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的结果,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和瘢痕防治动态方案的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的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病理性 生物学特性 机制 治疗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摘要乳头溢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方法对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因素等,分别占到46.90%、31.78%及7.36%。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西药应用情况,对西药应用合理性进行了解,提高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从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西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600张,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对抽取西药处方统一点评,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处方95.5%,不合格处方4.5%;其中不合格处方主要为不合理用药处方与书写不合格处方,分别占不合格处方的69.4%与30.6%。结论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存在,医院应根据调查结果加强对药物的管理,促进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提升。

  • 标签: 药物应用 合理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甘露聚糖肽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诱导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活性物质,升高外周白细胞数量、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在临床上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复发性疱疹、疫苗无应答等疾病。本文综述前期研究,分析甘露聚糖肽高频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合理性使用 高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开具情况,有效促进处方合理化。方法连续十二个月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75张,共计900张处方,将点评结果利用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规定,进行处方合理性分析点评。结果所抽查处方中,合理处方790张(87.78%),不合理处方110张(12.22%)。不合理处方中以不规范处方为主,占全部处方5.22%,其次为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比4.33%,超常处方,占比2.67%。结论开展医院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处方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医院处方合理化,保证医疗质量。

  • 标签: 处方 点评用药情况 处方合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院外科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的情况,分析外科合理用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更深层次地反映我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院实施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研究资料,以此来提高我院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在输血科的输血数据库系统中随机抽取外科系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输血病历号,并根据病历号在病案室抽取相关病历。参照中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对输血合理性与否进行评价。结论临床外科系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红细胞输注合理率在不同科室和的差异,提示手术和(或)创伤导致的失血过程,特别是过程复杂、风险大的手术,可能使外科医师偏向于釆取宽松的输血策略。

  • 标签: 红细胞 血浆 合理输血
  • 简介:摘要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易发人群,且多为慢性过程,通常患病多样,用药种类多且治疗时间长,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至此,充分了解老年人在生化功能及生理方面所持有的特征性改变,知晓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与效应发生变化,获知疾病与衰老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方能制定出更加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案,有助于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不同病理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在不同病理性质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结果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55例为良性,22例为恶性;其中良性和恶性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2.73%(51/55)、90.91%(20/22)。结论经过相关试验得知超声诊断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而且诊断结果准确,以便于医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不同病理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用血趋势,分析各成分血使用情况及需要改善的问题,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节约用血。方法将本院供血库2011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出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用血总量呈递增态势,其中2014年用血总量是2011年的1.21倍;成分用血比率逐年增加,至2014年,本院成分用血比例达100%。全血、红细胞与血小板用量的比值下降(2012年下半年市中心血站控制全血用量)。结论在现有成分用血率的基础上,提高对输血风险的认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对控制临床用血数量,缓解血液制品供应紧张局面,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用血 合理性 输血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物理性损害对ICU护士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ICU护士共55名在近两年因工作环境造成的身心影响的因素。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噪音污染、利器损伤、暴力伤害、电离辐射等。结论从已知的影响因素着手进行积极综合有效的防护,从而降低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 标签: 物理性损害 ICU护士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21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药物合理情性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患者常用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213例患者中41例(19.2%)单独用药,43例(20.2%)二联用药,82例(38.5%)三联用药,47例(22.1%)四联用药。213例患者中有36例(16.9%)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主观因素(61.1%),经济因素(30.6%),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其他因素(8.3%)。结论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情况较为普遍,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等主观因素,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合理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2000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处方进行点评,研究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为1.97种,注射剂使用率为25.1%,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2.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95%;2000张处方中,存在411张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率为20.55%;411张不合理处方中一共包含47个超常处方问题,247个用药不适宜问题,117个用药不规范问题。结论我院应该将门诊处方点评加强,将门诊处方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合理用药进行有效促进,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

  • 标签: 门诊 处方点评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常见心理状态,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理性近视患者108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加以分析,以此提升治疗策略。结果病理学近视患者主要以失望、悲观、焦虑、孤独、紧张、抑郁为常见的心理状态。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在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心理状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和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干预 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分析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门急诊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作为研究样本,对筛查出的94份样本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其中的不合理性,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94张样本处方共计使用抗菌药物113次,其中以头孢菌素使用频次最高,占46.90%。94张样本处方共计筛查不合理处方17张,占18.09%,不合理项目22项,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不适宜15项,占68.18%,构成比最高。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建议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强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以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医疗质量及用药安全。

  • 标签: 门急诊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胆红素下降值和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小儿病理性黄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及其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0例和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血清BDNF、5—HT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疾病组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当中的BDNF和5—HT血清浓度无相关性,但是在健康组当中两者呈现正相关;疾病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的发生当中有一定的生化机制作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但是主要表现在疼痛感所导致的继发性状态,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化机制无明显关联性。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mdash 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