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广州的卫生管理者为了体现新政府独立自主办理卫生行政和保卫民命的能力,把自清代以来一直在民间自由进行的种痘事业纳入官方的统一管理,并采取举办大规模常态化的种痘运动、强制接种、开展乡村种痘等措施,官民合作共同推进,以期在广州最终消灭天花。然而,历届种痘运动的接种率均在5%以下(只有1届达到12%),离实现整个城市完全接种的目标还有距离。

  • 标签: 天花 种痘 卫生行政 广州 民国
  • 简介:民国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主要涵盖传统的授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和社会的业余教育.就传统畜牧兽医授业教育而言,包括祖传授业教育和师徒授业教育;就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来说,体现在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方面;而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又集中于技能培训教育和牧医科普教育.总之,民国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 标签: 民国 畜牧兽医 医学史
  • 简介:从医学史的角度,一般将1840年~1949年的中国医学划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医学",现代各医学史专著均是这样划分的.这种划分是合理的,无庸争议的.但就中医药著作的编撰和出版情况来看,与上述分期并不完全吻合,似乎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尽管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医学就开始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特殊历程,但学术的演变应该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完成或者会有显著表现的,往往还会由于惯性的作用而表现出前一时期的特点.1840年以后的大约半个世纪,除少数医家如王孟英等人进行过中医和中西医的比较外,沿着传统轨道的发展仍然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主流.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医药著作 中医药教育
  • 简介:医政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较为久远,且相对保持稳定。1934年,陈果夫创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将卫生教育、卫生行政与卫生医疗三者融为一体,奠定了医学与政治的新关系,实现了医政与教育的新融合,联接了当下与未来的新通道,实现了医政新变。

  • 标签: 医政变革 陈果夫 民国时期 江苏
  • 简介:摘要隔离治疗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有重要作用,采取疗养院模式隔离治疗结核病患者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该模式从萌芽到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结核病疗养院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30年代达到顶峰。研究民国时期北平、上海、杭州等地结核病疗养院创立与变迁的情况,对于梳理中国结核事业发展的历史线索,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病 疗养院 民国时期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被广泛接纳,医学国家化有了可能。安徽省政府为了践行国民政府“医学的国家化”要求,公立医院的建设逐渐兴起。公立医院的建设分为省立和县卫生院两级,它们的设立成为推行公医制度的基础。但由于民国时期安徽深受抗战和国共内战的影响,公立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 标签: 民国时期 安徽 公立医院 建设
  • 简介:摘要从协和医学堂创办至北京协和医院1942年因日本侵略临时关闭,前后30余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采用学徒制、药学预科、出国学习、参与创办北平药学讲习所等多种形式,探索本院药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出了数名中国本土药学家,保证了医院职工的执业胜任力;而且还支持医院职工面向社会兴办药学职业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人员。

  • 标签: 北京协和医院 民国时期 药学人员 执业胜任力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有一部分中医药著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这也反映在此时书籍的图像中。在国内16家藏书机构中,共收集到能反映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图像1 932幅,可分为理论图、医疗图、脏腑图、疾病图、经穴图、器具图、部位图、胎产图、药物图、人物图、实验图11类。究其特点,这类图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受西医解剖学的影响极大,多数停留在形式的外在汇集,而非理论内容的内在融通。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医药著作 中西医汇通 图像
  • 简介: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言和高度概括.打开报刊,首先映入眼帘,吸引读者注意的是标题.标题在医学科普报刊上也处于同样的地位.医学科普创作要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离不开好的标题.因此,对医学科普文章标题的研究,不但是医学科普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实践问题,同时也是医学科普创作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医学科普 标题 设计
  • 简介:民国时期的女中医师是一个独特群体,在女权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从分散的个体开始寻求建立团体,希翼通过办刊物等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女医刊物的出版集中体现了这一诉求,特别是《中国女医》杂志更开女医独立创办刊物的先河。女医刊物属于近代知识女性办刊活动的实践,虽为医学刊物,却包涵了性别与职业、女医职业与婚姻等社会性议题,为研究近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 标签: 性别与职业 民国女医 医学期刊
  • 简介:民国正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期,在卫生行政体制上民国政府“全盘”移植“西制”,传统中医一度被摒弃于体制之外,在支持中医的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至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中医才被纳入到卫生行政体制中。民国期间,金宝善是历任中央卫生行政组织最高领导中任职最长的一位,以金宝善为例,研究民国中央卫生行政领导对中医医政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金宝善 民国 中医医政
  • 简介:摘要陈逊斋是民国时期福建籍中医名家,现有文献中对其籍贯记载不一,通过查阅发表的期刊、书籍,寻访陈逊斋散落著作、族谱,走访陈逊斋后裔等方式对陈逊斋籍贯进行调查考证,确定陈逊斋(哉),名广诚,籍贯是福建省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属上洋颍川陈氏第二十二世,非长乐江田南阳陈氏裔孙,更非陈修园七世孙。为下一步陈逊斋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民国医家 福建医家 陈逊斋 籍贯
  • 简介:近代上海中医普及性报刊是健康教育与近代传媒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大众的卫生诉求及当时的卫生状况,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丰富多彩的面貌,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是特殊时期中医发展保持本色的重要形式以及中国特色近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近代中医 健康教育 中医报刊
  • 简介:包识生(1874~1934),又名一虚,字德逮,福建上杭人,民国时期上海名中医。十一岁起学医,二十多岁行医,在潮州、汕头一带开设"耕心堂"药店。1912年移居上海,与他人共同发起中华医药联合会及神州医药总会、江苏全省医药联合会,为当时中医救亡运动及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术方面,包氏不仅精于仲景之学,对于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也不乏独到的认识。包氏认为,气内的精华名之曰精,血内的精华名之曰神,并从动、静两方面阐述了精与神的功能变化。包氏有关精神魂魄的论述与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观点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包识生 黄元御 精神 魂魄 学术思想
  • 简介:蒋百里,生于1882年,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本名叫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生,晚年号澹宁。蒋百里禀赋超群,所读诗文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

  • 标签: 蒋百里 民国 “神童” 州府
  • 简介:“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蔡锷是维新派领军人物梁启超的弟子,他与蒋百里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梁启超在日本避难。后经蔡锷介绍,蒋百里得以结识梁启超,并拜其为师。蒋百里非常敬重梁启超,执礼甚恭,尊敬有加,但对于这位恩师的政治主张,却不敢苟同,每每意见相左,也敢于同恩师公开论战。1902年2月,梁启超在目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宣扬“立宪”,尤重“新民”,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接着他又写出了《新民说》、《新民广义》等文章,加以系统地阐述,从而导致改良主义论调泛滥一时,迷惑了不少人。

  • 标签: 蒋百里 民国 《新民丛报》 留学日本 梁启超 《新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