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观察和实验及其设计、相关的概念和内涵仍然模糊,影响着研究设计的正确认识及因果推断有效性的判断。本文借用物理学的相变概念,结合因果思维与因果图,首先建立了事物的属性及其状态、事件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接着识别了两种现象获取方式——人为观察和人为实验之间相反的因果结构,及其与暴露的干预、分配在因果推断研究中受各自的因果机制影响;最后,识别了干预系因果概念,是自然因果律基础上联系已知的现象和/或需经测量而获得的现象之间的核心纽带;基于此分析了研究设计二分类的策略,以干预法和非干预法的分类更为清晰。观察和实验提供了所有科学知识的基础,应是内涵统一的概念。基于因果律及其测量过程可能是实现研究设计精准分类的最佳选项之一,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因果思维 观察 实验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是对一定数量的人群进行特征描述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果推断。研究人群的形成是其第一步。本研究以观察性研究为例,首先定义个体截面和人群截面,并阐明其测量需满足的3个假设:属性真实值随时间保持不变,属性变量间互不干扰,个体间互不干扰;接着指出因果推断研究应以待定因(或暴露)的发生或状态开始的时间为标准进行统一;最后,基于人群截面的双重角色,提出人群的因果推断研究可分为2类:历史重建研究和探索未来研究,并初步梳理了研究设计框架、估计的效应及设计间的关系。从因果思维角度探讨研究人群的形成过程,可为明确因果推断研究设计类型奠定基础,选取合适的效应估计进行因果推断,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因果思维 研究人群 因果推断 横截面 纵向 研究设计
  • 简介:摘要基于变量调查(或测量)的共时性、统计学关联及幸存者偏倚等原因,横断面研究被认为不能进行因果推断,这是当前的"共识"。本文基于因果思维,借助因果图,首先明确定义真实截面和测量截面,并识别截面概念仅存在于理论的特性。实际横断面研究中,测量变量的共时性并不存在,而是无一例外地表现为非共时性时序,其实质上相当于测量变量间互为独立性假设,或不存在有差别错分偏倚。类似于累积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均为暴露和结局已存在或发生后进行的测量,这种测量相当于对变量值的历史重建或"考古"。这类研究进行因果推断的共性前提条件之一是,测量变量与其历史变量间必须存在着因果律。测量变量均为真实变量的替代者,测量变量间的时序在因果推断上并不重要。应加强对横断面研究分析性角色的认识。

  • 标签: 因果思维 截面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切除术后形成胆道结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抽取我院6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胆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26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胆囊指标变化并进行因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囊空腹容积明显增大,胃切除手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者占78.9%,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者占68.6%。胆结石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与对照组比较存有明显差异。结论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胃切除手术导致胆道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是术后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胃切除术 胆结石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2资料摘要

  • 标签:
  • 简介:医疗纠纷赔偿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新的《侵权责任法》增加赔偿内容,并提高赔偿标准,对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成为医患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文从医疗损害中因果关系的两大特点出发,探讨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对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进行阐述,并就因果关系的免责论述。

  • 标签: 医疗损害 因果关系 认定 免责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冰冻切片制备过程中,如果冰冻速度缓慢,将导致组织内的水份结晶膨胀,破坏组织结构,出现多孔和丢失的细胞,细胞中出现大量空泡样改变,即通称“瑞士奶酪”现象,这将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为了获取细胞、组织形态不被冰冻损伤的组织切片,为术中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探讨“瑞士奶酪”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消除方法。方法通过本院病理科80例乳腺上皮恶性肿瘤样本切片分四组的实验性分析,确定出可应用的冰冻速度参数范围。结果第1组20例最终温度-20℃条件下,经过2’28”自然冻结(未开启冷冻台),损伤率100%,即20例样本全部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2组样本先放置冷冻台,而后再开启冷冻台,最终温度降至-40℃,经过1’30”冻结,损伤率30%,即20例样本有6例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3组先开启冷冻台,它的温度达-40℃再放标本,经过1’21”冻结,损伤率为5%,即20例样本有1例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第4组先开启冷冻台同时开启冷冻加速,它的温度-40℃,放组织标本,经过53”冻结,损伤率0%,“瑞士奶酪”现象完全消失。结论实验分析验证了成因分析的判断,即影响冰冻样本组织形态的最重要因素是冰冻速度,而不是最终温度,快速完成冻结即可规避组织样本的损坏。只要加快冰冻速度,使组织内的水份没有时间产生结晶,就可以减少“瑞士奶酪”现象的产生。

  • 标签: 冰冻切片 瑞士奶酪形态 固态水 生物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微观粒子遵循着薛定谔的函数,所在的空间位置是一个概率,粒子之间的聚合性,也就是粒子波函数的叠加,累积到宏观物体时,量子效能消失,转而为经典力学。空间的延伸和放大,通过大量的叠加和复合,几率性变成了决定性,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从几率因果律到整体的因果。粒子之间的聚合性,也就是粒子波函数的叠加,是比较客观的条件,从现有的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到现代宇宙状况,形成现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而不形成那样的,是遵循某些定理还是根据概率形成,作为牛顿所述的第一推动力,在整体物质之外还有“上帝之手”,如果宇宙再次爆炸,我们的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还能有效,成为对世界的认识。

  • 标签: 因果律,量子关联,并协原理,波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果关联图在降低膀胱冲洗堵管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4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膀胱冲洗过程中应用因果关联图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冲洗治疗,观察两组的膀胱冲洗效果以及堵管率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冲洗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应用因果关联图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通过针对堵管的主要因素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与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冲洗堵管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因果关联图 膀胱冲洗堵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检验,目的是评估暴露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均可用于检验暴露因素和结局的因果关联。由于伦理或试验条件等因素影响,试验性研究有时会受到限制。临床研究中观察性研究占有很大比例,但观察性研究如果设计方案不严谨、混杂因素控制不好,则会影响观察性研究的有效性和研究价值。来自世界各国的35个杂志的47位编辑组成了特别小组,制定了《因果推断研究中混杂因素控制与结果报告指南》,给予了研究者很好的指导。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希望对临床研究者提供帮助。

  • 标签: 流行病学 因果关系 研究设计 混杂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睡眠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研究包含5个睡眠相关性状[睡眠时间(连续变量)、长睡眠时间(二分类变量)、短睡眠时间(二分类变量)、早睡早起睡眠习惯、经常性失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集与1个冠心病GWAS数据集。应用非独立工具变量异质性检测方法评估并排除无效工具变量,利用基于广义的汇总数据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估计睡眠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效应,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结果睡眠时间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联(OR=0.755,95%CI:0.658~0.867,P=6.68E-05)。短睡眠时间(OR=4.251,95%CI:2.396~7.541,P=7.51E-07)以及经常性失眠(OR=1.814,95%CI:1.346~2.446,P=9.25E-05)均会显著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而长睡眠时间以及早睡早起睡眠习惯与冠心病的因果关联不显著。结论睡眠时间以及经常性失眠与冠心病存在因果关联。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 孟德尔随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结肠炎因果关系。方法及结果通过近3年在社区全科医疗中对近10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经历,根据社区循证医学理论证实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结肠炎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异常精神心理因素 慢性结肠炎 二者间因果关系的探讨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车辆快速增长,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老年人机体素质相对于年轻人较差,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发生率极高,在法医病理学中全面和准确分析老年人死亡原因及因果关系分析,关系到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及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交通事故 老年人 法医病理学 司法鉴定 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证据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因果推断方法逐步引入到环境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中,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统计方法选择。观察性研究的复杂混杂偏倚问题是因果推断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的混杂因素识别与控制的各因果推断方法,旨在为我国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因果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因果律 空气污染 混杂因素(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不良饮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但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定量阐明具体饮食因素与健康结局的因果关联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因果推断的迅速发展为充分利用和发掘观察性研究数据,产生高质量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其中,因果图模型通过整合大量先验知识将复杂的因果关系系统可视化,提供了识别混杂和确定因果效应估计策略的基础框架,基于不同的因果图,可选择调整混杂、工具变量或中介分析等不同的分析策略。本文对因果图模型的思想和各种分析策略的特点及其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促进因果图模型在营养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因果推断 因果图模型 营养流行病学
  • 简介: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有着共同的经验哲学的思想基础.两者都需要通过剥离混杂因素来获得反事实.定量地进行因果推断存在随机化和非随机化的两大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随机化获得反事实.非随机化的传统则是通过因果推断模型去探讨并检验经验研究中的因果关联.由于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医药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中并不是完全适用,所以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模型值得借鉴.主要介绍工具变量、断点回归设计和倾向评分方法.

  • 标签: 观察性研究 因果推断 中医药干预 断点回归设计 工具变量 倾向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