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影响混凝土耐久的几点因素,研究了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的施工技术,以及提高混凝土耐久以及其防腐蚀的几点措施,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耐久性 混凝土桥梁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公路桥梁工程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的基础前提,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公路桥梁工程是指公路跨越水域、山谷或者跨过其他交通路线的工程建设,为了确保交通顺畅,或者自然景观的保护。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容易遭受自然环境侵蚀、交通荷载、化学物质作用等因素的损害,造成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现象发生。公路桥梁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有序的开展,满足人们对公路桥梁安全耐久的需要。基于此,文章将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研究。

  • 标签: 公路与桥梁设计安全性
  • 简介:摘要:变电站土建结构与运行状况直接相关,必须保证土建安全耐久。分析了影响土建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保障合理设计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确保土建工作合理开展,提高土建工作水准,完善电力管理基础建设。

  • 标签: 变电站 土建设计 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甲基丙烯酰癸基二氢磷酸酯(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MDP)的底涂剂、通用粘接剂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对口腔氧化锆陶瓷粘接耐久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瓷片210个,氧化铝表面喷砂后分为7组(每组30个),以不含MDP的传统树脂水门汀作为对照组,其余6组分别应用两种含MDP的氧化锆底涂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底涂剂组)、两种含MDP的通用粘接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以(粘接剂组)及两种含MDP的自粘接树脂水门汀(自粘接树脂水门订组),粘接氧化锆瓷片和复合树脂,制作粘接试件。试件制成后每组半数37 ℃水储存24 h(老化前),另一半37 ℃水储存12个月(老化后);测试剪切强度(即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结果水储存老化前与对照组较低的粘接强度[(5.04±0.50)MPa]相比,其他6组粘接强度均显著增加(P<0.05),均可达到9.51 MPa以上;其中2个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组粘接强度均较高,最大为(11.06±0.84)MPa。水储存老化后各组粘接强度均比老化前显著降低(P<0.05),除对照组外,其余6组粘接强度仍在7.44 MPa以上;其中2个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组及1个粘接剂组维持较高的粘接效果,且与2个底涂剂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MDP的产品可提高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耐久,且不同产品类型对口腔氧化锆陶瓷粘接耐久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磷酸酯类 牙瓷料 牙粘合 耐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粘接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及耐久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选择粘接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2.21±8.27)岁。患者因治疗需要拔除50颗完整无龋人离体第三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B、C、D、E组,每组各10颗。A组采用全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B组采用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C组采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D组采用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E组采用全酸蚀处理+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树脂粘接操作,每组牙可以切割出60个牙本质-树脂条,按照储存时间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30个,分别在人工唾液中储存24 h及12个月后,切割制作试件,测试每个试件的粘接强度,并用体视显微镜分析试件的断裂模式,并比较5种牙齿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断裂模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A组、B组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73±2.56)MPa、B组(31.42±9.17)MPa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均大于C组(22.22±5.67)MPa、D组(25.04±1.87)MPa、E组(24.54±2.09)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储存12个月后的粘接强度比较,B组(30.56±2.54)MPa>A组(28.35±3.25)MPa>D组(24.91±6.46)MPa>E组(20.18±3.08)MPa>C组(17.43±1.28)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E组储存12个月后粘接强度均小于储存24 h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D组储存12个月后粘接强度与储存24 h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试件分别储存24 h、12个月后,混合断裂的数量始终最多,每组断裂结构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与全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牙本质粘接强度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粘接强度最低。随着时间推移,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仍然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粘接强度下降最明显。

  • 标签: 粘接剂 牙本质 粘接强度 断裂模式 储存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颈眩晕是一种脑供血不足眩晕,  该14例因颈椎病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颈眩晕

  • 标签: 性眩晕 物理治疗 眩晕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物理师的作用。方法分析物理师在放射治疗中的工作,全方位分析其在治疗中起到的作用。结果放射治疗过程中物理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物理师不是太重视,物理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结论为让病人配合治疗一早日恢复健康,这个过程中需要物理师的全力配合与帮助。医院现代化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先进设备的操作问题,物理师操作水平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医院应该意识到物理师的重要

  • 标签: 放射治疗 质量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输尿管的结石肾绞痛治疗中采用物理振动排石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78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一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石排出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输尿管结石肾绞痛,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痛苦,而且还能够促进结石排出,可推广。

  • 标签: 物理振动 排石 输尿管 结石性肾绞痛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而目前国内外对其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尚存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各大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系统综述了KOA的最新物理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运动治疗对KO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然而仍缺乏有关运动处方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干扰电疗法、高频电疗以及低强度脉冲超声是作用较为肯定且可以用于KOA治疗的物理因子,而其它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发育协调障碍(DCD)是一种儿童时期特殊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动作协调能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物理治疗师对DCD儿童的评估和干预方法了解甚少。现从物理治疗师的角度,根据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儿科物理治疗分会于2020年发布的《发育协调障碍的物理治疗管理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对有DCD风险的儿童的物理检查与评估、物理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家庭教育和指导等方面的推荐进行全面解读,旨在通过对最新指南的解读,让DCD得到更多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关注,并对DCD的物理评估和干预等问题提供初步指导。

  • 标签: 发育性协调障碍 物理治疗 评估 干预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放疗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不仅需要先进的放疗设备,尤其是在新开展放疗的科室, 更需要经验丰富的物理师。只有知识齐全、操作得当的物理师,才能保证放疗设备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放疗的精准和安全,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新开展放疗科室的机房设计,设备安装 、机房验收、 治疗方案制定、放疗监督、放疗设备检修、医疗技术创新、放疗计划的实施等方向研究和分析放疗物理师在新开展放疗中的重要

  • 标签: 放疗物理师 重要性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周围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0例周围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实验组另外增加中频电体操、面部穴位按摩及面肌辅助操治疗.结果2组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实验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表情肌电信号比较,实验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面神经炎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周围面神经炎Clinicalobservationof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forperipheralfacialneuritis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pitalMedicalUniversity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department10005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mbinationofphysicalfactorstherapyonperipheralneuritisplane.Methods70casesofperipheralfacialneur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Bothgroupsreceivedconventionalmedicaltherapyandphysicalfactortherapy;theexperimentalgroupanadditionalintermeGdiatefrequencyelectricgymnastics,facialmassageandfacialassistedexercisetherapy.ResultsGroup2House-BrackmanngradingtreatmentsignificantlyimGprovedcompared(P<0.01),andtheexperimentalgroupweremuchhigher(P<0.05).EMGexpressionaftertreatment,theexperimentalgroupincreasedmore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ComprehensivephysicaltherapyforpatientswithperipheralfacialneuritisrecoverasignificantroleinKperyowmoortdinsg.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peripheralfacialneuritis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1-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