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某市医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病人共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56只高眼压症与术后残余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将所选3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治疗组,另一组是对照组。每组各有16例病人,28只眼。对治疗组病人进行布佐胺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进行马来酸噻吗洛尔的治疗方法。并且对比分析两种药品的降眼压的效果,以及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两组病人在用药两周后,眼压都有所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变化和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出现了心率抑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通过对布佐胺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青光眼病人的眼压,而且也不会影响到病人的心率,治疗效果良好,病人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布佐胺属于一种理想的治疗青光眼疾病的药物,而且效果显著,安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布林佐胺 眼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氟沙星与头孢唑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头孢唑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孢唑钠相比,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头孢唑林钠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肥厚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合并不同程度的LVH及CHF的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则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注射卡尼汀1.0g,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测定血浆中卡尼汀含量显示均低于50μmol/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浆中卡尼汀含量与本组治疗开始时比较明显升高,另外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比较亦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6.88,P<0.05)。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血浆中卡尼汀含量与本组治疗开始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在LVM、LVMI、PWTH等三个指标上较本组治疗开始时明显下降,另外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LVM、LVMI、PWTH等三个指标比较亦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4.15、3.85、5.65、4.85、3.54,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多见,充卡尼汀能够一定程度逆转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肥厚,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标签: 左卡尼汀 维持性血液透析 左心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检查的诊断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高血压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彩超各项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室LVDd指标、LAD指标、舒张早期E峰值、Ea值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室肥厚伴随心力衰竭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术前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均采用手术切除肝外叶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直接留置胆总管T管,2例患者由于合并出现肝管狭窄而进行游离空肠袢胆管成形术,临床治愈38例,临床治愈率为90.5%,自动出院者1例,病死率7.1%(3/4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42),包括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胆汁外漏等。结论肝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左肝管结石 手术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心律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房心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心律是一种较少见的房性异位心律,可以是主动性的也可以是被动性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主要是P`波的改变,随房异位起搏点起源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互不一致;P`波在avR导联直立、V5、V6导联倒置是诊断房心律最敏感、最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房心律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负荷过重者,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

  • 标签: 左房心律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63例急性心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急救和精心的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显效4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3.7%。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急,症状较为复杂,死亡率高,对患者进行熟练的抢救,并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侧肝内结石患者分别予以左半肝切除及肝外叶切除治疗,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左侧肝内结石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采用半肝切除术进行治疗,为A组,12例患者采用肝外叶切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及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1%和0.0%,B组患者分别为33.3%和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左侧肝内结石的患者,半肝切除术的疗效显著高于肝外叶切除术,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左半肝 肝左叶 肝内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诊肠音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采用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400例产妇分为各200例的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术后返回病房时首次听诊肠音,麻醉清醒,吞咽正常始至术后6小时定时多次听诊肠音,指导产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地过度到正常饮食1。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通过肠音听诊,在乳汁分泌,产妇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日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听诊肠音指导饮食可以更好的满足产妇的营养需求,缩短产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听诊肠鸣音 产妇泌乳 满意度 剖宫产早期进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大与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内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心功能衰竭常与肺水肿、肺感染并存,互为因果,即使积极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以及抗感染等治疗,部分患者病情仍进一步恶化,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在此情况下,应给予积极正确的抢救,否则病死率很高。有创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抢救及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以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控制病情,但目前缺少有创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详细超声量化报道。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有创机械通气 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玉镇某小学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探索预防控制风疹暴发疫情的对策。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可疑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测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查找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结果2015年3月23日-4月17日,共发生风疹病例41例,罹患率3.56%。首发病例发病前15天内有暴露史。病例对照显示暴露于与风疹病例接触、暴露于家庭有风疹病例、班中接触的病例已隔离、有良好的洗手习惯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露于与风疹病例接触、暴露于家庭有风疹病例可能是风疹暴发的危险因素,而班中接触的病例已隔离、有良好的洗手习惯可能是风疹的保护因素。加强医疗机构和学校传染病报告,做好病例隔离,是预防控制风疹暴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风疹 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患者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治疗时予端坐位、吸氧、镇静、利尿、强心、扩张血管、消泡沫及无创正压通气等综合措施。结果50例患者心衰迅速纠正,用药至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53±19)min,用药至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28±28)min,抢救成功率为96.2%,死亡2例,住院病死率为3.8%。结论综合抢救措施对急性心衰抢救成功率较高,其中抢救措施的具体个体化尤为重要。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救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我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52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急救和精心的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后好转51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护士对患者进行及时、熟练的抢救,能及时缓解病情,并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精心护理,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 急性左心衰 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