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皮脊柱内镜凭借其手术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我国迅速普及,然而该技术通常在单一通道下操作,存在手术视野受限、器械活动范围小、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一个通道放置内镜并同时具备冲洗功能,另一个通道用于手术器械操作,与既往单一通道相比,具有手术视野范围更大、器械操作更灵活、学习曲线缩短、可使用术者熟悉的传统开放手术器械、术中透视次数更少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以及硬膜外脓肿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微创性 单侧入路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某PET-CT中心双通道单流向设计的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受检者及核医学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PET-CT各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符合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2mSv。结论双通道单流向PET-CT中心设计优势明显,该PET-CT中心正常运行时辐射环境是安全的。

  • 标签: PET-CT 辐射防护 监测
  • 简介:膀胱异物在临床较为多见,多数可经尿道膀胱镜下异物钳取出。但也不乏一些异物因过粗、过长、过尖等不易经尿道取出,需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取出,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和留下永久的疤痕。近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双通道法处理了1例复杂膀胱异物患者,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自慰时将长约85cm的电线放入膀胱内,3d后因“排尿不畅伴尿痛、血尿3d”收入我科。腹部平片(KUB)提示:膀胱内异物(图1)。

  • 标签: 膀胱异物 异物取出术 异物钳 排尿困难 膀胱尿道镜 输尿管开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双通道方式减轻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刺激反应。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剂型为10mg/50ml,抽取50ml注射液接于专用微泵持续泵入,治疗组以每4小时在双通道间交换尼莫地平通道一次,对照组以固定通道泵入,观察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引起患者血管刺激疼痛程度及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明显减少,且患者刺激疼痛及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双通道方式能明显减少更换部位次数,减轻患者血管刺激疼痛感,从而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静脉双通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血管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血管活性药物双泵双通道续药方法。方法:随机将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患者80例分为各40例的2组,对照组为传统续药,观察组为双泵双通道续药,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续泵后不同时间段收缩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采取双泵双通道续药,可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 血管活性药物 双泵双通道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症(LSS)实施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主要共62例LSS病例,试验起始于2020.01内,终止于2022.12内。所有病例均实施UBE治疗。观察术中并发症、治疗优良率、手术及住院用时,对比手术实施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评分变化。结果:本组62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用时(55.22±10.56)min,住院用时(5.33±2.15)d;治疗优良率90.32%(56/62);术中仅2例硬膜破裂,发生率3.23%。患者术后2d及1、3个月时ODI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LSS实施UBE治疗具有减压彻底、操作灵活、视野清晰、微创等优势,既能改善腰椎功能,又能减轻术后疼痛,可进一步尝试和借鉴。

  • 标签: 腰椎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1病例资料1.1患者基本资料男,69岁,H:170cm,W:69kg。因"进展期贲门癌化疗后3周"入院。术前行"紫杉醇+表柔比星"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后评估:PR。入院查CEA、CA199、AFP均正常。术前诊断:进展期贲门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ycT3N1M0。1.2术前影像资料见图1、图2。

  • 标签: 近端胃癌根治术 空肠间置 胃生理功能保存 手术视频
  • 简介:基层综合医院由于处在医疗行业人才竞争的劣势地位,医院各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主任的学术、教学和经营管理水平,导致亚学科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制约因素。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医院各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医院运用“职业双通道模式”培养亚学科人才,既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又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职业双通道 亚学科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近端胃切除的患者进行消化道双通道吻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胃底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进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瘫,吻合口漏以及营养不良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瘫的概率,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 UBE)在腰椎疾患围手术期病人中的护理。方法:本项目拟选择30例经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的腰椎疾患病人,按照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评价,将两组护理前后SAS、 SDS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和 SDS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通道交替互补教育模式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6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 30例,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 30例,用双通道交替互补教育模式干预。对比两组饮食知识掌握度、肾病饮食依从性评分及血清钾指标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在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及肾病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 0.05);护理前,两组血清钾指标差异不明显( P> 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清钾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双通道交替互补教育模式的护理,能提高患者饮食知识水平以及饮食依从性,患者血清钾指标改善,可应用。

  • 标签: 血透 双通道交替互补教育 饮食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究全腹腔镜下双通道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治疗临床可行性及价值。总结双通道重建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评估手术后患者康复状态。术后观察了解 双通道重建的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术后消化道造影结果,观察胃肠排空时间,术后内镜评估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 淋巴结数、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双通道组消化道重建吻合时间[( 32.7±6.75) min vs. ( 37.5±4.08) min]、术中出血量[( 85.±15) mL vs. ( 80.25±19) mL]、淋巴结清扫数量[( 25.00± 5) 枚 vs.( 26.±5) 枚]、术后排气时间[( 5.20±1.65) d vs. ( 4.3±2.09) d]及术后住院时间[( 11±3.5) d vs.( 15± 5) d]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 1 /18) vs. 32.7%( 6 /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平均随访( 24) 个月,双通道组出现肠梗阻 1 例( 4.2%) ,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传统组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2 例 ( 8.9%) ,营养不良 5 例( 21.9%) ; 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全腹腔镜双通道吻合法较开腹吻合法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术后患者均无反酸、烧心等反流表现。术后 1 个月每日餐次 5 ~ 7 次,平均( 5.8±0.8) 次,此后餐次逐渐减 少; 术后 1 年,每日 3 次正餐外简餐 1 ~ 2 次,正餐餐次进食量估测为患病前的 80% ~ 90%。术后 1 个月行消化道造影,造影剂 均经过两条通道,18例以空肠途径为主,2例以残胃十二指肠途径为主。术后 1 年例行胃镜检查,发现 1 例反流性食管炎( A 级) 。15 例于开腹双通道手术消化道重建( 传统组) 。

  • 标签: 双通道    近端胃癌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同时选择回顾分析法和对照分析法,回顾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行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患者100例,将其视为本文研究对象,依照正式入院进行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时间顺序中的前者为本文对照组,时间顺序的后者为本文观察组。将具有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治疗互相独立的实验对象分配到对照组(50例),将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观察组(5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是否加强手术与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治疗,取得了差异性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比较高,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文研究实践和相关的数据结果中能够发现,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理想,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起到提升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单边双通道 脊柱内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UBE或UE进行ULBD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男36例、女46例;年龄(63.3±7.5)岁(范围47~81岁)。UBE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3.2±7.6)岁(范围47~81岁);UE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3.5±7.5)岁(范围48~80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第1天、7天、1个月和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计算手术前后的硬膜囊面积、入路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角度、盘黄间隙减压率和骨性侧隐窝减压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组手术时间为(63.1±7.0)min、住院时间(3.9±0.9)d;UE组分别为(61.2±6.2)min、(3.7±0.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P=0.195;t=1.24,P=0.217)。UBE组的腰腿VAS由术前(7.19±0.97)分降至术后第1天(3.43±0.63)分、第7天(1.71±0.60)分、1个月(1.33±0.48)分和6个月(1.36±0.48)分(F=352.29,P<0.001);UE组的腰腿痛VAS评分由术前(6.85±0.89)分降至术后第1天(2.45±0.75)分、第7天(1.75±0.59)分、1个月(1.33±0.47)分和6个月(1.28±0.45)分(F=291.44,P<0.001)。术后第1天UBE组的腰腿痛VAS高于UE组(t=6.41,P<0.001),术后第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6)。UBE组的ODI由术前66.62%±4.98%降至术后1个月21.81%±2.61%和6个月11.62%±2.31%(F=1991.35,P<0.001);UE组由术前64.35%±5.16%,降至术后1个月22.85%±3.26%和6个月11.15%±2.86%(F=1931.18,P<0.001)。术后UBE组的硬膜囊面积为(135.1±10.0)mm2大于UE组的(120.9±10.4)mm2(t=6.30,P<0.001)。术后UBE组的入路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角度为69.3°±4.9°小于UE组的94.3°±4.1°(t=-25.00,P<0.001)。两组同侧的盘黄间隙减压率分别为39.0%±3.0%和38.7%±3.3%(t=1.52,P=0.134),对侧分别为41.6%±3.3%和22.8%±3.2%(t=26.32,P<0.001)。两组同侧的骨性侧隐窝减压率分别为70.0%±4.8%和59.3%±3.9%(t=15.64,P<0.001),对侧分别为73.0%±3.4%和48.4%±4.3%(t=28.86,P<0.001)。UBE组同侧盘黄间隙减压率及骨性侧隐窝减压率与对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174;t=-1.72,P=0.096),而UE组同侧的盘黄间隙减压率及骨性侧隐窝减压率均大于对侧(t=28.51,P<0.001;t=13.95,P<0.001)。结论通过UE和UBE行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UB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优于UBE;而UBE能够更好地保留关节突关节,在影像学上减压效果更佳。

  • 标签: 脊柱 腰椎管狭窄 减压 椎板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双通道尿激酶溶栓法对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短期复通率及安全性的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共52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7例。试验组采用流入段动脉端穿刺及静脉血栓体内穿刺,以下简称双通道,同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静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比较2组患者内瘘复通时间、溶栓不良反应、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早期(2 h)复通率92.6%(25/27),高于对照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389,P<0.05);2组患者栓塞部位、通路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989、0.277,P>0.05);2组患者皮下淤血、穿刺点渗血、穿刺损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88、0.003、0.944,P>0.05)。结论双通道尿激酶溶栓法在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具有早期(2 h)复通率高、溶栓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的特点。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双通道尿激酶溶栓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被迅速发展起来,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用其独有高效,快速分离特点,成为物理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中重要分析工具。因此对仪器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就成为能否用好这台仪器关键所在,文章简要例举仪器气相色谱仪7890A在日常使用中常见故障,简单阐述其解决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 日常维护 故障排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同一椎弓根内置入2枚不同通道螺钉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放射科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00例腰椎三维CT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椎弓根的松质骨宽度(cancellous bone width,CBW)和松质骨高度(cancellous bone height,CBH),根据椎弓根直径不同选择不同的椎弓根螺钉和翻修螺钉,模拟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后再置入1枚翻修螺钉,统计在不同腰椎节段椎弓根内置入双通道螺钉的成功率,并测量翻修螺钉的头倾角度和外展角度。结果L1~L5节段的CBH分别为(10.94±2.22)mm、(9.76±1.82)mm、(9.47±1.77)mm、(8.71±1.52)mm和(8.66±1.62)mm,呈逐渐减小的趋势;L1~L5节段的CBW分别为(5.01±1.61)mm、(5.48±1.69)mm、(6.95±1.79)mm、(8.58±1.85)mm和(11.72±2.25)mm,呈逐渐增大的趋势。L1~L5椎弓根成功地规划了57.2%的双通道螺钉固定,L1椎弓根双通道螺钉置入成功率为100%、L2椎弓根为93.2%、L3椎弓根为79.8%、L4椎弓根为27.6%、L5椎弓根为11.0%,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椎弓根松质骨宽度(CBW)的增大,成功率逐渐减小,即4.5 mm≤CBW<6 mm,成功率为91.3%;6 mm≤CBW< 7.5 mm,成功率为83.3%;7.5 mm≤ CBW< 9 mm,成功率为50.7%;9 mm≤CBW<10.5 mm,成功率为19.3%;CBW≥10.5 mm,成功率为15.6%。翻修螺钉的置钉角度:L1~L4的头倾角分别是9.73°±3.96°、9.57°±4.58°、9.13°±4.11°、6.10°±3.00°,外展角分别是9.57°±3.85°、8.76°±4.83°、6.61°±4.93°、5.03°±5.8°,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L5的头倾角为28.42°±6.06°,外展角为150.58°±2.08°。结论椎弓根松质骨宽度与椎弓根双通道螺钉固定的成功率有关,术前测量CBW对椎弓根双通道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模拟置钉为椎弓根双通道螺钉的临床应用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腰椎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摘要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是指通过后路单侧两个小切口分别建立经皮观察和操作通道,观察通道内放置内窥镜监视手术视野,操作通道内放置操作工具用于椎管内外手术操作。双通道分离的特点使该技术区别于同轴内窥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灵活方便、手术器械要求相对简单等优势。近年有关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在脊柱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报告逐渐增多。手术适应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内镜下椎体间融合以及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等;手术节段也从腰椎逐渐扩展到颈椎和胸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手术效果而受到关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和康复过程快等优点,镜下手术视野范围大,结构辨认清晰,接近开放手术,学习曲线相对平缓。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优势,但神经损伤、术后下肢麻木等并发症仍屡见报道。熟练单边双通道技术操作流程、掌握镜下局部解剖层次、把握镜下椎管内手术操作细节等对成功应用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各种腰椎疾患至关重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