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发病6h内的"治疗窗",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早期的治疗包括降纤(代表药物为东菱克栓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奥扎格雷钠疗效优且安全可靠,纤溶酶是新一代溶栓抗凝药物;进展型脑卒中的治疗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本文还就各种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缺血半暗带 治疗窗
  • 简介:本文阐述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发病6h内的"治疗窗",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早期的治疗包括降纤(代表药物为东菱克栓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奥扎格雷钠疗效优且安全可靠,纤溶酶是新一代溶栓抗凝药物;进展型脑卒中的治疗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本文还就各种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缺血半暗带 治疗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心肌梗死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动态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近期好转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好转出院时有73.33%(11/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致残。结论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可不典型或被原发病掩盖,容易漏诊。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跟踪,对做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肌坏死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评估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心电图表现。结果本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98例(61.25%)患者出现有一项或多项心电图的改变,其构成比为ST段压低28例(28.57%),T波倒置30例(30.61%),异常Q波12例(12.25%)和ST段抬高28例(28.5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1例感染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因素与意识障碍程度、年龄等有关;结论年龄大的病人、危重病人、昏迷者、存在延髓性麻痹及合并、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病及既往卒中史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者。结论控制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丁苯肽治疗,并以39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丁苯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 标签: 丁苯肽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4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干预,7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2周内复发为5例,复发率为6.41%;治愈有71例,治愈率为91.02%。结论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愈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纳络酮、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奥扎格雷钠与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显效率为67.27%,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率为47.27%,总有效率为8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NHSS评分从(27.18±6.55)降至(14.49±3.32),对照组患者从(28.32±6.14)降至(19.93±3.74),治疗组N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凝集率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纳络酮 疏血通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类型,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早期溶栓治疗是减少脑组织坏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9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 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早期溶栓治疗 脑组织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并与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0例)对比,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效果满意,使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日1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日1次,均为14天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改善血粘度的作用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 标签: 脑梗 丹红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应激性高血糖(Hyperglycemia)多伴随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有关临床研究显示,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造成生理病理有害效应。其发生与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区域,病灶大小等有关,加重患者病情,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 简介:摘要我院地处高原,动脉溶栓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缺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13例脑梗死患者术前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无误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动脉溶栓具有创伤小、溶栓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西宁地区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期间的住院患者,上述患者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给予调脂药物、阿司匹林等,同时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200mk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10天。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NIH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闹跟死 尤瑞克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和常规药物与曲克芦丁脑蛋白联合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ES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曲克芦丁脑蛋白 急性脑梗死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5pna,日1次,连用15天,观察两组症状、生活能力状态、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途径。方法70例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联合组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血液流变学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常规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其ESS评分、Ba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外伤性 脑梗死 亚低温 急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