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BassettCA等[1,2]首次把电磁(electromagneticfields)疗法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脉冲电磁疗法(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对骨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其适应症也进一步扩展到创伤修复、神经再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有应用PEMF治疗肿瘤的报道[2].笔者就近年来PEMF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综述.

  • 标签: 脉冲电磁场治疗 骨关节疾病 疾病进展 脉冲电磁场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PEMF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电磁对心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对139例雷达工作人员进行心电图测试,测试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雷达工作人员QRS时间延长和QT离散度增高,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者明显增多.结论射频电磁能影响心电传导,对雷达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射频电磁场 心电传导 影响 心电图 雷达工作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巡线工、检修工及运行工)285人为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8±3.67)岁,高压工龄10~26年;对照组选择线路周边的非高压区周边居民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2.6±2.7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27.36%与对照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12.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的暴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极低频电磁场 人体健康 血液学检查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配合电磁(EMFs)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日本SLT公司产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仪配合电磁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1例颈性眩晕患者行PLDD配合电磁治疗。结果28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采用Nagashima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0.5%,无并发生症发生。结论PLDD配合电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电磁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颈性眩晕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给我国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临床医师以及学者、研究家也对骨质疏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物理疗法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取得了确切的效果。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常用的物理疗法为低频脉冲电磁疗法,低频脉冲电磁疗法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经济实惠。为此本次综述将重点分析低频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低频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分子细胞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根据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设计用于动物实验的脉冲电磁治疗装置.并用该装置观察在脉冲电磁作用下实验动物力学特性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设计了强度为11MT.频率12Hz/8Hz自动跳变的脉冲电磁发生装置和专用的动物实验装置,并将磁场作用于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结果实验装置运行时.对各参数检测表明,实验装置满足设计的要求:经脉冲电磁装置治疗的大鼠骨形态和力学特性与未经治疗的模型组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实验装置满足设计要求,脉冲电磁可以改善骨的形态和骨骼的力学特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物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对大鼠脑电图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暴露组,每组24只,磁场暴露组大鼠置于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暴露60d。终止暴露后6h、7d、15d和30d,采用MP150生理监测仪监测脑电图近似熵和功率谱分布;采用光镜观察大脑皮层组织结构。结果(1)磁场组大鼠脑电图(EEG)于暴露后6h和7d,近似熵降低;(2)磁场组大鼠EEG信号于6h出现δ频段相对功率值呈升高改变,而β频段相对功率值降低;对照组和入场前磁场组大鼠EEG基本节律为30μV左右的β波及少量不典型α波,偶见低幅θ波和δ波,磁场组大鼠θ波和δ波增多以及波幅增加,以β波为主要节律。(3)磁场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结论极低频电磁暴露会导致大鼠EEG近似熵降低、功率谱分布异常及脑组织结构损伤,且此改变主要发生于终止暴露后早期。

  • 标签: 极低频电磁场 大鼠 脑电图 形态结构 图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250±20)g随机分成4组:正常生长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利塞膦酸钠治疗组(RIS)和利塞膦酸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组(RIS+PEMFs),每组8只。后三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2wRIS组给予0.1mg·kg-1·d-1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RIS+PEMFs组给予0.1mg·kg-1·d-1利塞膦酸钠灌胃和1h·d-1脉冲电磁治疗,Sham、OVX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去势后12w、灌胃治疗4w、8w、12w后四组大鼠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密度(BMD),治疗12w后进行血生化检测、骨CT值测量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去势后12w后三组BMD与Sham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确立;灌胃治疗12w后,RIS、RIS+PEMFs两组较OVX组BMD(P<0.01)、骨CT值(P<0.01)均较高,且RIS+PEMFs组BMD、骨CT值均比RIS组高(P<0.01);RIS组血清Ca、ALP浓度均较RIS+PEMFs、Sham组高(P<0.05),且RIS+PEMFs组血清ALP浓度较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病理形态学观察中RIS+PEMFs组的骨小梁形态较完整,较接近Sham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2w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利塞膦酸钠对去势所致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与脉冲电磁联合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去势 利塞膦酸钠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磁干预对异位骨化(HO)大鼠模型的抗异位骨化效应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采用钳夹、切断跟腱等方式将模型组、观察组大鼠制成HO动物模型,对照组术中仅暴露跟腱组织,未给予钳夹、切断处理。观察组大鼠于制模后每天给予2次50 Hz、1 mT正弦交变电磁暴露干预,每次持续2 h。于术后3 d、14 d、1个月及3个月时每组各取6只大鼠,提取跟腱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采用Western blot或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母亲DPP同源物7(Smad7)、母亲DPP同源物3(Smad3)、磷酸化母亲DPP同源物3(p-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等蛋白或基因表达情况;于术后1个月、3个月时对各组大鼠患肢跟腱部位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异位骨化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包括跟腱大体外观、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X线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异位骨化形成被明显抑制。模型组及观察组MMP-9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TIMP-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TIMP-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Smad7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Smad3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结论50 Hz、1 mT正弦交变电磁干预对HO大鼠模型具有明确的抗异位骨化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mad7表达,阻止Smad3磷酸化,从而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促进MMP-9/TIMP-1重新恢复动态平衡有关。

  • 标签: 正弦交变电磁场 异位骨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转化生长因子β/母亲DPP同源物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脉冲电磁(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卵巢切除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6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将014mT组、016mT组、018mT组暴露于相应的PEMFs下,60min/d,90d;雌激素组行雌激素皮下注射。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骨生物力学相关的参数。结果50Hz,016mT和018mT的PEMFs可明显提高骨骼结构力学及材料力学性能;50Hz,014mT的PEMFs可能降低骨组织的强度。结论016mT和018mT的PEMFs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的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抗外力冲击的能力;选择合适的PEMFs参数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脉冲电磁场 去势 骨微结构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对重症脑损伤(sTBI)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对sTBI患儿脑脊液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BI患儿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极低频电磁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 sTBI患儿脑脊液中NLRP3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sTBI患儿脑脊液中NLRP3的表达变化,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sTBI患儿的预后。结果sTBI患儿脑脊液中NLRP3的表达水平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和GCS评分有相关性(P<0.05)。治疗7 d后,两组sTBI患儿脑脊液中NLRP3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9.28±10.59)ng/ml]低于对照组[(25.81±9.38)ng/ml],P<0.05。观察组sTBI患儿的恢复良好率(32.43%,12/37)高于对照组(21.62%,8/37),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可以改善sTBI患儿的预后,降低sTBI患儿脑脊液中NLRP3的表达水平,对sTBI患儿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 标签: 脑损伤 极低频电磁场 脑脊液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电磁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治疗12周,同时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对照组仅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双髋骨密度均值、平衡能力及骨折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脉冲电磁治疗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腰椎及双髋骨密度均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虽有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及双髋骨密度均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跌倒和骨折发生率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低频脉冲电磁联合活性维生素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骨折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联合低频脉冲电磁治疗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11~2022.11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康复护理+低频脉冲电磁治疗仪)与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护理),比较2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依从性。结果:干预前,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腰椎功能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康复护理+低频脉冲电磁治疗仪,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痛苦,提升依从性,可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 VAS JOA
  • 简介:研究脉冲电磁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双侧股骨髁关节面制成直径为0.6cm、深0.3cm的软骨缺损,分别以bFGF、磁场磁场结合bFGF治疗,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未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磁场结合bFGF组在4周时基底层的软骨样组织增生,而磁场组、bFGF组少量软骨样组织增生。8、12周结合组透明样软骨层明显增厚,免疫组化Ⅱ型胶原多。而磁场组、bFGF组软骨层增厚,细胞数量相对少,无Ⅱ型胶原。空白组偶见软骨样组织或纤维组织。16周结合组软骨层与正常软骨相似,软骨细胞成熟,bFGF、磁场组纤维软骨细胞团状增生。改良的软骨缺损修复Wakitan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组最大。说明低能量脉冲电磁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脉冲电磁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软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磁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4月2021年10月内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1)。参照组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加用低频脉冲电磁干预。对比两组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低频脉冲电磁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鼠暴露于射频电磁对子代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36只健康7周龄Wistar大鼠,其中雌鼠24只(150~200 g),雄鼠12只(200~250 g)。雌雄鼠以2∶1比例于每晚18∶00合笼交配,涂片结果精子阳性为交配成功,当日作为孕0 d。将孕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和3组对照组,每组4只。实验组分别给予1 800 MHz暴露、Wi-Fi暴露和1 800 MHz+Wi-Fi暴露,3个对照组给予虚拟暴露。每天12 h,连续21 d,分三批进行。暴露结束后,各组子鼠饲养到7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海马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内FTO水平,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GF水平。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 800 MHz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轻微收缩,胞质轻微水肿,雄鼠胞核明显不规则。Wi-Fi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收缩较严重,胞膜不规则,胞质出现明显水肿。1 800 MHz+Wi-Fi暴露组子代雌、雄大鼠海马组织胞核均严重收缩,核膜不规则,胞质严重水肿。各组间比较,子代雌、雄大鼠FT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1 800 MHz+Wi-Fi暴露组子代大鼠海马内的NG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射频电磁孕期暴露可能会对子鼠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造成影响,且1 800 MHz+Wi-Fi叠加暴露可刺激海马内的NGF表达上调。

  • 标签: 射频电磁场 孕期 子代大鼠 海马 超微结构 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