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经常有意无意地数数自己的脉搏,有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脉搏比较快,比如80次,分钟或90次/分钟。部分心率快的人会感觉心慌,而多数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就认为没什么大事。的确,在医学上,正常的心跳次数定义为每分钟60~100次,但近年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结果提示,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脉搏快慢影响寿命!

  • 标签: 脉搏 寿命 医学研究 心率增快 心跳次数 心血管病
  • 简介:分析了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以及动脉血管周围组织,对脉搏波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影响的结果,为脉搏波传播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临床上利用脉搏波的传播特性分析和诊断相关疾病.

  • 标签: 脉搏波 动脉 脉搏波能量 生物力学
  • 简介:性满意是夫妻所向往的事。性问题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婚姻系统出了问题,它违背了系统的动作规律,是伴侣间交流的中断或障碍。当我们的主要性器官和大脑不能按照婚内性道德去运作,就会出现性疾患。性道德应该是生生不息、顺流直下、悠闲和宽松的。性道德会因人而异,但总有一些共同规律。

  • 标签: 性道德 性生活 婚姻生活 调节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主要疾病,其重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是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是一个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简捷、有效、经济的无创性指标,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捂出,PWV是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脉搏 波速 测定 综述
  • 简介:目的采样得到的脉搏波信号信噪比较低,这给后续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消除噪声的干扰是准确进行相关医学测量的关键前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脉搏波阈值去噪改进算法。方法依据了高频系数方差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确定分解层数方法;针对恒定偏差与不连续问题,提出在阈值邻域范围内线性收缩至零的阚值函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脉搏波信号和噪声,为准确监测脉搏波信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脉搏波 小波去噪 分解层数 阈值函数 自适应
  • 简介: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利器。但如果不了解胰岛素的脾气,也会被胰岛素将一军。前段时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的晚餐前血糖经常7.0~8.0mmol/L,有时甚至9.0mmol/L以上。午餐后2小时血糖5.0~6.0mmol/L,而到餐后3小时就开始上升,这好像是黄昏现象。医生让我午餐加一片二甲双胍试试,但血糖还是时有波动。

  • 标签: 控制血糖 胰岛素 餐后2小时血糖 脉搏 餐前血糖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了解3634例健康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警总医院的健康体检者3634例,其中男性2421例,女性1213例,年龄35-85岁,平均(51.9±10.1)岁。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1400cm/s组(2031例)和baPWVd〉1400cm/s组(1603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体质指数(BMI)、血压(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等。结果与baPW〈1400cm/s组比较,baPWV〉1400cm/s组BMI、BP、FPG、TG、TC、LDL-C、hs-CRP、Hcy、U-MA以及Cys-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5.161,95%CI:3.943-6.757)、收缩压(OR=3.592,95%CI:2.538-5.084)、舒张压(OR=3.413,95%CI:2.377-4.901)、空腹血糖(OR=1.681,95%CI:1.237-2.283)、TG(OR=1.420,95%CI:1.075-1.8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656,95%CI:1.010-2.716)、尿微量白蛋白(OR=1.451,95%CI:1.032-2.040)。结论年龄、BP、FPG、U-MA、LDL-C、TG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可以在测量血压的同时采集脉搏波信号并得到心血管评价参数的医疗电子仪器,对实现心血管功能日常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气压式传感器采集腕部气囊内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其分为接近直流的气囊压力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经过并行模拟数字(A/D)转换后,利用单片机控制气泵和气阀的充气、放气通断,以实时判断气囊压力值和脉搏波波幅,从而计算出平均动脉压,采集桡动脉压力信号。结果:基于示波法血压自动测量方式可根据脉搏波波幅与袖套压力的对应关系确定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得到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平均动脉压对应的袖套压力状态下采集到人体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波形。结论:该装置可提供一种在测得人体腕部血压的同时自动无创的采集脉搏波的方法。

  • 标签: 气囊 脉搏波 血压 自动采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颈内静脉穿刺点新定位法,通过临床实践与超声认定,新的穿刺点定位法确实可靠。

  • 标签: 静脉搏动 超声学
  • 简介: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 标签: 臂踝脉搏波速度 可重复性 结果
  • 简介: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动脉血管早期病变多为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然而因为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常常错过最好防治时机,所以及时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动脉结构及功能进行排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如何较好地运用各项无创检查技术指导临床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当前应用较多的动脉功能检查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的应用做以介绍。

  • 标签: 动脉硬化 动脉功能 无创检查 脉搏波传导速度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僵硬度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极速脉搏波技术作为最新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技术,非侵入性、重复性好、精确度高,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提供诊断依据。本文就极速脉搏波技术在研究动脉硬化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极速脉搏波技术 动脉硬化 血管僵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相关性,探索反应性充血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对血管老化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内皮功能检测的体检人群304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内皮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内皮功能与年龄、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探究内皮功能与年龄关系时,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组;根据吸烟史将整体人群分为吸烟或曾吸烟组、不吸烟组,在此基础上探究年龄节点;探究动脉硬化与内皮功能相关性时,将整体人群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值分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单变量回归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与75次心率时标准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75)[比值比(OR)=0.970,P<0.01]、肱踝脉搏波传导指数(baPWV)均值(OR=0.999,P<0.05)、平均动脉压(OR=0.959,P<0.01)、年龄(OR=0.976,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存在相关性,经多变量回归研究,发现AI@75(OR=0.969,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及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拟合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8,渐进显著性为0.001,Nagelkerke R2=0.235,即该模型可解释23.5%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结论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对于吸烟、高血压人群,应警惕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于血管老化的预测,动脉硬化程度与内皮功能应共同检测、相互参考。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硬化 血管老化
  • 简介:摘要低氧血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血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提出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系统,进行了原理测试和对比实验。首先,对三名实验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确认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以水银式血压检测法作为对比方法,进行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血压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最后,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94%以上的实验结果分布在95%置信区间的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法与水银式血压检测法具有大致相同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新的血压检测法对间歇式血压检测是有效的。

  • 标签: 血压 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 血管壁力学特性 容积脉搏波 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