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损伤标志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HFRS患者,轻症组(轻型+中型)21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18例,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延长(t=4.695、5.276、3.763),国际标准化比值(t=7.434、7.950、5.289)和D-二聚体水平(t=10.342、11.222、8.967)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t=-11.840、-13.364、-7.234),vWF(t=10.073、15.987、12.108)和P选择素(t=3.927、10.161、3.22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变化进一步加重,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低血压少尿期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t=2.514),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APTT延长(t=2.670,3.033),而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的血小板计数降低(t=-3.513、-5.501,-3.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和多尿期的vWF(t=18.446、14.589、16.350)、组织因子(t=8.843、7.283、4.234),以及前2期的P选择素水平(t=5.929、6.8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分别与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之间呈负相关(与APTT之间r=-0.368、-0.377、-0.414,与国际标准化比值之间r=-0.347、-0.464、-0.446,与D-二聚体之间r=-0.512、-0.547、-0.439,与血小板计数之间r=-0.580、-0.607、-0.477;均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之间r=0.284、0.369、0.610,与肌酐之间r=0.323、0.400、0.488;均P<0.01)。结论以vWF、P选择素、组织因子升高为标志的毛细血管损伤是导致HFRS患者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高,而分离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二者共病时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双相障碍与分离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 标签: 双相障碍 分离障碍 共病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精神障碍,易共病焦虑谱系障碍、物质滥用、冲动控制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本文中分析了1例双相障碍共病笑气滥用的案例,希望对临床医师识别与处理此类患者有所裨益。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共病现象 氧化亚氮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认为是痴呆的前期阶段,每年有10%~15%的MCI最终发展为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首要病因,也是多数MCI的转归结局。早期识别出具有转化为AD高风险的MCI并进行干预,对控制认知障碍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从体液、影像学、遗传学这3个层面,对预测MCI向AD转化的核心和新型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MCI的转归预测或AD的早期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 作者: 段晓玲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神经眼科病变破坏脑与眼球之间的协调性,分型众多,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观异常、代偿头位等,常伴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性,传入、传出性视觉障碍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先天性及获得性视觉障碍早期易被临床医师忽略,重视儿童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儿童神经眼科疾病,早期给予精准治疗和干预,可促进患儿发育并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嗅觉障碍在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且是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认知障碍。AD是一种常见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AD标志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延缓AD进展大有帮助。嗅觉障碍与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密切相关,嗅觉功能检测或许能辅助早期识别MCI及AD,因此我们将重点综述嗅觉障碍与MCI及AD常规诊断手段相关联的最新研究进展,以评估嗅觉障碍在MCI及AD等常见神经认知障碍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嗅觉障碍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PICU患儿中普遍存在,多种因素可使重症患儿出现睡眠障碍,对疾病恢复、远期预后均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危重患儿睡眠障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PICU中可用的睡眠评估工具有限,多元化促进睡眠管理方案可能对改善睡眠有效。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以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伴有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及其他一些行为问题。部分患者症状持续至成年,病因涉及遗传、免疫和感染等因素。抽动障碍的患病率高,其诊断和治疗易出现延误,少数患者易反复、难治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危害性极大。衣明纪教授在本讲座中结合丰富的图片和病例等资料,介绍了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差异、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指出应依据患儿的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注重治疗的个体化,强调其治疗原则仍是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兼顾药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认知功能缺陷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并且执行功能障碍作为该病的核心缺陷,具体在注意、抑制控制和计划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差,常共患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对立违抗等。在一些病例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障碍可持续至成人期,对其学业、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执行功能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基础研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并对临床客观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2周、干预4周后的吞咽功能情况、血清白蛋白、皮下脂肪、体质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缺乏发生率。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15例和3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例和21例(χ2值为4.013、4.381,均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患者2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χ2值为5.165,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体质量分别为(39.46 ± 2.84) g/L、(19.28 ± 2.20) mm、(64.56 ± 3.72) k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1 ± 2.59) g/L、(17.06 ± 2.35) mm、(62.48 ± 4.29) kg(t值为12.752、4.362、2.317,均P<0.05);且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和营养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2.50%(5/40)和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和32.50%(13/40)(χ2值为4.588、12.468,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能明显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并降低吸入性肺炎和营养缺乏的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路径式护理 吞咽功能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数字化语言标志特点,并探讨数字化语言标志对于区分AD和MCI患者疾病效应和老化效应的意义。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认知障碍门诊临床诊断的AD患者14例、MCI患者16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相当的认知正常的18名老人及19名青年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动物流畅性测验电子语音数据,在传统产词量、聚类和转换指标的基础上加入反应时间、语义相似度和词频等新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教育年限后,4组间在11个指标(除后15 s有效产词量、串联总数、首词反应时间、平均语义相似度外)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其余3组相比,AD组在有效产词量、有效率、重复率、前15 s有效产词量、亚类数、单个词产出时间和亚类间转换间隔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与认知正常青年组相比,AD组转换次数显著减少,语义最大距离显著缩短(P=0.001,P<0.001);AD和MCI组的亚类内转换间隔均显著延长(P<0.001,P=0.001);AD组、MCI组和认知正常老年组的词频均显著增高(均P<0.001);MCI组的有效产词量和亚类数显著减少(P=0.002,P=0.003);MCI和认知正常老年组的单个词产出时间均显著延长(均P<0.001)。结论AD患者在语义流畅性测验任务上的表现不仅受到病理的影响,也受到正常老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病理指标包括:有效产词量、有效率、重复率、前15 s有效产词量、亚类数、亚类间转换间隔以及单个词产出时间。这些结果为鉴别AD特异性效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语言试验 数字化评估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脑卒中患吞咽障碍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康复后的效果。方法: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某医院康复科入住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一系列详细的康复评定,制定了专业的康复计划、有目的康复训练,观察病情进展并同步记录该患者每个时间段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显有所好转,经口进食各种状态的食物无障碍,吞咽自如。结论:脑卒中患者需要在发病早期介入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训练,更好的改善其存在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水平。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活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酚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进一步观察和研讨丙泊酚对睡眠障碍患者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丙泊酚对患者预后和康复产生的影响,但是丙泊酚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通过介绍睡眠产生的机制和调节因素、睡眠障碍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丙泊酚对睡眠的影响及导致意识消失的分子靶点,综述丙泊酚对睡眠障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机制。

  • 标签: 丙泊酚 麻醉药,全身 意识消失 睡眠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220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其中单领域遗忘组65例,多领域遗忘组97例,非遗忘组58例,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日间嗜睡量表(ESS)评价患者主观睡眠情况,多导睡眠监测客观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MCI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中PSQI平均得分为(17.1±3.9)分,相关性分析得出单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觉醒指数、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56、0.324、0.351、0.412、0.361、0.327,均P<0.05);多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觉醒指数、浅睡眠期、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83、0.323、0.346、0.401、0.379、0.412、0.228、0.251,均P<0.05),非遗忘组与睡眠时间、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快眼动睡眠障碍、浅睡眠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48、0.307、0.391、0.355、0.228,均P<0.05)。结论老年MCI类型与睡眠障碍存在相关性,不同类型MCI与不同睡眠障碍因素相关性不同。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氧化应激标志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磁共振负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小血管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人作为对照组。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将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106例)和认知障碍组(194例),其中认知障碍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101例)、中度认知障碍组(58例)和重度认知障碍组(35例)。MDA、SOD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比较分析各项结果。结果(1)与对照组[MDA:(8.40±1.81)μmol/L,SOD:(112.73±83.48)U/ml]比较,认知正常组[MDA:(8.46±2.05)μmol/L,SOD:(108.90±88.72)U/ml]、认知障碍组[MDA:(12.19±7.02)μmol/L,SOD:(62.64±20.34)U/ml],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的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认知正常组[(1.18±1.10)分]相比,认知障碍组[(1.93±1.05)分]患者磁共振负担评分更高(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MDA[β=0.110,OR=1.117,95%CI(1.005~1.241)]、SOD水平[β=-0.024,OR=0.977,95%CI(0.961~0.992)]及磁共振负担评分[β=0.453,OR=1.573,95%CI(1.011~2.446)]是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3)与轻度认知障碍组[MDA:(7.95±2.44)μmol/L,SOD:(81.64±58.09)U/ml,磁共振负担:(1.69±0.99)分]比较,中、重度认知障碍组[中度MDA:(9.79±5.79)μmol/L,SOD:(76.13±46.00)U/ml,磁共振负担:(1.78±0.86)分;重度:MDA:(11.16±6.68)μmol/L,SOD:(63.49±20.04)U/ml,磁共振负担:(2.89±1.02)分]血浆MDA水平及磁共振负担评分增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中度认知障碍组比较,重度认知障碍组血浆MDA水平及磁共振负担评分增高,SOD水平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MDA水平及磁共振负担评分增高、SOD水平降低均为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从多个层面参与了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氧化应激标志物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磁共振总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ginkgo biloba extract,EGb)是否可以通过提高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活性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症状,进而探讨BDNF基因型Val66Met对TD疗效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8例男性精神分裂症伴TD的住院患者,完成EGb(治疗剂量240 mg/d)治疗12周者为77例。在基线期和治疗12周后测量异常不自主活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BDNF水平。另外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所有患者BDNF Val66Met多态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D患者AIMS总分[(7.0±2.9)分,(4.9±2.2)分]、PANSS总分[(55.8±14.0)分,(51.1±9.7)分],P量表分[(9.6±3.3)分,(8.6±2.2)分],N量表分[(23.2±8.3)分,(21.4±6.3)分],G量表分[(23.0±4.9)分,(21.1±2.7)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TD患者BDNF水平[(10.8±2.9)μg/L]高于治疗前[(9.6±3.3)μg/L] (P<0.01),且BDNF增高与AIMS降低显著正相关(r=0.28,P=0.014);但BDNF增高与PANSS总分和三个分量表的改善均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治疗后,Val/Val型患者的AIMS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Val/Met或Met/Met基因型患者(均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携带Val/Met杂合子的患者BDNF水平治疗后才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EGb可能通过神经保护和调节作用来改善TD症状,BDNF基因型参与调控EGb治疗TD的疗效,可能与其调节BDNF血清水平有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迟发性运动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