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CT机中,探测为其中一个重要部件。对于X线穿过受检体后的剂量测量,都有探测来完成,然后向A/D中传送,将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然而,在具体的应用中,还经常会有问题出现在CT机探测中,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分析这些故障,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

  • 标签: CT机 探测器 故障问题 处理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改造后的数字X射线摄影(DR)影响平板探测图像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法案。方法:观察DR在一定曝光条件下显示上图像受干扰的情况,通过改变平板探测、滤线栅和显示分辨3个主要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改变曝光条件,获得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结果:改造后的DR,其平板探测、滤线栅或显示的空间分辨率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曝光剂量后同样会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结论:利用平板探测技术摄影时,如果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相近,所获得的图像上则会形成规律性强、肉眼极易分辨的波样条纹状干扰;如果空间频率偏差较大或成整倍数关系,图像上则不会产生波样条纹状干扰或干扰不明显。选择适当的摄影条件可起到改善图像质量的作用。

  • 标签: 平板探测器 滤线栅 伪影 图像质量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中美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新型成像技术可快速、精准探测脑瘤组织,从而帮助外科医生更加安全、有效地实施切除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几年读的书明显没有原先多了,不知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让我没有了时间阅读,还是内心因生活的琐碎和物质的繁复渐渐变浮躁静不下心体味书中的世界……细细回想,

  • 标签: 幼儿教育 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术后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上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起搏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对照组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术后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上肢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且术后相关并发症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 起搏器植入术 上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结合低分子肝素与单一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0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例和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相同的循证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结果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5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 腹腔镜 直肠癌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 标签: PICC置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的52例经过病理证实原发性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多为腹痛、腹部包块、贫血等,多为恶性。肿瘤分布空肠少于回肠。检查方法多样,但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57.69%。结论原发性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常规内镜无法到达,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早期难以发现,导致延误病情,预后较差。诊断常需多种手段联合确诊。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 标签: 原发性空回肠肿瘤 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血栓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临床治疗的20例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术治疗,并给予所有患者术后护理,分析20例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20例患者均得到明显疗效,患者的血栓溶解率为90.00%。结论对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深静脉血栓术 术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和护理方式减少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使用日常防御,心理护理,体位干预,药物预防等方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深入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静脉血栓,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