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录测序(RNA-seq)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质量异常样本,是保证生物学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然而,现有的质量控制工具都局限于单个样本或单一数据层面,不利于分析人员多角度发现异常样本。本研究基于R语言开发了RawdataQC软件包,可以在原始数据、比对数据和基因表达谱三个层面对多个样本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可视化方法,帮助使用者综合多个数据层面发现低质量样本。本研究将助力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开展转录数据质量控制,为生物学结果准确提供质量保证。

  • 标签: R包 转录组测序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应用人全基因寡核苷酸芯片HG-U133A2.0检测8例垂体腺瘤组织(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及裸细胞激素腺瘤各2例)和2例混合的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芯片结果予以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与垂体腺瘤发生关联的基因功能上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牛物过程.数个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与亚类腺瘤的发展相关.结论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基因、多分子、多通路的网络调控过程.但对于各亚类腺瘤,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

  • 标签: 垂体腺瘤 寡核苷酸芯片 基因表达谱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人类基因计划(HumanGenomicProject),完成了大量的基因序列的测定,在基因结构和遗传学以及疾病与基因的关联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基因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时代,研究的重点已从揭示生命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从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而以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和体现者——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学(proteomics)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其中肿瘤蛋白质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上认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表达谱的变化。

  • 标签: 肿瘤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芯片 SELDI 人类基因组计划 TOF 20世纪90年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各脑区转录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在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搜索抑郁症病例-对照设计并含有原始数据的研究,设定物种为人。以各数据集所有转录基因为观察变量,利用在线软件Network Analyst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整体评估抑郁症患者各个脑区(包括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相对正常人各脑区的转录改变差异的程度。利用limma算法分别筛选倍数变化为1.2倍、1.5倍、2.0倍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来源于不同数据集不同脑区的差异基因进行维恩分析,以获取该脑区稳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在线软件对稳定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的GO功能及KEGG通路的改变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各个脑区(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相对健康对照各个脑区的转录整体水平改变程度较轻,基于转录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的主成分分析无法有效区分健康-疾病状态;几乎不存在倍数变化大于2.0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维恩分析结果提示不同脑区的多个数据集差异基因无交集;倍数变化大于1.2倍相对稳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与抑郁症无直接关联。结论抑郁症疾病状态下,患者脑组织转录水平改变微乎其微,因多方面限制识别抑郁症易感特定基因仍具有挑战性。

  • 标签: 抑郁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富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转录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麻醉机制。方法选择5~6周龄雄性SD大鼠6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氯胺酮(KET)和对照(Ctrl),每组3只。分别腹腔注射麻醉剂量氯胺酮(5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后30 min,提取大脑皮质进行mRNA测序(mRNA sequencing, 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进行验证,并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相关功能变化。结果在确定样本质量合格后,高通量测序检测出氯胺酮麻醉后大鼠皮质中70种基因显著上调,83种基因显著下调。通过GO、KEGG和PPI分析发现,氯胺酮麻醉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通路主要有5-羟色胺能突触、核糖体和光传导3种,分别对应5-羟色胺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结论氯胺酮麻醉后大鼠大脑皮质中mRNA表达显著改变。相关的功能变化分析提示,5-羟色胺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可能参与了氯胺酮的麻醉调控。

  • 标签: 氯胺酮 mRNA测序 麻醉机制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迅速发展,因其高通量、高效性、节省资源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对实验操作中可能的注意点做一个重点的阐述,以提高未来工作中效率。

  • 标签: 基因芯片 石蜡 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体中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1705c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原核表达Rv1705c蛋白基因,收集包涵体,裂解后透析纯化Rv1705c并测定其浓度,ELISA法检测细菌Rv1705c刺激巨噬细胞后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量,使用纯化并带有生物素标记的Rv1705c孵育人蛋白质芯片HuProt™,筛选与Rv1705c相互作用的人类蛋白质,使用GenePix Pro 6.0软件对蛋白质芯片的信号图像进行数据提取,使用GO、KEGG等多个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ST pulldown验证Rv1705c与PSMA3、RSAD2的相互作用。结果纯化结果显示,Rv1705c在包涵体中表达,Rv1705c刺激巨噬细胞后IFN-γ分泌量显著上升。芯片结果显示共筛选出了29个与Rv1705c相互作用的潜在阳性蛋白质,其中PSMA3、NLN、THOP1、UPF3A、RSAD2、OMG、PNKD、STEAP3、MED8共9个蛋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1.6。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候选蛋白PSMA3、RSAD2、C1QBP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激活信号转导,并且PSMA3、RSAD2与干扰素存在交互作用,GST pulldown验证PSMA3、RSAD2与Rv1705c确有相互作用。结论发现并验证PSMA3、RSAD2与Rv1705c存在相互作用,为Mtb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蛋白质组芯片 Rv1705c 生物信息学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组织芯片也称组织微阵列,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玻片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组织芯片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高、实验误差小、一次性实验即可获大量结果等特点。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组织芯片 制作过程 体会
  • 简介:这种方法可以在荧光标记分子与DNA芯片杂交的同时进行杂交信号的探测,  杂交信号的检测是DNA芯片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待分析基因在与芯片结合探针杂交之前必需进行分离、扩增及标记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技术知识 知识概要
  • 简介:表达型芯片的目的是在杂交实验中对多个不同状态样品(不同组织或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药物刺激)中数千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定量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可大规模地检测和分析DNA的变异及多态性,  基因芯片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基因多态位点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技术进展 进展应用
  • 简介: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蛋白质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制作、蛋白质芯片检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蛋白质芯片 疾病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芯片肺是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结合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组织工程学等多学科技术,模拟人体肺部微环境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它不仅能弥补动物实验的不足,在药物试验中评估新药的疗效和毒理作用,还可构建肺疾病体外模型,为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研究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芯片肺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芯片肺 微流控芯片 呼吸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正>《美丽》私房话:衣着品味从初出道时怯生生的稚气和俗气,到现在有属于她自己的魅力大气,章子怡越穿越漂亮了。她不是最美丽的,但她的聪明、自信,还有那股努力向前的韧性,

  • 标签: 章子怡 OK PARTY rela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在临床病理技术的相关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35例,对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了解其病理并针对了解到的病理情况进行相应针对性治疗。观察两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情况。结果观察患者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观察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有利于临床观察了解肿瘤患者病理,从而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组织芯片 临床病理技术 肿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在创伤中分子机制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基因表达的研究。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的技术,其用来研究后基因时代的生命科学,可以从更高层次的角度上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在本文中,探讨了皮肤修复领域中对基因芯片的应用。

  • 标签: 皮肤修复领域 基因芯片 科技的应用
  • 简介:液相芯片与ELIS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2为0.88~0.99,由于液相芯片技术的检测范围大,而液相芯片可同时检测同一样品中的多种分子

  • 标签: 原理应用 应用进展 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