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卫生新闻宣传报道也是向社会展现现在医疗技术先进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卫生新闻的宣传工作是在健康教育的支持下进行的,健康教育的活动方案、安排策划都在推动卫生新闻的宣传,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也是要和具体的卫生医疗时间相结合,增加健康知识的真实性,来扩大相联系的健康知识传播的范围和学习效果。所以,卫生新闻宣传报道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医疗卫生的管理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丰富个人健康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新闻的特征和宣传的各种媒介,能够有效的将二者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卫生健康 健康信息 专业知识 人文关怀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留学生妇产科见习中,标准化病人教育融合中国文化传播的混合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集30名妇产科见习留学生相关资料。所有学生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5名,上述两组分别给予标准化病人教育融合中国文化传播的混合教育模式、常规教学,分析标准化病人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研究组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学生 妇产科见习 标准化病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范围选定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样本为本院收治64例梅毒、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其中梅毒携带孕妇5例,乙肝携带孕妇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案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孕妇行基础性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阻断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全面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母婴传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芳芳 程澄 陆慧慧 曾湛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超过2.57亿人,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合并症、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给社会及个体均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我国,慢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因此,阻断HBV的MTCT是预防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阻断HBV MTCT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抗病毒治疗 乙肝疫苗
  • 简介:摘要: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健康是重要的目标之一。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推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公立医院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在履行救死扶伤职责的同时,探讨如何打造健康文化体系、引领健康文化传播这一历史新使命则是新时代责无旁贷的责任和担当。

  • 标签: 健康素养 健康文化 公立医院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的8月至2020年的8月,研究对象为梅毒患者40例,对患者及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综合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梅毒患者均足月分娩,经有效的干预治疗,32例新生儿的检查结果为阴性,其余8例新生儿检查结果为阳性,但经有效治疗顺利转为阴性。结论 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的有效方法是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对于降低新生儿阳性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 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以特定病种、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开展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我国健康科普工作亟需加强的薄弱之处。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探索组建多学科健康科普团队,结合门诊患者认知调查分析和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地创作女性更年期健康科普作品,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与社会机构合作等多种渠道,有侧重的向患者及其他有需求的更年期女性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此种健康科普模式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及普通公众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为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提供了良好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科普 目标人群 需求导向 多学科协作 多元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自愿配合的90例艾滋病孕产妇,随机分组,研究组45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比较新生儿感染率,阻断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艾滋病 母婴传播 针对性护理干预 感染率 阻断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下,公共卫生安全的关注度也在升高,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对流行新性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为此本文则是解析了人畜共患病的含义,明确疾病的分类,随后对其传播途径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此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人畜共患病 传播途径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性传播感染(STIs)的发病正在逐年上升,治疗面临重大挑战。优化现有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或采用联合治疗是改善治疗结局的重要策略,但不同药物的特性和不良反应以及感染部位均对治疗结果有直接影响。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当前用于STIs治疗的主要抗菌药物进行阐述。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抗菌药物 剂量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宣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要顺应时代进行调整。本文首先对当代的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营销学里的“4V理论”,从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文化及其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通过综合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中医药文化的“4V理论”,得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最后根据所得结论给出相应策略。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新媒体 4V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经食物途径传播的传染病预防方法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食物中毒患者72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疾病分析和用药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学习预防传染病方法,对比临床综合指导有效率。结果:对比综合教育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32例(88.89%),对照组综合有效23例(63.89%),(p<0.05)。实验组无效4例(11.11%),对照组无效13例(36.11%),(p<0.05)。结论:对食品中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疾病复发率,对降低、预防经食物途径传播传染病有促进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经食物途径传播 传染病预防 方法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毒治疗策略,寻求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免疫接种 抗病毒治疗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风险评估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而健全的指标体系是获得准确风险评估结果的关键。不同类型传染病在不同情境下的传播、影响因素复杂,由此而形成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差异较大。本文对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根据传播途径和发生的特定情境分类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述,为我国制定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传染病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传播途径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探讨其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399对携带HBV的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基本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且主/被动免疫前,股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者判定为HBV宫内传播。按克隆测序要求,母亲HBV DNA载量须≥106 IU/ml,在54例发生HBV宫内传播者中,以满足克隆测序要求的22对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宫内传播组;以随机种子方法选择同等数量未发生宫内传播的母亲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经PCR扩增HBV DNA、基因克隆、测序,对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进行病毒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44例样本中39例(88.63%,39/44)为C基因型,其余2例为B基因型,3例为B与C混合型。将42例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的406条克隆株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其中宫内传播组204条,对照组202条。HBV宫内传播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介于8.67~40.73之间,P<0.05);HBV宫内传播组PreC和X区碱基缺失突变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82和34.78,P<0.001)。X区nt1644~1645和nt1649~1650分别存在31 bp和27 bp的插入突变,且均发生于对照组。结论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与HBV宫内传播有关;PreC区的缺失突变、X区的插入和缺失突变可能降低了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变异 宫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