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具有汶川户籍的居民和居住在汶川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掌握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参与本次体检的居民进行常规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脂肪肝异常比例分别达6.89%、5.98%、5.81%。结论汶川居民应注意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同时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更多还原

  • 标签: 汶川县 健康体检 全名健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病员伤情。方法:对我院救治的689例地震伤员年龄与性别构成、受伤部位、并发症及死残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6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17.13%,女性53.41%稍多于男性46.59%,2个以上部位受伤54.28%高于1个部位受伤45.72%,其中四肢伤最多为43.98%,次为头部伤22.93%,而脊柱伤仅4.64%,鲜见颈部伤0.29%。最常见并发症是休克和挤压综合症,各为0.73%和1.45%,死残率分别为2.18%和5.66%。结论:初步明确了汶川地震伤情,可为以后抗震救灾提供依据。

  • 标签: 汶川县 地震 伤情 调查 护理
  • 简介:5月19日14时28分起,枣庄市卫生局机关和枣庄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在局机关办公楼前列队,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同时,汽车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鸣响。

  • 标签: 大地震 同胞 市卫生局 卫生监督所 工作人员 办公楼
  • 简介:大批量伤员长途转运是将灾区伤员及时分流到非灾区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的关键环节,也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铁路专列由于其运输量大、平稳、安全、廉价等优势一直是中长途伤员转运方式的首选,现将我院参与“5·12”汶川地震专列长途转运伤员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旨在为平时卫生应急和战时卫勤保障中铁路大批量转运伤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地震伤员 火车转运 回顾
  • 简介:我中心赴汶川卫生防疫队一行7人于7月5日晚到达汶川,与前一批队伍顺利交接。从6日起,队员们多次到疾控中心就当前汶川疾控工作了解情况,并很快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广东对口支援队伍建立联

  • 标签: 卫生防疫队 工作新局面 打开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震所致的群体伤具有患者多、发病急、时间集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程度不一、每个伤者等待救治的时间窗各不相同、病情转归差别极大以及政治性强等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评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没有统一领导和管理,很难在救治工作中达到快速安全、准确有效的要求。这次地震发生后,管理方面,护理部主任直接参与,担任抢救护理组组长,各科室密切配合,充分协作,保证了地震所致群体伤伤病员的有效救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地震 群体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现场伤情特点和急救中的经验教训,为地震致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重灾区北川和安县现场急救的120例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分类、救治方法、合并症、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伤员中70例因头皮挫裂伤仅予现场处理,清创缝合,预后良好,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住院伤员行开颅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10例,住院5~16d后康复出院46例,死亡4例。结论现场正确处理判断地震致颅脑损伤伤员伤情且积极救治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并可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现场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对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能力及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启动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根据大批量伤员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及时分诊,多层次分类、划区救治、有效管理。结果军队医院拥有处置大批伤病员的能力、技术和设备。结论军队医院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具有反应快速、高效有序的卫勤保障能力。

  • 标签: 地震 医疗救援 批量伤员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地震发生后一线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将336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通过GCS评分法初筛,按伤情程度分为重、中、轻3型,予以药物治疗和医学观察;伤口行止血包扎和清创;复合伤行相关处置;重型颅脑损伤中开颅手术4例,死亡1例。结果本组病例中,轻型颅脑损伤206例,恢复良好201例;中型颅脑损伤122例,恢复良好11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4例。结论地震所致颅脑损伤具有致伤机制复杂,合并损伤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提高一线医院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储备,对于及时抢救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抢救存活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死残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地区“5.12”地震后过期流产发病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地震前(2003年1月1日—2008年5月10日)因过期流产在我院住院终止妊娠的病例共544例,地震后(2008年5月12日—2016年12月31日)因过期流产在我院住院终止妊娠的病例共2495例),对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震前过期流产544例,地震后过期流产2495例,地震后过期流产数逐年增加。地震前排在前3位原因依次是生殖道感染(27.94%)、不良生活环境(22.24%)、月经异常(15.44%)。震后排在前3位原因依次是月经异常(26.59%)、心理因素(20.84%)、生殖道感染(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震后女性过期流产发病率逐年增加。月经异常、精神心理等因素可能是地震后过期流产高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对46名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46例地震伤员干预前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9.1%、32.6%,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4.8%、30.4%。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为:个性特点、地震前家庭经济状况、病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治疗期望值、担心出院存在残疾。结论制定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地震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患者的时空特点、复合伤情的分布,探讨救治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92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早期12h内收治76例,共开展手术10例。治愈47例,转外省治疗31例,住院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患者多为早期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地震 颅脑外伤 救治策略
  • 简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级强度为里氏8.0级,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死亡人数接近7万,严重受伤人数亦高达7000,毁坏程度之大、受灾人数之多实在罕有。国家的及时救援行动,抢救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生命,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但仍有不少的重症伤员需要长期的康复。

  • 标签: 大地震 创伤骨科 康复 死亡人数 重症伤员
  • 简介:目的针对特大地震后灾区医院救治伤员特点以及救冶环境条件的改变,探索灾区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预防控制的应急工作模式,降低次生伤害。方法组建“帐篷病区”,设计“帐篷病区”感染管理卫生流程和方案,规范伤员管理并加强疫情防控。结果2008年5月12-26日,共收治地震伤员1417例,紧急在帐篷手术室、清创室开展震灾伤员手术和非震灾患者急诊手术989台次,其中剖宫产、宫外孕等手术均为甲级愈合;开展污染手术950余台,1例气性坏疽特殊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局部暴发,伤员间无一例交叉感染。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帐篷病区”的特殊医疗环境下,医院感染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震 帐篷病区 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