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果把皮肤比喻为人的性格,那么最难缠的就是过于敏感的人,敏感皮肤对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难适应,动不动就会皮肤脱屑,出现红斑或湿疹、皮疹,感觉有发烫、烧灼、针刺或瘙痒等。根据皮肤科医师的说法,医学上并没有所谓“敏感皮肤”这样的病名,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皮肤护理 手册 皮肤科医师 皮肤脱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敏感皮肤是对于常规刺激出现刺痛、烧灼、疼痛、瘙痒及麻刺感的一种综合征,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青年女性面部.近年来,该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关注度逐渐提高,多种内外源性因素均可诱发患者不适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敏感皮肤的可能发病机制涉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免疫细胞参与.该文就敏感皮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敏感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科临床工作中成年女性患者的常见问题,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确切定义及临床地位一直存在争议.瘙痒研究国际论坛敏感皮肤兴趣组通过组织来自不同国家在瘙痒和(或)敏感皮肤领域具有知名学术地位的皮肤病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专家,应用DelpHi方法,经过5轮讨论最终形成了对敏感皮肤定义的专家共识,并在2016年发表,旨在推动对敏感皮肤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该文对专家共识进行介绍并解读.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定义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敏感皮肤是常见的皮肤异常状况,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发红,容易产生瘙痒、烧灼、刺痛、紧绷等感觉.其特征是主观症状明显,客观症状轻微,受到外界轻微刺激就会产生强烈反应[1-4].一般认为敏感皮肤是内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复杂多样.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流行病 发病机制 抗原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痤疮患者皮肤敏感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科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测试结果分为敏感组(26例)和非敏感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的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组的有效率42.3%,非敏感组的有效率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疮患者皮肤敏感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痤疮 皮肤敏感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皮肤敏感以及对治疗的临床应答。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女性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测试结果分为敏感组(26例)和非敏感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健康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组的有效率为42.3%,非敏感组的有效率为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痤疮患者皮肤敏感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女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皮肤患者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女性痤疮 皮肤敏感 皮肤屏障功能 临床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光电协同技术ELOS美肤治疗仪在治疗敏感皮肤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9.03-2020.03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分析后采用ELOS美肤治疗仪治疗,以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标准。结果 痊愈6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结论 光电综合治疗敏感皮肤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尝试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电综合治疗 敏感性皮肤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敏感皮肤患者,探析医用修护敷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某院 88例敏感皮肤患者,录入时间在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开展对比研究实验,分组依据为抽签法,落实脂质保湿产品的命名为对照组,脂质保湿产品 +医用修护敷料的命名为实验组,对比指标为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在治疗 3周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在对照组之上。结论 将医用修护敷料落实在敏感皮肤患者中,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皮肤症状,减轻患者红斑、瘙痒、紧绷感。

  • 标签: 医用修护敷料 敏感性皮肤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皮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的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增高以及遗传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的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皮肤的神经敏感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自我感知性 分类 机制 评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面部敏感皮肤患者实施舒敏之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面部敏感皮肤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常规治疗+舒敏之星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59.38%,观察组总率高于对照组(Χ2=13.587,P=0.000)。结论:采用舒敏之星治疗效果更为稳定,临床开展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面部 敏感性皮肤 舒敏之星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 ,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 标签: 皮肤 透明质酸 炎症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皮肤防晒化妆品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皮肤用防晒化妆品(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皮肤防晒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 标签: 防晒剂 评价研究 有效性研究 防晒系数 敏感性皮肤 安全性
  • 作者: 任佳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对面部敏感皮肤中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6月入院治疗的84例出现敏感皮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保湿修复方式,观察组则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美容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整体有效率要求比常规组高出很多,通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要比常规组低出很多(P<0.05),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个人恢复状况理想。结论:使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个人的皮肤改善状况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十分理想,具备理想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面部敏感性皮肤;护理干预;医学护肤品
  • 简介:目的:观察调节血糖代谢对盐敏感高血压患者盐敏感的影响。方法:对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高血压(SSH)125例,非盐敏感高血压(NSSH)65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同步释放试验。试验后所有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100例,予以二甲双胍口服,有SSH65例,NSSH35例),安慰剂对照组(90例,有SSH60例,NSSH30例),3个月后再次行盐敏感试验、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同步释放试验。结果:1、两组的NSS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2、二甲双胍组治疗后:(1)SSH患者盐敏感显著降低,有24例(19.2%)患者转为NSSH;(2)SSH患者平均动脉压较NSSH者明显下降[(104.05±9.30)mmHg比(119.21±13.73)mmHg,P〈0.05],且较安慰剂对照组SSH者明显下降[(104.05±9.30)mmHg比(116.87±10.05)mmHgP〈0.05];(3)SSH患者较治疗前,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27.7±20.9)uIU/ml比(9.7±2.5)uIU/ml]显著降低,空腹胰岛素敏感指数OSI)[(0.0106±0.0090)比(0.0280±0.0086)]显著上升(P均〈0.05),且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SSH患者治疗后[空腹FINS(9.7±2.5)uIU/ml比(27.7±20.5)uIU/ml,空腹ISI(0.0280±0.0086)比(0.0110±0.0086)]。结论:改善血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能降低盐敏感高血压患者的盐敏感及改善血压控制。

  • 标签: 血糖 胰岛素 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Lux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皮肤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uxG柔脉冲强光对50例敏感皮肤患者进行治疗,每4周1次,治疗3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治疗疗效,VISIA检测患者皮肤斑点、皱纹、纹理等,并检测患者每次治疗后1月经皮水分丢失(TEWL)数值及角度层含水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VISIA皮肤检测示:LuxG治疗3次术后较治疗前斑点、皱纹、纹理及红色区特征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毛孔、紫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WL值在LuxG术后第1月迅速下降,治疗3次后接近正常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质层含水量在LuxG术后第1月明显升高,治疗3次后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x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皮肤疗效确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损伤小。

  • 标签: LuxG柔脉冲强光 敏感性皮肤 TEWL 角质层含水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医用修复贴对敏感皮肤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全部为我院体检后存在敏感皮肤的患者,这些患者的体检信息收录于 2016 年的 2 月到 10 月期间。将此次 132 例研究目标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修复贴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际对敏感皮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进行治疗,可以得到十分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此治疗方式安全高效。

  • 标签: 医用修复贴 敏感性皮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内感知敏感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内感知敏感升高与杏仁核异常激活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岛叶也可通过调节内感知调节情绪反应。同时,内感知还与基因及神经递质有关,这可能也是重要的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内感知调节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可通过呼吸聚焦调节呼吸内感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调节内感知相关脑网络以及使用脑电内感知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改善内感知,从而缓解焦虑症状,起到治疗作用。综上,内感知敏感异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内感知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关治疗机制不清。所以,今后的研究需深入探索内感知在焦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相关治疗的作用机理。

  • 标签: 焦虑障碍 内感知敏感性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FQ芙清凝胶治疗女性面部敏感皮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女性面部敏感皮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FQ芙清凝胶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和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起效时间较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芙清凝胶治疗女性面部敏感皮肤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也更突出,可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