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线上教学前后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分析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线上教学对乡镇某学生视力的影响,为学校进行视力不良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学校一至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追踪调查学生线上教学之后视力变化情况。 结果 1.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上升。2.各年级轻度视力低下检出人数均增加。3.学校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线上教学后学生视力改变存在性别差异。 结论 线上教学后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

  • 标签:    视力低下 学校 卫生 学生 线上教学
  • 简介:摘要:学校与医院、药企优质资源整合再加工,共建中药药理教学资源库,不仅可充分吸纳医院、药企的先进用药技术,加强岗位对接,让学生能够把握最前沿的知识动态;还可以为企业、医院等一线人员提供学习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医企深度共享共建。

  • 标签: 中药药理学 教学资源库
  • 简介:【摘要】目的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探讨“医联动”模式疫情防控的效果,寻求常态化疫情防控新模式。方法 以里水镇为例,由教育局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密切合作开展调研,进行疫情防控。医院派遣相关专家兼任学校健康副校长,并组建学校健康副校长工作团队常设学校,抓住时间、人群、场所、措施等防控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其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网格化管理,对区域医共体内17所中小学校及42所幼儿园的防疫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及教育培训。结果 目前,里水镇所辖17所中小学校及42所幼儿园复学复课有序进行,新冠肺炎零感染、零漏检,师生的卫生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医联动”模式在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管理补齐了学校的防疫“短板”,堵住了学校防疫的“漏洞”,不失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新模式,能够助力学校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研究结果可供学校、企业和人员密集型单位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医校联动 疫情防控 健康副校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和韧性训练(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e training,SMART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护理学专业留学生的心理韧性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选取在爱尔兰特拉立理工学院留学的13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序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人。试验组学生进行SMART,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干预,每周1次,共12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学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估。结果CD-RISC评分,干预前试验组[(65.43±5.58)分]和对照组[(64.22±5.07)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5,P=0.238);干预后试验组[(73.97±6.19)分]高于对照组[(66.45±4.9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64,P<0.01)。SAS评分,干预前试验组[(47.18±6.80)分]和对照组[(48.85±5.39)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56);干预后试验组[(27.91±6.54)分]低于对照组[(34.55±6.8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4,P<0.01)。结论SMART可以提升护理专业留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降低其焦虑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韧性训练 焦虑 护理学专业留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肆虐全球,已上升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抑郁不仅是卒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状,更是加重卒病情并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可能发生在卒前或卒后。病程卒中和抑郁常常交互影响,但抑郁对卒的次生损害却多被忽略,常导致卒患者瘫痪加重和病死率增高,并使卒复发增多而加大了卒中二级预防的难度。既往“卒后抑郁”的概念,卒中和抑郁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该概念临床应用受限并常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我们提出“卒伴抑郁”的新观念,更加强调治疗抑郁对紧急救治卒损害所带来的更多获益,从而使急性卒的防治步入崭新的时代。

  • 标签: 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卒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血管神经网络。脑静脉是血管神经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提供有效的引流途径并维持足够的脑灌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静脉引流系统功能正常对于缺血性卒患者转归可能与动脉灌注同等重要。然而,相对于脑动脉系统,脑静脉系统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文章就脑静脉系统的解剖、在缺血性卒后的影像学改变以及缺血性卒及其相关并发症可能涉及的脑静脉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静脉 侧支循环 神经影像
  • 简介:摘要卒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是最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由内含子配对驱动的环化等模型产生,受相关调控因子调控。circRNAs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分子海绵使微RNAs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s与缺血性卒密切联系。因此,更好地了解circRNA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探索circRNAs在缺血性卒早期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建立一种早期预警模型,实现缺血性卒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文章就circRNAs的定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缺血性卒后的表达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RNA,环状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术超声在脊柱外科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基础技术是超声显像技术,为了进一步有效确保临床医师的手术过程的具体判断需要而不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确保手术方式更科学合理,使手术过程的诊断更加清晰明确,进而提升诊断精准率,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和精准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综述术超声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的具体应用情况。

  • 标签: 术中超声,脊柱外科手术,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在基层的普及运用,血管三维成像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细微的解剖结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例如弓韧带,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即弓韧带综合征,对弓韧带及其相关综合征的认识有利于在工作中区分正常与异常,了解弓韧带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弓韧带 中弓韧带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外周介入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外周介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和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不良情绪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7.1±3.2)分,优于对照组的(40.2±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策略对外周介入术患者的手术开展具有更好地保障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外周介入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单元在卒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心采用5G移动卒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25例,出血性卒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单元在卒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心采用5G移动卒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25例,出血性卒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卒后疲劳是卒患者最普遍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并且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对卒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就卒后疲劳的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评价方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疲劳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药物在美容护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经研究发现,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在美容护肤中有着明显的效果。本文针对美容领域常见的几种现象作为依据,浅析药物除去自身的治疗价值以外,在美容护肤领域的新应用。

  • 标签: 美容药物 药理学 美容护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团队合作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58例急诊抢救患者,抽签分为实验组(n=29),团队合作管理模式,对照组(n=29),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抢救 团队合作 护理满意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药房的药品调配工作防止出现差错的措施。方法 统计我院门诊药房2019年药品调配的差错事件,对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分析药品调配导致差错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2019年共计差错事件有8例,发生率为0.07%,2020年给予预防措施后,仅仅出现2例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02%,说明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强门诊药房药品的调配工作,降低差错发生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 标签: 药品调配 门诊药房 差错 方法 防止
  • 简介:摘要:脑卒中会对病患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等形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给病患及社会形成一定的负担。现阶段,我国对于脑卒中病患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式会比较多,但是其实际治疗效果尚待深入性的探究。主动运动训练需要病患自身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如果病患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那么这类运动训练方式的疗效就会比较低。目前,运动想象技术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到了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当中,将其投入到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病患的心理急性肌负担,同时还可以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状态。因此,需要探究运动想象在卒患者康复治疗的应用,分析运动想象疗法的经济学机制以及发展史等。

  • 标签: 运动想象 卒中患者 康复治疗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