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部位、时间及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预防及处理支架外露的方法。方法对32例支架外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带颞浅动、静脉的皮下组织筋膜瓣转移加中厚植皮、带颞浅动脉的耳前头皮瓣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支架外露部位。结果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多出现在术后一个月内,以耳轮后上缘交界处的外露多见,其次是耳轮缘再造耳与残耳连接处。外露部位张力较大,包扎时压力过大,软骨支架边缘不平滑及扩张皮瓣受损是支架外露的原因。经过上述方法处理,所有采用软骨支架行耳再造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未出现再造耳感染及支架再次外露的情况,效果满意。采用Medpor支架行耳再造者6例,其中有2例经两次修复仍出现支架外露,将支架取出后创面愈合,其余4例均一期愈合。结论术中需要特别注意容易出现支架外露部位的处理,术后1月内应对再造耳进行严密的观察,出现支架外露后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处理再造耳支架外露。Medpor支架外露的发生率高,处理困难,在肋软骨未钙化的患者中多不主张采用该材料。

  • 标签: 全耳再造术 支架外露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肌腱或骨外露创面39例,其中急性创面26例(外伤10例,烧伤11例,热压伤4例,虫咬伤1例);慢性创面1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2例,烧伤后期创面7例,瘢痕溃疡4例)。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下行创面清创,在肌腱或骨外露处植入加强型人工真皮支架,外加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间歇性灌洗,直至组织红润,达到二期植皮手术要求。观察并记录人工真皮支架使用次数,清创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与二期植皮间隔时间和植皮成活情况。结果39例肌腱或骨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经清创后覆盖人工真皮支架,术后经不同冲洗液间歇性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经刃厚皮片植皮手术,植皮均100%成活,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真皮支架植入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地覆盖外露的肌腱和骨,是急慢性创面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有效修复方式之一。

  • 标签: 皮肤,人工 灌洗,药物 负压伤口疗法 肌腱外露 骨外露
  • 简介:对21例人工血管外露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创面换药、内瘘的观察与护理、负压封闭引流及冲洗、修复创面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结果全部病人创面恢复良好,14例病人人工血管内瘘得以成功保留。

  • 标签: 人工血管内瘘 人工血管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48例肠外露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绷带缠绕包扎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肠外露包扎方法固定效果、包扎耗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采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更牢固,包扎时间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具有固定牢固、包扎时间短及患者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急诊抢救时包扎固定方便快捷,节省抢救时间与人力资源,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开放性腹部损伤 肠管脱出 肠外露包扎固定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小腿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4种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13例,其中应用皮下筋膜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比目鱼肌瓣5例,游离背阔肌皮瓣2例,游离胸脐皮瓣1例。急性创伤10例中,3例急症手术一期修复,另7例创面污染较重,于清创术后6d,创面干净后择期手术,1例慢性骨髓炎经过扩创后行游离皮瓣治疗,2例长期皮缺损骨外露经扩创术行比目鱼肌瓣移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尖部发生皮肤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受区发生表浅感染1例,供区植皮小块坏死1例,经短期换药处理愈合。随访4月-1年,平均8个月,供区愈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颜色、质地均较好,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小腿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骨髓炎患者,应用显微外科修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精细熟练的显微手术,血管危象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皮缺损 骨外露 显微外科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

  • 标签: 局部 旋转皮瓣 胫骨内 固定钢板外露
  • 简介:患者男,15岁,2005年4月被高压电烧伤后摔倒在地,立即收入当地医院治疗。诊断:(1)头、胸及四肢烧伤,总面积7%TBSA,Ⅳ度。(2)脑挫伤伴颅骨外露。治疗约10d,部分创面愈合,患者自动出院。2006年2月.患者因头皮缺损进入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治疗。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好.头额顶部见17cm×11cm头皮缺损,

  • 标签: 颅骨外露 头部电烧伤 医院治疗 头皮缺损 四肢烧伤 TBSA
  • 简介:目的探讨以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缺损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例利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的临床资料。结果钛网外露创口宽径≤3cm7例中,3例经二次清创缝合或二次清创+皮瓣转移术后恢复;4例二次清创缝合后或二次清创+皮瓣转移后1个月仍出现化脓迁延不愈,行钛网取出术,经二次成形术后恢复。外露创口宽径〉3cm的5例行钛网取出术,经二次成形术后恢复。结论对于钛网外露、露口反复出现化脓者,尽早行钛网取出术。规范化的手术及术后管理,出院后健康宣教,可最大程度避免钛网外露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数字化成形钛网 钛网外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处理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21例骨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单纯皮肤坏死并软组织感染,予清创及筋膜皮瓣转移处理;皮肤感染、坏死并骨髓炎但无明显死骨及死腔者9例,行彻底清创后,予筋膜皮瓣转移,闭式冲洗引流;有明显骨质破坏的骨髓炎患者5例,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支架,行病灶清除,带神经血管的小腿内、外侧筋膜皮瓣及骨膜转移,闭式冲洗引流。结果3例转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18例获随访,平均10.5个月,原有骨坏死的骨髓炎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结论再次清创、筋膜皮瓣转移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有效措施,对骨髓炎患者应行闭式冲洗引流。

  • 标签: 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 疗效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钛网外露面积较小者,及时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8例钛网外露面积较大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局部皮瓣治疗后,7例愈合,1例皮瓣远端出现表浅坏死,经换药愈合;4例钛网外露面积大者,2例采用VSD结合S形皮瓣转移进行治疗,2例采用VSD结合AVT转移皮瓣进行治疗,其中2例修补失败,2例创面愈合.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皮瓣转移可以作为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的补救措施.

  • 标签: 颅骨 外科皮瓣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后各种类型的伴指骨外露的甲床缺损。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15例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6例指骨外露面积小于5 mm×5 mm,行断层甲床移植或指骨钻孔后断层甲床移植。9例指骨外露面积大于5 mm×5 mm,行邻指筋膜瓣复合断层甲床移植。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甲床成功重建。其中11例指甲无畸形,4例指甲轻度畸形。所有指甲再生无疼痛发生。供区无感觉功能障碍、外观异常。结论运用单纯断层甲床移植或结合邻指筋膜蒂瓣可有效治疗伴指骨外露的各类型甲床缺损。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指骨外露 断层甲床移植 邻指筋膜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面外露内置物的保全和创面修复临床策略。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8例伴有内置物外露的术后创面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0~73岁。患者中2例腹部外伤术后腹部补片外露,2例颅脑术后钛板外露,3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例颅脑术后脑脊液引流管外露。入院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在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尽快行创面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0.5 cm~6.0 cm×5.0 cm。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直接封闭,其中1例直接缝合;1例创面局部填充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后直接缝合;2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分别为10.0 cm×8.0 cm、12.0 cm×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行持续VSD治疗,待创基情况改善后,1例患者创面逐渐愈合,1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2例患者创面取大腿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并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患者术后皮片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创面封闭,内置物全部保全。随访1~3年,所有患者修复创面均无复发。结论针对伴有外露内置物的术后慢性创面,在彻底清创后,可通过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Ⅰ期封闭清洁创面;组织缺损比较大、感染比较重的创面可先行持续VSD治疗,Ⅱ期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创面,从而实现保全内置物和修复创面的治疗目标。

  • 标签: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内置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电击伤致骨外露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通过对病人的前瞻性治疗和回顾性观察,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电击伤骨外露早期骨髓创面植皮,可最大程度保留指(趾)的长度,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电击伤骨外露后,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坏死。早期骨髓创面植皮,可有效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明显缩短病程,减少截指(趾),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

  • 标签: 骨髓创面植皮 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一期修复头部深度烧伤所致头皮缺损和颅骨外露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共收治13例严重烧伤后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电击伤9例,癫痫发作昏迷后柴火烧伤头部及煤气中毒昏迷后颞顶部煤炉灼伤各2例。头皮缺损面积3cm×5cm~7cmX15cm,颅骨外露最小3cmx2cm,最大12cmX60cm?5缁魃嘶蛏疃壬丈撕?1—6月余,创面清洁换药后,无明显创周炎,术中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并缝合固定。肾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于头皮帽状腱膜下层,其切口位于预扩张皮瓣的远端,剥离范围距离创缘不小于2cm。注水扩张时间为I~3,扩张器埋置1—3只,注水扩张总容量260—850ml,扩张额外皮肤面积为缺损面积的1.5~2倍。术中将外露坏死颅骨外板予以清除;或者在颅骨外板上钻孔,等待肉芽生长后,再行预扩张皮瓣覆盖。将扩张器取出后,将皮瓣和腔隙内形成的纤维膜切断,以利于皮瓣延伸和转移,并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扩张部位无1例发生感染;有1例预扩张面积不够,经头皮总动员覆盖头皮缺损创面;其中1例坏死颅骨清除不彻底,形成枕部窦道,经再次手术,清除死骨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手术,修复枕部窦道;1例颞骨外露创面经接力扩张修复。术后头皮毛发生长如常。结论电击伤等所致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创面,完全可以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形成的头皮预扩张皮瓣进行一次性美容修复,无须II期解决秃发畸形问题,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点,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电击伤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