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肤真菌皮肤科常见,尤其在南方更为多见.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280例门诊患者使用本院的中药制剂(简称癣洗剂),加派瑞松霜治疗皮肤真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皮肤浅部真菌病 派瑞松霜 洗剂 中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以乌兰浩特地区皮肤真菌患者分布及致病真菌原菌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乌兰浩特地区疑似浅真菌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临床共确诊包括头癣、体癣、股癣、甲癣、手足癣、皮肤念珠菌、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在内的镜检阳性标本1102例,通过培养分离得到菌株631例,其中股癣101例,甲癣73例,手足癣187例,皮肤念珠菌38例,头癣47例,体癣125例,花斑癣29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31例,培养阳性率为57.25%,包括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断发毛癣菌3株(0.47%)。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结论乌兰浩特地区浅真菌以手足癣、体癣、股癣为最多,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致病真菌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
  • 简介:皮肤真菌可依据真菌感染皮肤组织的深浅不同,分为皮肤真菌皮肤深部真菌。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皮肤真菌的常用方法,三者通常需相互配合方能明确皮肤真菌的诊断。本文通过阐述这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诊断皮肤真菌的准确性。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真菌学检查
  • 简介:患者,男,80岁。主因足趾间及周围皮肤黑斑渐扩大伴瘙痒、脱屑3年余就诊。患病足趾部在50年前有枪伤及农作物杆刺伤史。皮肤科检查:双足第2、3、4趾背及趾间可见浸渍性黑斑,表面脱屑(图1,a-c)。皮屑KOH直接镜检可见着色性节分

  • 标签: 浅部真菌感染 节分生孢子 着色性 周围皮肤 表皮角化 黑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真菌荧光法在皮肤真菌筛查中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和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荧光法和KOH湿片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效果。结果 真菌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检测法;真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荧光法在皮肤真菌筛查中阳性率较高,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真菌荧光法 皮肤浅部真菌筛查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皮肤真菌的发病类型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6例儿童皮肤真菌患儿,对其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等进行直接镜检,同时通过接种于含0.125%的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内进行一周时间的培养。结果86例儿童皮肤真菌经过培养后出现了9种致病茵,其中出现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茵,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最少的为花斑癣和孢子丝菌。结论在目前所研究的儿童皮肤真菌病例中,体癣是最为常见的皮肤真菌,而在患儿的真菌感染中则主要为红色毛癣茵居多,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

  • 标签: 儿童皮肤真菌病 临床分析 研究
  • 简介:皮肤镜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皮肤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种多。皮肤镜在皮肤真菌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皮肤真菌皮肤科常见的一大类由真菌侵及皮肤、甲板及毛发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居高不下。真菌皮肤主要由三大类亲人性病原真菌所致,包括皮肤癣菌皮肤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和皮肤念珠菌。由环境真菌(包括室内真菌和室外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则主要累及皮肤深层和(或)皮下组织,形成真菌性肉芽肿。由于皮肤真菌皮肤科门诊中占比很大,其诊疗任务相当繁重,作为皮肤专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这类疾病的诊疗技能,特别是治疗策略。下面予以详解。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萘替芬乳膏外用治疗浅真菌的疗效。方法186例浅真菌患者采用萘替芬乳膏外用,每天一次,连续28天。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14天和28天随访,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6例患者中共178例完成全部疗程,痊愈116例,占65.17%;显效36例,占20.22%;有效16例,占8.99%;无效10例,占5.62%。有效率为85.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2%,主要为局部烧灼感(14例),红斑(9例)。结论萘替芬乳膏外用治疗浅真菌安全有效。

  • 标签: 萘替芬浅部真菌病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至少有10万种以上,其中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真菌有20余种,根据致病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和菌种不同,可分为浅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真菌又称皮肤癣菌,简称癣。引起癣的真菌称为皮肤癣菌,90%以上的真菌皮肤皮肤癣菌,由于侵犯表皮的角质层毛发及甲板,故临床上可分为体癣、股癣、手足癣

  • 标签: 兰美抒 治疗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病 抗真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真菌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172例真菌镜检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真菌培养后,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真菌的菌种组成、临床分类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72例真菌标本真菌培养检出阳性133例,检出率为77.3%。一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34个本研究中致病菌菌株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三者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在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大多数,在酵母菌中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类,在霉菌中曲霉和青霉为常见。皮肤癣菌为趾甲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和酵母菌为指甲主要致病菌,霉菌感染趾甲高于指甲,混合感染很少发生。不同性别之间比较不同致病菌发病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原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酵母菌,分布较少的为霉菌。其中皮肤癣菌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酵母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和近平念珠菌,霉菌和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培养 结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