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作业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规定方法测定风管风速、罩口风速、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结果总风管风速26.3m/s~28.6m/s,罩口风速0.59±0.09m/s~1.16±0.26m/s,控制风速0.20~0.50m/s,空气铅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02~0.017mg/m3。结论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运行尚可,但风管安装存在一定的缺陷。

  • 标签: 铅危害 通风排毒 卫生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今后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随机抽取6家大酒店、4家大型超市正常使用中的集中空调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60份,冷却水10份、冷凝水10份进行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所抽到的10家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指标均不合格,积尘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3/6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65.0%(39/60),10份冷却水中检出1份嗜肺军团菌。结论南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校为严重,应加强集中空调的清洗和卫生监督管理。

  • 标签: 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103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肌的锻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89例患者成功脱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8例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护理组(34),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为70.59%,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采取预防性护理,能提升满意度,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4名患者中有14例为渗出液,主要是肺炎旁积液和肺栓塞相关胸腔积液,另外10名患者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导致,所有患者均通过心功能改善、感染预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机械通气相关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肺炎旁积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应及时通过床旁B超、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明确病情,通过实施心功能改善、感染预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胸腔积液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哮喘危重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22例哮喘危重状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2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3~6d、平均4.3d后安全脱机。患者临床哮喘危重状态缓解,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治疗哮喘危重状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哮喘危重状态 机械通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33例新生儿出现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HFOV治疗12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MAP明显下降,Fi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已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选取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并在撤机过程回顾中分析其失败或成功的因素。结果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中,成功撤机24例,死亡10例,因其他原因出现撤机困难18例,其中1例为运动神经元病;3例为脑外术后;5例为ILD;3例为COPD;2例为普外科术后;3例为重症肺炎;2例为肾功能(BS)不健全;2例为因心理紧张情绪焦虑撤机困难。结论除了机械的选择与通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神经肌肉因素、心理因素、医院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上述多种混合因素等均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撤机 ICU 长期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导致低氧血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病因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PaO2、PaCO2、pH、Sa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治疗低氧血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无创急性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43例患者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恢复良好19例(44.2%),中残8例(18.6%),重残6例(14.0%),植物生存1例(2.3%),死亡8例(18.6%)。结论通过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严密监测镇静效果,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能够达到更好的镇静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机械通气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施机械通气24h以上62例患者、14个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0.65%。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4d、患者仰卧位、雾化吸入、频繁吸痰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全方位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尽量采用半卧位,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避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分)“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血管再通”论坛将于2014年11月28—30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本届论坛依托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急性重症脑梗死150余例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多位国内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技术细节、常见问题的研讨和手术录像讲解。欢迎国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师参加。

  • 标签: 急性重症脑梗死 血管再通 机械取栓 论坛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重症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气道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患儿均在12-48h哮喘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患儿24h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6±0.2)d。结论在重症哮喘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精心的气道护理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小儿 重症哮喘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与IPPV治疗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作用。方法将46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常规呼吸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治疗,病情改善后,使用NCPAP机过渡治疗至正常自主呼吸。对照组22例,应用常规呼吸机SIMV治疗至病情好转直接撤机,由头罩或面罩吸氧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及总用氧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呼吸暂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CPAP过渡通气治疗对比头罩面罩吸氧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减少总用氧时间。

  • 标签: NCPAP 机械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的相关资料,并对此类疾病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6例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有用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是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眼内异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排痰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部感染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运用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运用机械振动达到排痰效果。在3d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在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身体指标恢复时间上,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机械排痰术可以提高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率,比传统人工排痰更高效,同时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效果。

  • 标签: 机械排痰术 肺部感染 人工排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