和1.01%.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对其运用腕带卡片及建立护理档案相应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方式,不仅可实现护理效率的提升,还可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智能扫码系统下B-D包内白纸自制标识卡在消毒供应中心闭合式包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6年6月1日-25日及2016年6月26日-7月20日中需闭合式包装的复用器械各2000件,分别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使用自制标识卡组),比较两组包装用时、包装总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包装方法正确、包装器械质量合格、包装器械物品配套),同时对使用标识卡的便捷性,在本中心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包装用时小于对照组(P<0.001),包装总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包装器械物品配套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包装器械质量合格率无差别,P=0.763。标识卡在闭合性包装便捷性调查,23人中78.26%(18)的人认为很便捷、17.39%(4)的人认为便捷、4.35%(1)的人认为比较便捷。结论自制标识卡的使用,可节约包装用时,提高包装总合格率,其便捷性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同事的认可,其可行性为包装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助力。

  • 标签: 自制标识卡 消毒供应中心 闭合式包装 B-D包内白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灭菌包外标识信息质量缺陷的实践应用。方法护士长辅导牵头,7名护士组建成圈,选定主题,进行现况查检,分析无菌包外标识质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设定改进目标,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十大步骤。结果供应室灭菌包外标识不合格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18.48%,降低到开展后的2.4%。工作人员对品管工具运用、团队协作、活动参与度、集体荣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能有效降低待灭菌包包外标识信息错误发生率,促进了供应室灭菌包的可追溯性。

  • 标签: 供应室 品管圈 无菌包 标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