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许多人由于运动不足,而出现慢性缺氧的症状,如舌质变暗,口唇呈紫色。庄子时代,就将“吐故纳新”称为长寿不老的秘诀。腹式呼吸法为吸气时使膈肌收缩下移时,腹腔内器官因受压迫而使腹部膨胀,呼气时,膈肌舒张,腹腔内脏恢复原位。由于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伏,称腹式呼吸。当你用两手放在腹部就可以察觉空气吸入的状况。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法,适当锻炼有益健康。

  • 标签: 腹式呼吸法 缩肛运动 膈肌收缩 腹腔内脏 运动不足 慢性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娱乐运动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娱乐活动干预,于术前3 d开始干预至术后8 w。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变化;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采用本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WT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DS-A和HADS-D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娱乐活动方案的实施较优于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增强其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癌 围术期 娱乐运动 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动病习服计划中,通常采用在转椅上前倾躯体的方法来诱发运动病和科里奥力效应。由于呼吸放松机制被成功地应用于这些过程,我们研究了这些重复的自我躯体移动是否有可能引起过度呼吸并最终增加诱发运动病的风险。12名健康受试者参加试验。试验过程分四种条件:在基础测试条件下,受试者呈松弛状态坐在未旋转的转椅上接受检查;在过度呼吸条件下,受试者自愿做过度呼吸动作。另两种检测条件为:受试者在未旋转的转椅上(静止一倾斜条件)和旋转的转椅上(旋转-倾斜条件)分别有节奏地前倾躯体。在全部检测条件下,检查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心率、潮气量、终末CO2排出量、呼吸频率)。在12名受试者中,有9人因发生了中度的恶心,不得不在试验开始后不久就终止了旋转一倾斜试验。除了心率在旋转-倾斜试验中变化显著外,其他生理参数在静止-倾斜试验和旋转-倾斜试验中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显著变化。在过度呼吸中观察到生理参数有显著变化,而在恶心发生时没有观察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科理奥力效应发生期间,过度呼吸不是诱发恶心的主要原因。在针对科理奥力刺激的飞行员习服计划中,没有必要检测心血管和呼吸参数。但是,对习服训练不起作用的人员,我们建议对呼吸参数应给予重视,因为某人在基础检测条件下,确实发生了过度呼吸

  • 标签: 过度呼吸 运动病 习服 健康受试者 倾斜试验 心血管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阻力呼吸运动对特勤疗养员肺活量影响。方法以某疗养院住院特勤疗养员为研究对象,按病史分为健康组、呼吸疾病组、其它疾病组。采用讲座和阻力呼吸运动锻炼形式进行健康干预,分别在入院和2周后进行肺活量检查。结果特勤疗养员经过阻力呼吸运动健康干预后肺活量显著高于入院时,干预前后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阻力呼吸运动对肺活量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阻力呼吸 肺功能 疗养员
  • 简介:摘要:“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属于人体生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将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人维持生命体征的关键生理过程。由于人体的呼吸运动较为复杂,涉及较多的器官,在教学上具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联性,然后详细阐述“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生理学 教学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PD患者联合应用深呼吸操与呼吸训练器在呼吸训练护理中对其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4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得到明显提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采用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对COPD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呼吸训练护理 深呼吸操 呼吸训练器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腹式呼吸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现状,为提升运动表现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阅读专业书籍,查找相关中文及外文文献,全面了解腹式呼吸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并对目前腹式呼吸提升运动表现的研究作出分析及展望。结果核心区稳定性决定运动表现,腹式呼吸能有效锻炼到核心区肌肉—膈肌,而一般的核心训练方法对膈肌针对性不强。结论腹式呼吸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

  • 标签: 腹式呼吸 核心 腹部 膈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患者接受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与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以按入院时间单双号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作为探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比组给予单纯有氧运动,实验组给予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的实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呼吸功能的加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方法及对其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文将以我院2021年04月-2022年09月期间收治的82例PA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信封法分组。研究组(n=41)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n=41)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运动耐力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FVC、VE检测值对比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VE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测量值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综合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COPD患者110例,病情程度为轻度或中度,统计患者入院当天的日期,双号共55例,实施有氧运动,为有氧组,单号共55例,实施有氧运动联合呼吸康复护理,为呼吸组,护理6个月后探究效果。结果:呼吸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有氧组对应指标(p

  • 标签: COPD患者 有氧运动 呼吸功能 呼吸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之间进行本研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研究样本选择,共选择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以传统的训练干预方案为主,观察组则以呼吸训练干预的方案为主。分析两组患儿训练前后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训练前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数据相当,(p>0.05),而训练后对对照组之间数据相比数据较高,因此(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给予呼吸训练干预方案的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了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呼吸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立式呼吸操对社区 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 30例 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 COPD的康复预防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咨询、随访服务,其中实验组增加立式呼吸操训练。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 6周、治疗 12周后平衡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平衡能力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功能、耐力、平衡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立式呼吸操可以明显提高 COPD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平衡能力。

  • 标签: [] COPD,呼吸操,运动耐力,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呼吸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CT水平、IL-6水平、CRP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CT、IL-6、CRP水平无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水平变化比参照组更佳(P<0.05)。结论 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快速改善肺功能水平,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 标签: 呼吸运动康复 肺结核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呼吸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CT水平、IL-6水平、CRP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CT、IL-6、CRP水平无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水平变化比参照组更佳(P<0.05)。结论 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快速改善肺功能水平,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 标签: 呼吸运动康复 肺结核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对肺结核住院患者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6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呼吸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PEF、FEV1、FEV1%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肺结核住院患者肺功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缩唇腹式呼吸呼吸操联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30例慢阻肺患者,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缩唇腹式呼吸呼吸操联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MMRC评分、运动耐力水平明显更高(p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 呼吸操 反馈式健康教育 慢阻肺
  • 简介: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减少照射靶区呼吸运动造成相对于静止照射野的照射位移误差量。我们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以控制一块叠放在原加速器治疗床上的可移动平台,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时刻,使之能够在二维冠状平面带动患者的体位,实现对肿瘤靶区实施呼吸运动造成位移的实时反向跟踪运动。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建的算法,可以检测出在使用运动补偿系统前后,患者肿瘤靶区在冠状平面上呼吸运动位移量的大小,经过对比后发现,后者的位移误差量确实小于前者。使用肿瘤靶区呼吸位移误差补偿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缩减靶区的呼吸运动范围,在肿瘤精确放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对缩小计划靶区(PTV)范围以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TCP)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精确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 步进电机 机电一体化 反向跟踪 图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