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风险评估方法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必要技术手段。基于动物实验获取毒性数据的传统风险评估,由于动物实验通量低、周期长、成本高和高剂量外推至人类暴露剂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难以满足大量化学品亟需开展风险评估的需求。毒作用模式(MOA)和有害结局路径(AOP)风险评估框架的提出为我们开发新型、高效的评价方法指明了方向。本综述介绍了MOA和AOP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丙烯酰胺(AA)为例,简述MOA/AOP框架在化学物风险评估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更好运用MOA/AOP框架进行化学物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危险性评估 毒性作用 有害结局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有子宫穿孔史孕妇再次妊娠的临床特点、围产期管理和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999年1月至2018年5月11例既往有子宫穿孔史的孕妇的12例次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既往子宫穿孔情况:既往子宫穿孔史者11例,其中5例为行人工流产手术或清宫过程中发生子宫穿孔,4例为宫腔粘连行宫腔镜电切术中发生子宫穿孔,2例为宫内节育器相关穿孔。(2)再次妊娠的一般情况:11例既往子宫穿孔史孕妇累计妊娠12例次,再次妊娠的分娩年龄为(32±4)岁,子宫穿孔后再次妊娠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7.5个月(3~216个月)。(3)再次妊娠的围产结局:12例次妊娠中,流产4例次,流产率为4/12。余8例次妊娠的中位分娩孕周为妊娠37周+1(30周+3~38周+6);均行剖宫产术分娩,其中行择期剖宫产术5例次,行紧急剖宫产术3例次,剖宫产术中的中位出血量为250 ml(200~5 050 ml);早产3例次,早产率为3/8,其中自发性早产1例次,医源性早产2例次。共4例次孕妇发生产科并发症,3例次胎盘植入,其中2例次因胎盘植入伴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1例次新生儿窒息。所有孕妇均未发生泌尿道或肠道损伤、二次手术,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既往有子宫穿孔史非妊娠禁忌证,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及其相关不良围产结局是子宫穿孔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并发症。此类孕妇妊娠期管理的重点为对有无胎盘异常附着及子宫肌层连续性的评估,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应结合个体情况决定。部分子宫穿孔后再次妊娠者可获得良好的围产结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分化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肿瘤结局和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3家医院收治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Ⅰa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纳入标准:(1)年龄≤45岁;(2)病理类型为高分化、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若为子宫内膜癌,需证实为Ⅰa期、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无任何可疑的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子宫外转移。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法:给予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每3个月复查子宫内膜病理并评估疗效。根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的病理检查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比较3组患者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包括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11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2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24例。(2)肿瘤结局: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9/11、91%和96%)、复发率(3/9、30%、22%)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长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中位时间分别为8、6、4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初次治疗完全缓解的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例分别于完全缓解后7、18、53个月复发,均选择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3)妊娠结局: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率(分别为4/8、5/18、36%)、妊娠率(分别为6/8、5/18、36%)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获得妊娠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另外两组(中位时间分别为4、9、22个月,P=0.006)。结论中分化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一定的妊娠率,但因本研究病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 保留生育能力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孕期产前检查对于妊娠期的孕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检的结果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孕妇目前的身体状况,这对新生儿在妊娠期以及产后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孕期产前检查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孕妇的身体健康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孕妇在孕期产前检查的质量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孕妇的身体健康和新生儿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孕期产前检查,检查质量,妊娠结局,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经同行评议的妊娠合并COVID-19的研究,总结COVID-19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婴结局,全面了解COVID-19孕妇的母婴情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的宫内垂直传播证据。方法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9日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华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妊娠合并COVID-19的文献,并在世界卫生组织COVID-19数据库和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报告母婴结局或COVID-19孕妇继续妊娠并报告母胎情况的文献。分别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并分析孕产妇临床表现、围产期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进行系统回顾。结果(1)最终纳入29篇文献中,146例病毒核酸阳性确诊孕妇,其中114例(2例双胎)孕妇分娩116例新生儿。8例(5.5%,8/146)重症孕妇,包括5例重型COVID-19,3例未明确分型但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69.9%(102/146)剖宫产,8.2%(12/146)阴道分娩,20.5%(30/146)继续妊娠,1例(0.7%,1/146)双向情感障碍发作中孕期(孕26周)引产,1例(0.7%,1/146)早孕期(孕6周)人工流产。发热(58.2%,85/146)、咳嗽(32.9%,48/146)是常见的症状;15.8%(23/146)入院时无感染相关症状;20.5%(30/146)产后出现感染相关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49.6%,56/113)和C-反应蛋白升高(58.4%,66/113)。肺部CT以双肺多发斑片状毛玻璃影多见(79.7%,94/118)。(2)92.2%(107/116)新生儿结局良好。7.8%(9/116)新生儿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6例有呼吸困难、发绀及呕吐等表现,包括1例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生后36 h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死产,死亡原因未述,但排除宫内垂直传播;1例病情较重孕妇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结论COVID-19孕妇重症比例低,妊娠结局良好,虽有新生儿不良结局报道,但缺乏宫内垂直传播证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018年-2019年生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对产妇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分别进行护理有效性对比。结果: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护理中采用产房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妇负面情绪,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转变和优化有着重要帮助,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手段。

  • 标签: 产房 优质护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唐山市某钢铁集团工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的患病情况,并分析职业因素对该人群PDM的影响。方法2017年2-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钢铁集团工龄≥1年、FPG≤6.9 mmol/L,且调查时未患有糖尿病的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在职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FPG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4 173名工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63.4%。随着工龄的延长PDM患病风险在增加;工作时间>8 h/d的工人PDM的患病风险是工作时间≤8 h/d的工人的1.696倍(95%CI:1.517~1.937);仅接触高温、噪声、CO的工人PDM患病风险是高温、噪声、CO均不接触工人的1.782倍(95%CI:1.205~2.636)、1.815倍(95%CI:1.209~2.794)和1.653倍(95%CI:1.158~2.361);高温、噪声联合暴露的工人PDM患病风险是均不接触的2.098倍(95%CI:1.296~3.397);3种职业有害因素均接触的工人PDM患病风险为均不接触者的4.414倍(95%CI:3.051~6.386)。结论工作时间、高温暴露、噪声暴露和CO暴露是影响糖尿病前期的职业因素。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患病率 职业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