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高度异质皮肤病,以往在年龄、严重度、炎症模式等方面的分型较为成熟,而对不同部位皮损特征的关注较少。最近发现不同部位AD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表明不同部位皮损可能具有不同的炎症模式。因此本文提出AD部位异质的概念,结合生理条件下不同部位皮肤的细胞生物学和微生态特点,分析不同部位AD临床表现、多组学研究及治疗应答的特征,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AD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身体部位 微生物群落 转录组 治疗 异质性 炎症模式
  • 简介:摘要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和空间异质。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与肿瘤异质,从肝细胞癌异质特点、异质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微环境 肿瘤异质性 肿瘤进展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在血糖感知和稳态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胰岛间、甚至同一个胰岛内的不同β细胞在胰腺发育、胰岛结构、细胞形态和功能、分子标志物等方面均存在异质。β细胞异质可能是其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充分了解β细胞异质将有助于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岛β细胞 异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2年119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结果1199例患者中男性794例,平均年龄58岁;女性405例,平均年龄53岁。男性女性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在年龄分布曲线图中,男性于50~70岁间形成陡峭高峰;女性于40~70岁间形成平台状峰顶。随年龄段上升,男女比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60~70岁达顶峰(男女比率约等于3),在40岁前女性发病占优势。男性上部癌较女性相对多见(31.5%vs.18.8%),女性下部癌较男性相对多见(50.6%vs.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女性各部位肿瘤T3、T4期分布无差异(P〉0.05)。女性上、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总淋巴结数)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胃癌男女临床病理的异质表现明显,对胃癌多种易感因素差异性应答可能是男女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胃癌 异质性 性别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在起源、形态结构、功能、分子特征、类型、部位特异性、侵袭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重点综述NEN的异质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异质性 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异质是哺乳动物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无所不在的特征。即使在最佳的培养条件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是异质。在成体器官体干细胞也是,含有具有不同再生能力的自我更新细胞的许多亚群。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的后代也保留显著发育可塑性。像正常干细胞,癌干细胞(CSCs)显示出类似的显著表型和功能异质,并且子代表现多样可塑性。在这里,将讨论CSCs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下异质和可塑性。通过了解肿瘤干细胞和分化后代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案,防止肿瘤细胞的变异体能产生新的肿瘤和远处转移。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异质性 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细胞亚群分类及功能,探索上皮细胞向肿瘤细胞演化的轨迹。方法对2019年10月22日至12月16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5例喉癌组织、配对的转移淋巴结及3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70岁,使用Seurat软件分析上述组织的细胞亚群,功能富集分析探讨各类细胞亚群的生物学功能。运用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情况区分上皮细胞恶性与否,通过拟时序分析揭示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演变轨迹,并识别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经Seurat软件FindAllMarker函数分析得到过渡态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并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多重质控,共获得66 969个高质量单细胞,分为9个主要细胞簇: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髓系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细胞,前5类细胞簇分别有8、6、4、3和2类亚群。4个上皮细胞亚群(C0、C1、C2、C5)来源于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CNV水平和肿瘤细胞含量。拟时序分析发现上皮细胞演变轨迹为正常上皮细胞亚群C4向早期癌变细胞群C0转化,C0继续分化为3个主要恶性肿瘤细胞亚群C1、C3和C5。上皮细胞C0可能代表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群,功能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其高表达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免疫组化验证发现SFN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阐述了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和功能的多样,同时C0在肿瘤细胞演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喉癌 单细胞测序 肿瘤异质性 上皮细胞
  • 简介:法律文明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交互式运动,民族国家法律与国际通行法则相互作用,法律文化的异质与同构并行发展.在全球价值体系和利益格局调整中,法律文化异质显示出特别的能动作用,但这种能量发挥是有一定的法律限度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生成与实现.应在承认法律文化异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与传统、普遍与特殊的统一,通过法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 标签: 法律文化 异质性 全球化 品质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非酒精脂肪肝病的疾病谱广泛,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差异巨大,与遗传、表观遗传、种族、性别、年龄、饮食、运动、饮酒、肠道微生态、并存疾病,以及激素和代谢状态等危险因素的异质有关。重视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发病机制和临床异质的研究,有助于该病的分层管理和提高临床试验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代谢紊乱 酒精 肝硬化 自然史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炎症诱导损伤的主要介导者。中性粒细胞一度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同一种类白细胞,并且功能特点单一,寿命短暂,转录活性低,迁移至组织后不能回归血液循环。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循环或组织中的确存在表型及功能各异的中性粒细胞亚型。现对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和肿瘤发生时表型及功能异质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炎症 脓毒症 肿瘤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异质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内异质不但可以探索肿瘤进化过程,而且对结直肠癌患者面临的耐药和复发问题也有所帮助。但临床中存在多位点取样较为困难,肿瘤内异质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针对肿瘤内异质的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肿瘤内异质与进化的关系,肿瘤内异质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内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异质耐药的情况,通过实验室方法检测其耐药表型,提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方法对来自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D试验)进行筛选,并与仪器法检测的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情况进行比较,以明确红霉素异质耐药情况和调整相应的药敏检测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结果仪器法检出3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敏感株分别为20株(20/37)和40株(40/102),在同时用D试验方法检测的过程中发现D试验阳性菌分别为8株和18株,占仪器法红霉素敏感株的40%和45%。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红霉素异质耐药现象的菌株为12株,占仪器法红霉素敏感株的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仅发现1例红霉素异质耐药情况。结论在常规检测红霉素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时,仪器法可能会漏检部分异质耐药的菌株。建议常规使用纸片扩散法(D试验)与仪器法同时进行葡萄球菌的耐药检测,以鉴别红霉素的异质耐药,避免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错误使用。

  • 标签: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异质性耐药 D试验
  • 简介:摘要胆道恶性肿瘤被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转化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降期,从而有可能获得根治切除的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在临床特点、细胞起源、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致使其缺乏特异性高、有效好的转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型并选择个体化转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未来转化治疗无疑将朝着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胆道恶性肿瘤 转化治疗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KAN)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方法选择自2021年5月至8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一家系3例PKAN患者进行研究,该3例患者具有相同PANK2基因突变。对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表型以及DBS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Burke 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估量表(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异质:病例1发病年龄最晚,病程最短,主要表现为全身异常活动,强迫体位,无明显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最小,以交替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不自主运动为主;病例2和病例3的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病情渐进加重,表现为下肢跛行,肢体不自主扭转(病例3同时还有明显的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大,以协同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为主。DBS术后3例患者的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明显异质,其中病例1~3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BFMDR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8.1%、60.5%、43.2%,表面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2.36%、63.79%、72.25%。结论PKAN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型异质,且是DBS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隆异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70例ALL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3例、女77例,中位年龄17(2~80)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靶向检测52种ALL相关基因,将检出的基因突变位点根据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及同期流式细胞学结果进行克隆异质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以及预后价值。结果121例(71.2%,121/170)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8例(52.9%,18/3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2个及以上的克隆,而仅有23例(16.9%,23/136)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多克隆(P<0.01)。基因突变相关克隆异质分析显示,NOTCH1突变患者出现2个及以上克隆的比例较高(13/19)(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明显低于其他患者(χ2=10.330,P=0.016),而在儿童患者中,携带多个克隆患者的总生存期和EFS均低于其他患者(总生存期: χ2=7.974,P=0.047;EFS: χ2=10.860,P=0.013)。结论ALL作为一种高度异质血液肿瘤,克隆异质与其来源不同的淋巴细胞谱系以及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可进一步揭示疾病本质,评估预后风险。

  • 标签: 克隆,分子 遗传异质性 突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发生肿瘤异质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2020年间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接受PD-1单抗单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异质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χ2检验肿瘤异质发生率与临床特征间的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共计33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其中男性占52%,中位年龄52岁(16~82岁)。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2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1例。33例患者中有27%发生肿瘤异质(9/33),其中帕博利珠单抗的8%(1/12),特瑞普利单抗的38%(8/21)(P=0.107)。肿瘤异质病灶中位增大时间为1.73个月(95% CI为1.52~1.95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3个月(95% CI为1.81~2.79个月),无假性进展发生。肿瘤异质病灶基线大小为(0.54±0.38)cm,明显小于靶病灶基线大小(2.09±1.19)cm(P<0.001)。RECIST 1.1标准判定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7个月(95% CI为1.23~12.3个月),irRECIST标准判定的为9.77个月(95% CI为1.88~17.66个月),iRECIST标准判定的为3.33个月(95% CI为0.31~6.35个月)。结论肿瘤异质是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的常见情况,且出现早、进展快、疗效判定困难,需引起临床关注。

  • 标签: 黑色素瘤/免疫疗法 肿瘤异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DNA干系倍体异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归档蜡块,分别制备4μm、10μm的连续组织学切片,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DNA干系倍体值及其形态学参数。在4μm切片上测量细胞核DNA的平均光密度,在10μm切片上测量单个完整细胞核的体积。经细胞图像分析仪计算获得以单个完整细胞核体积为单位的DNA总量,以同一切片内正常淋巴细胞作为内参照,计算其DNA干系倍体值和异质率。统计学分析DNA干系倍体异质率与组织学分级、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AFP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DNA干系倍体异质率与组织学分级、瘤体大小、AFP表达水平有关联,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联。结论组织原位法分析肝癌DNA干系倍体异质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恶性度判定及预测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DNA干系倍体 异质性 组织原位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约70%新发现的膀胱癌为非浸润膀胱癌,但是单纯手术切除原发灶后有近70%患者复发,其中30%进展为浸润膀胱癌,浸润膀胱癌预后较差,是导致膀胱癌患者最终转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但其疗效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异质性 医学 单纯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克隆异质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靶向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65例AML患者的68种相关基因,将检出的基因突变位点根据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及同期流式细胞学结果进行克隆异质分析,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8例(81.4%)初诊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携带DNMT3A、NRAS和RUNX1突变患者出现2个及以上克隆比例显著增加(DNMT3A:χ2=15.231, P<0.001;NRAS:χ2=19.866, P<0.001;RUNX1:χ2=23.647, P<0.001)。不同年龄组间克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5, P=0.022),其中>60岁患者携带2个和≥3个克隆的比例增加。初诊患者与复发或继发AML患者间克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2, P=0.010),且患者多克隆的比例随预后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χ2=17.505, P=0.022)。而主克隆分析中,RUNX1突变标志的主克隆比例较高(χ2=4.527, P=0.033)。克隆异质与疗效相关分析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患者的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均远低于其他患者(OS:χ2=13.533,P=0.004;PFS:χ2=9.817,P=0.020),而在中危组患者中,克隆数目多的患者其PFS期显著缩短(χ2=10.883,P=0.01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S期和PFS期显著短于无克隆患者(OS:HR=3.296,95%CI 1.568~6.932,P=0.002;PFS:HR=3.241,95%CI 1.411~7.440,P=0.006)。结论克隆异质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示其耐药性、难治及侵袭,可进一步用来评估疗效和AML中危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克隆异质性 基因突变 白血病,髓样,急性 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