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9 年 1—12 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 88 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弹性现状及其一般资料,分析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平均分为 (60 . 87±8 . 53) 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坚韧 (36 . 75±5 . 49) 分、自强 (17 . 63±4 . 72) 分及乐观 (8 . 71±2 . 69) 分 ; 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肿瘤分期及化疗疗程均为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 (P < 0 . 05) 。结论影响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转变医学模式,采取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 作者: 杨智冉 林育林 张珏 马茹 李曌 蒋茜 赵洪禹 杜雪梅 李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200 μL剂量接种于裸小鼠腹腔,建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MPM裸小鼠皮下瘤及腹腔瘤模型,皮下瘤模型接种第20天成瘤,第20~29天为缓慢生长期,第30~57天为快速生长期。根据接种瘤细胞剂量(100、200 μL)及解剖时机(接种第14、69天)不同,腹腔瘤模型成功模拟了MPM临床早、晚期。MPM模型肿瘤组织HE染色为上皮样间皮瘤,肿瘤侵袭肝、脾、胰腺、肠系膜等脏器。免疫组织化学示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WT1、Ki-67阳性。全外显子测序PDX模型及患者肿瘤组织分别发现26、36个较高频率基因突变,模型和患者共有基因突变21个。结论建立MPM的PDX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的生物学特征,可为后续的MPM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 标签: 间皮瘤 模型 动物 外显子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痰液性状初步判断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及选择相应抗生素的准确性,分析患儿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等与痰培养阳性率、多重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为观察对象,经鼻取患儿下呼吸道痰液记录其性状并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入院初期及住院3~4 d后抗生素调整情况,分析年龄、住院时间等对疾病恢复的影响。结果3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痰培养阳性110例,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与痰培养阳性者比较,黏白痰及黏黄痰组,痰培养阴性者初次用药准确率高(黏白痰64.4%,黏黄痰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P<0.01)。入院前病程长短在病原菌阳性率、多重耐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长短在病原菌阳性率(住院时间≤7 d为24.7%,住院时间>7 d为48.1%,χ2=17.66)、多重耐药率(住院时间≤7 d为13.9%,住院时间>7 d为35.1%;χ2=5.4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个月组48.1%,>6~36个月组28.3%,>36个月组25.0%,χ2=13.64,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准确率与痰液性状及痰培养结果有关,黏白痰及黏黄痰组的痰培养阴性者初次用药准确率高,一旦明确病原菌,更换敏感抗生素的概率增加。病原菌阳性率和多重耐药率与住院时间、患儿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数量性状 颜色 呼吸道感染 集落计数,微生物 抗菌药 时间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物性状量化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和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以数字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食物形态进食,试验组则予以食物性状量化进食。分别比较两组误吸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变化情况、营养状态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试验组误吸、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物性状量化预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和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及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卒中后吞咽障碍 误吸 卒中相关性肺炎 食物性状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