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广西4种药用植物新记录,包括细齿十大功劳、翅茎异形木、碧绿米仔兰、蓝花野茼蒿。本文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 标签: 新记录 植物区系 广西
  • 简介: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红葱植物成分、生物活性方面的书籍、文献等,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综述了药材红葱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红葱在药物、保健食品等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红葱 植物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 简介:蚊通过吸食人体的血液,可以传播多种疾病,驱蚊和灭蚊现已成为各国特别是热带地区国家预防蚊传播疾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化学杀虫剂的应用存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和对环境污染、对人畜有害等问题。植物防治蚊虫由于具有高效、环保、易降解、蚊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对驱蚊、灭蚊植物资源、应用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植物 防蚊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马钱子属植物的药理、毒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关于马钱子属植物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年我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资料,对马钱子属植物的药理、毒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马钱子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筋活血的药理特征,同时其用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马钱子属植物,临床上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且在众多疾病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马钱子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探索,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马钱子属植物 药理 毒理作用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对重楼植物的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为重楼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归纳重楼人工栽培技术的各项研究成果,发现重楼人工种植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种苗繁育、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内容。而加快重楼栽培技术研究、推动GAP种植是保证重楼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重楼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菌,它广泛存在于毛囊皮脂腺内,是导致痤疮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监管不利,使得耐药痤疮杆菌的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该文介绍了近年来研究发现有抗痤疮杆菌作用的植物成分,以期对痤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植物 痤疮杆菌 抑菌
  • 简介:蚂蚁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黄家蚁植物源萜类驱避剂的制备、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并展望了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植物源 蚂蚁驱避剂 小黄家蚁 构效关系
  • 简介:植物聚戊烯醇(plantpolyprenols,PP)是天然的类脂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绿色针叶植物和银杏等植物中,其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与人体内多萜醇相似,可转化成人体必需的多萜醇[1].而多萜醇是糖蛋白与糖代谢中糖基载体,参与调节细胞膜稳定性和通透性,是人体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意味着可通过补充外源性聚戊烯醇可能治疗由于多萜醇代谢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本文对近年来植物聚戊烯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聚戊烯醇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山楂菊花植物固体饮料中总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枸橼酸为指标,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枸橼酸平均回收率为96.84%,RSD%为1.08%。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植物固体饮料中总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植物固体饮料 总酸 酸碱滴定法
  • 简介:摘要近几年中医学在国际和国内快速发展,国家对中医学日益重视和支持。中医学高校在不断壮大,与此同时中医学课堂教学和中草药研究对实物中草药标本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便于研究者对中草药的观察和研究,本文作者对传统的腊叶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议植物腊叶标本的保色制作方法。本文对改进的方法和传统制作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标本制作方法能够很好的保持标本植物原有的色泽。文中详细介绍了改进的标本制作方法,期望对提高腊叶标本制作的速度和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腊叶标本 制作 标本保色
  • 简介:国际最权威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14年的4月批准了口服植物神经酰胺治疗人体皮肤由衰老引起的皮肤干燥、皱纹、下垂、变薄等问题的临床应用,明确了植物神经酰胺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年美国著名的电视医学节目“Dr.OZ”专门就口服植物神经酰胺办了一期节目,称之为新的青春之泉(thenewfountainofyouth),并在国际上掀起了热潮。

  • 标签: 神经酰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植物 皮肤干燥 人体皮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如抗癌、抗高血压、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糖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东莨菪内酯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东莨菪素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植物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影响,为开发和应用植物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将植物提取物配制成药饵,饲喂德国小蠊,观察其死亡及孵化等情况。结果在供试的18种植物样品中,有10种植物的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种植样品Ps-1和Ps-25的提取物饲喂德国小蠊时,卵荚死亡率分别为28.95%和76.95%,每只卵荚孵化的平均若虫数分别为15.22只和12.56只,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植物样品Ps-1和Ps-25的次生物质能有效抑制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增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植物提取物 德国小蠊 种群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方式进行归纳,为降低和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抽取调查,查看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管理,采用回顾对比分析法与非植物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感染因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在抽取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66.7%,而且患者的年龄越大、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肠胃道、上呼吸道、皮肤与软组织、手术切口,并且有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高于无侵入性患者的感染率。结论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普遍比其他病人高,而且感染原因很多,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保护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植物状态 医院感染 护理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谷维素联合心可舒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频域指标(LF、HF);同时,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对照组的SDNN、SDANN、RMSSD均显著大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LF、HF均显著小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电图检查中以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作为判定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性,确定心率变异性,判断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对于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有特异性。

  • 标签: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电图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9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诊断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手术确诊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患者32例,对其临床诊断和CT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CT诊断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32例肠梗阻患者中包括有完全性肠梗阻者25例,不完全肠梗阻者7例.梗阻位置在十二指肠者3例,空肠梗阻者11例,回肠梗阻者18例,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可在梗阻位置上发现植物性胃石,胃石直径在2??7-5??3cm之间,多发者4例,28例呈现为单发.结论CT技术在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可对胃石进行清晰的观察,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词CT诊断植物性胃石肠梗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组织培养中的脱病毒及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脱病毒技术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茎尖微芽嫁接、热处理配合茎尖培养、热处理配合茎尖微芽嫁接等,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生化法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法等。

  • 标签: 组织培养 脱病毒 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