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深远海救助打捞、海洋工程施工等任务越来越多,对大深度潜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深度潜水时,潜水生命支持是保障大深度作业潜水员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关键环节。作者对潜水生命支持员(LST)分类、体格条件、学历要求、培训内容和要求、培训机构条件及《潜水生命支持员培训与考核要求》(JT/T 1382)制定中争议的问题、实施的预期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理清了潜水生命支持员培训与考核的相关问题。需加强体系化培养和潜水作业队伍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大深度潜水作业安全保障考核标准。

  • 标签: 潜水 生命支持员 培养
  • 简介:<正>欧米茄海马系列海洋宇宙腕表PlanetOCean自2005年诞生以来,无论在专业潜水功能、外观设计风格,还是创新同轴(Co-Axial)技术方面都享有极高赞誉。2011年,欧米茄在这一腕表家族中荣耀引入全新成员。如同每一枚海洋宇宙腕表一样,全新表款配备单向旋转表圈和排氦气阀门,防水深度达到600米,随时与您一同探寻水下世界。

  • 标签: 欧米茄 外观设计 休闲运动 版金 杜比 商务休闲
  • 简介:本文针对海南发生的一例潜水意外死亡,就潜水急救有关的认识、管理、普及、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建议深刻认识潜水急救、加强潜水安全管理并开展潜水急救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潜水旅游服务.

  • 标签: 潜水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大深度氦氧潜水潜水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防险救生二支队15、5及6名男性潜水员分别参加80 m、100 m和120 m氦氧潜水,在潜水前、潜水结束后即刻及潜水结束后24 h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80 m氦氧潜水后即刻,潜水员的第1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25%)低于潜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和120 m氦氧潜水后即刻,潜水员的FEV1.0、FEV1.0/FVC、呼气峰值流量(PEF)、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75%)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水后24 h恢复至接近潜水前。结论单次大深度氦氧潜水可引起潜水员暂时性的呼气及小气道功能障碍,该障碍可在潜水后24 h恢复。

  • 标签: 氦氧潜水 大深度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上300 m饱和潜水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在进舱加压前、加压舱内和300 m饱和稳压各阶段,对4名潜水员手指震颤强度进行监测。结果潜水员在进舱加压至300 m稳压阶段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增高,其中加压至250 m、270 m、290 m时手指震颤强度较加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压至195 m、220 m、250 m、300 m以及300 m饱和停留24 h后,手指震颤强度均较加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饱和潜水加压阶段通过手指震颤强度的监测,可以客观且量化地评价高压神经综合征(HPNS)的发生和发展。将手指震颤强度监测与传统评价方式一起使用可为提高饱和潜水加压速率、保障潜水员安全提供依据。

  • 标签: 饱和潜水 高压神经综合征 手指震颤强度 潜水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及潜水医学鉴定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潜水员60例,潜水员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采用MRI诊断,根据脑小血管病检出情况分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48例,检出脑小血管病12例。结果: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员MoCA量表、NIHSS量表、SDS量表评分分别为27.43±1.58(分)、0.12±0.08(分)、20.35±1.18(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未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潜水资格合格率为95.83%,待定率为4.17%,不合格率为0.00%,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潜水员脑小血管病发病特点为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情感功能下降,检出脑小血管病的潜水潜水医学鉴定结果存在不合格情况,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潜水员脑小血管病的筛查,若确诊则应该积极治疗,避免该病对其潜水资格造成影响。

  • 标签: 潜水员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潜水资格
  • 简介:摘要分析4例潜水全身挤压伤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3例中度全身挤压伤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1例重度全身挤压伤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加压治疗。4例潜水全身挤压伤病人全部治愈。为预防潜水全身挤压伤的发生,潜水员应严格遵守潜水作业规则,注重潜水装备的检查保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标签: 潜水 全身挤压伤 加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此次实验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4月-2020年5月接收的患有急性潜水减压病的患者,共计12例,且全部为男性患者。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补液、激素、再加压、高压氧治疗方法对12例急性潜水减压病患者进行诊疗,并观察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在补液、激素治疗基础上,实施再加压治疗,12例患者中有2例I型减压病患者及7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治愈,3例Ⅱ型减压病患者有所好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添加高压氧治疗法,1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完全康复,1例因治疗时间不及时遗留肢体麻木及关节疼痛现象,l例因脑栓而遗留轻度智力障碍,1例因伤及脊髓致使腰2椎体水平以下出现痛、温觉障碍及排便困难。结论 通过治疗结果可以发现,在补液充足、激素适量的基础上,实施再加压与高压氧治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潜水减压病最佳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 潜水减压病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综述了潜水对牙齿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压性牙痛、牙齿气压伤和牙齿折断3种情况,潜水时发生的气压性牙痛等口腔疾病会影响到潜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水下作业,提出潜水人员口腔医学保障具体措施,加强对潜水人员的口腔健康宣教,并做好潜水牙科工作;制定更高的适应高气压环境下作业的口腔医学标准;建立并发展潜水牙科,无论口腔医生还是潜水人员都应该懂得更多的潜水牙科知识。

  • 标签: 潜水 气压性牙痛 牙齿气压伤 牙齿折断 潜水牙科
  • 简介:摘要2017年9月6日,2名潜水员在潘家口水库潜水时失踪,经过12 d的救援,最终发现潜水员遗体。笔者收集这次事故的多方信息,对这次潜水事故的性质、潜水员、潜水环境、潜水装备和事故原因等进行思考和讨论,希望引起潜水员和相关人员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潜水事故 潜水安全 电子控制闭式呼吸器
  • 简介:摘要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 标签: 反复潜水 水面间隔时间 余氮时间
  • 简介:摘要蛙人在完成水下特种作战训练任务时暴露于水下高气压环境。本研究根据蛙人水下高气压暴露特点,分析蛙人潜水程序的限制因素,归纳蛙人典型潜水方式及蛙人水下特种作战时面临的主要生理负荷,提出蛙人机能需求,为提高蛙人作战训练能力提供参考。

  • 标签: 蛙人 潜水方式 反复潜水 生理负荷 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时减压方案的理论计算方法。方法根据Haldane理论[1],确定适合实时安全减压方案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实时安全减压方案的计算方法;通过112只羊次,28个加压方案观察动物出舱后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多普勒气泡音。结果出舱后动物均未出现行为学异常,多普勒血流气泡音检测均为零级。结论理论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安全可靠。

  • 标签: 假定时间单位 氮过饱和安全系数 安全减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应用自携式电源加热的保暖潜水服,解决潜水员水下低温保暖问题。方法采用防水、保暖和加热综合技术设计电热干式保暖潜水服,潜水服包括防水层、加热保暖层和水下电池组。结果无人实验和人体试验结果表明,潜水服具有水密、3.155克罗(CLO)保暖能力、电加热能力,可保障潜水员在(10±2)℃水温环境下维持体心温度35.8℃以上5 h。结论电热干式保暖潜水服可水下加热保暖,解决高压低水温环境下工作的低温问题,为潜水员提供水下所需热能,使潜水员在水下保持正常体温,有助于提高水下作业能力。

  • 标签: 潜水 低水温 热保护 潜水服 电加热
  • 简介:摘要开展饱和潜水前,需对参加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前应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工作任务需求选择培训对象、配备教员、确定培训设施。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设备实作培训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为潜水医学和高气压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设备实作培训则分为设备岗位操作、潜水程序训练、应急处置培训等。从学员结束培训后参加饱和潜水任务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的时间、突出程序训练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多岗位保障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提高参训学员综合技术水平,提升培训效果。

  • 标签: 饱和潜水 课程设置 实作带教 培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工作状态下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和气囊头罩压力变化,研究充气系统动态供气特性。方法模拟加压舱以指数速率空气加压至设定压力P1。P1为0.2、0.7、1.1、1.6和2.1 MPa时,加压时间常数b分别取30、20、10、7和4 s,记录加压过程中充气系统供气流量Q、脱险潜水服气囊内相对压力ΔP、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描述分析动态供气特征。结果模拟加压舱加压到0.2 MPa时,供气流量Q快速线性上升,线性斜率K与b的关系为K=747.81b-0.26;随后Q出现短暂的平台期,波动范围为0.9~3.1 kg/h,所处压力区间为0.2~0.4 MPa;此后,Q随环境压力逐渐增加。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的变化反映了Q的调节过程,加压至0.15 MPa,ΔP急剧上升至最高值,此后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ΔP趋于稳定;加压设定压力P1越大,ΔP越高,但始终保持在11~14 kPa之间,ΔP与P1的函数关系为ΔP=P10.088 4。头罩内相对液位ΔZ是充气系统供气的最终目标,ΔZ在加压过程中始终低于模拟加压舱水位,且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而降低;ΔZ与气囊内相对压力ΔP相关,ΔP越大,同一深度下ΔZ越大。结论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的供气流量能与模拟加压舱加压速率相适应,可自动调整供气量,无需手动操作,能提高脱险的安全性。

  • 标签: 快速上浮脱险 快速加压 供气特性 供气流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