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间接收的高血压患者32例,将其纳入研究组中,同时纳入同时间段接收的体检人员32名,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顺应性
  • 简介:摘要腹腔顺应是腹腔高压以及腹腔间隙综合征相关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可显著影响腹腔、胸腔、颅腔和下肢骨筋膜间室,腹腔顺应降低和腹腔内容积增加可导致腹腔内压升高。本文系统阐述腹腔顺应等相关概念,介绍腹腔顺应的测量,其对腹腔内外器官灌注、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并阐述了腹腔顺应调节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顺应性 腹壁紧张度 腹腔高压症 腹腔间隙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大动脉顺应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64例MS患者和56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测定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用B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MS患者C-FPWV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9.7±1.4)m/s与(7.9±1.3)m/s,P〈0.01];MS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0.77±0.12)mm与(0.66±0.14)mm,P〈0.05]。Peasion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年龄、腰围、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酯、PWV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9,r=0.31,r=0.29,r=0.23,r=0.28,r=0.32,r=0.31,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1);脉搏波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脉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IMT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2,r=0.29,r=0.26,r=0.24,r=0.28,r=0.34,r=0.31,P〈0.01),与体重呈正相关(r=0.19,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结论MS患者C-FPWV及内-中膜厚度均明显升高,已经存在大动脉顺应的减退;MS患者的大动脉顺应的变化与年龄、血压、肥胖及血脂紊乱有关,且C-FPWV与内-中膜厚度有明显的相关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顺应性 脉搏波速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顺应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PP≤40mmHg组(PP1)25例,40mmHg〈PP≤60mmHg组(PP2)33例和PP〉60mmHg组(PP3)29例,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及心脏各指标。结果PP3组与PP1、PP2组比较,颈动脉紧张度与扩张明显降低,而僵硬度明显增高。PP3组较PP1和PP2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增加。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室内径(L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LVM)与颈动脉紧张度呈负相关,而与颈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PP与颈动脉顺应密切相关。PP升高,颈动脉顺应降低,心肌肥厚的发生率增加。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 肥大 左心室 血压测定 脉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顺应的影响。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待分娩的产妇15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分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减少产妇的不适症状,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有效的增加自然分娩的顺应,因此心理护理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后分娩过程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心脏二尖瓣环Ea/Aa、大脑中动脉PI的观察,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顺应的改变规律。方法选取100例50-59岁一期高血压患者,分别行肱动脉FMD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肱动脉FMD值、心脏二尖瓣环Ea/Aa值、大脑中动脉PI值。结果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值减低较其他两项检查阳性出现几率增多。结论FMD检查较其他两种方法更加灵敏,能够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病变,做到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FMD Ea/Aa PI
  • 简介:目的针对目前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造成的敏感性不足和需要血压校正的问题,找到一种对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的弹性减退更敏感且无需血压校正的指标。并设计一种适用于家庭和社区诊所的新型动脉顺应动态检测仪器。方法对动脉加压导致了透壁压减小和顺应非线性增加,同时也导致了脉搏波传递时间(pulsetransittime,Prr)非线性增大。基于示波法血压测量和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electricplethysmography,PPG)设计了检测仪器,实现了对肱动脉加压动态检测。并在不同透壁压下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进行测量。结果由高到低预设3个透壁压。即8.00、6.67、5.33kPa(60、50、40mmHg),加压所导致的高血压组PTT增量总体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7±2.1)、(8.5±3.2)、(13.1±3.5)ms,而对照组相应的总体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4±2.2)、(12.5±2.8)、(19.3±3.1)ms。在相同透壁压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透壁压的减小,虽然两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均增加。但两组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选择透壁压为5.33kPa(40mmHg)时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PTY40为更敏感的动脉弹性指标,它与收缩压负相关(r=-0.73,P〈0.01),与舒张压负相关(r=-0.54,P〈0.01),与脉压负相关(r=-0.49,P〈0.01)。结论虽然△PTT40具有明显的血压相关,但它是动态检测的结果,通过对动脉施加外在作用力,拉大了高血压中、低危险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组间统计学差异.能够更敏感地分辨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的动脉弹性减退,比较好地解决了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造成的敏感性不足和需要血压校正的问题。所设计的仪器操作简便,有望在早期的动脉亚临床病变的诊断及监测方面发挥作�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动态检测 示波法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梗阻膀胱顺应下降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梗阻膀胱顺应下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然是优于对照组的,P

  • 标签: 梗阻性膀胱顺应性下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高顺应膀胱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抽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BPH合并高顺应膀胱患者89例,采用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观察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与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残余尿量较术前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7%,5/44)低于对照组(28.89%,13/45),P<0.05。结论和TUPKP相比,HoLEP治疗BPH合并高顺应膀胱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利于缓解前列腺症状并改善逼尿肌功能恢复,安全较高。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高顺应性膀胱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一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3例(4眼)被试者,年龄22-31岁,屈光度-2.0D,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成长乐镜片、视特保大、中、小光区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结果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其次,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小;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最大,其次是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最小的是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成长乐镜片及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结论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与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周边屈光度 顺应性 近视
  • 简介:目的:探索肺源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患儿在不同呼气末正压(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时氧合功能和静态肺顺应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08-2015-06我院PICU住院的ARDS患儿73例,分为肺源ARDS组(ARDSp,35例)和非肺源ARDS组(ARDSexp,38例),分别在PEEP水平为0、5、10、15cmH2O时记录动脉血气参数PaO2、PaCO2、PaO2/FiO2和静态肺顺应。在肺保护通气治疗下比较二者在肺氧合功能和静态肺顺应之间的差异。结果:①随着PEEP的增加,2组患儿PaO2和PaO2/FiO2均呈上升趋势,且ARDSexp组PaO2和PaO2/FiO2均要高于ARDSp组,当PEEP=15cmH2O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PaCO2在不同PEEP水平无明显变化;③在同一PEEP水平时,ARDSp组静态肺顺应低于ARDSexp组,随着PEEP的增加,ARDSp组静态肺顺应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则呈上升趋势,二者在PEEP水平为15cmH2O时静态肺顺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肺源和非肺源ARDS早期患儿氧合功能,当PEEP=15cmH2O,非肺源ARDS较肺源ARDS氧合改善更明显,且能改善非肺源ARDS静态肺顺应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氧合功能 静态肺顺应性 呼气末正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顺应。方法:以我院一年内的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输注药物(2200例)应用中的不规范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规范用药率为51.91%(1142/2200),不规范用药率为48.09%(1058)。结果:临床输注药物的应用不规范性主要是体现在冲管要求、避光应用、立即应用等特殊性药物,冲管要求下不规范用药率为28.07%(297/1058),避光应用下不规范用药率为9.74%(103/1058),立即应用下不规范用药率为4.82%(51/1058);需要冲管输注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规范应用情况: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双管输注量(586例)较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不规范用药率最高,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不规范率为38.05%(223/586),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不规范率为21.16%(124/586),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不规范率为13.14%(77/586)。结论: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本身特性特殊,对于存在冲管、滴注时间以及配伍存在要求的药物,需要合理调整使用顺序,做好合理用药,提升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 顺应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亚型,可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OSAHS患者上气道顺应改变在其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均为主要因素。上气道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直接决定了上气道顺应的正常与否,相关的研究涉及肌纤维的组织学研究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上气道顺应改变的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顺应性 生物力学 组织学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学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的相关。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与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与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对不同类型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肺顺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共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不同手术体位肺动态顺应的检测情况。侧弯组患者术前仰卧位肺顺应为(34.6±10.0)ml/cmH2O,在采取俯卧位后其肺动态顺应降低为(29.2±7.7)ml/cmH2O,两者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在术前仰卧位的肺顺应为(40.7±8.9)ml/cmH2O。在采取俯卧位后的肺动态顺应降低为(37.1±4.1)ml/cmH2O,两者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条件下,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采取俯卧位,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肺顺应,缩短手术时间,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俯卧位 全身麻醉 机械通气 肺顺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第三代分节顺应全腹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用于食管恶性狭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8月因食管癌并吞咽困难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单双月进行分组,单月置入第三代分节顺应全腹膜可回收食管支架(分节食管支架组)、双月置入传统食管支架(传统食管支架组)。对比分析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1周、3个月患者生存率、吞咽困难改善率、体能状态改善率,术后3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内有12例死亡,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率为97.3%(179/184),传统食管支架组为95.9%(162/169)(χ2=0.544,P=0.461);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率为99.4%(178/179),传统食管支架组生存者为98.8%(160/162)(χ2=0.008,P=0.931);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者的体能状态改善率为31.3%(56/179),传统食管支架组生存者为27.8%(45/162)(χ2=0.502,P=0.479)。术后3个月内有55例死亡,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率为84.8%(156/184),传统食管支架组为84.0%(142/169)(χ2=0.039,P=0.844);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率为71.8%(112/156),传统食管支架组生存者为76.8%(109/142)(χ2=0.957,P=0.328);分节食管支架组生存者的体能状态改善率为43.6%(68/156),传统食管支架组生存者为43.0%(61/142)(χ2=0.012,P=0.912)。术后3个月内,分节食管支架组胸痛发生率、食管出血发生率、食管穿孔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分别为45.7%(84/184)、7.6%(14/184)、3.8%(7/184)、7.6%(14/184),传统食管支架组分别为60.9%(103/169)(P<0.05)、14.2%(24/169)(P<0.05)、8.9%(15/169)(P<0.05)、16.6%(28/169)(P<0.05)。结论第三代分节顺应全腹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用于食管恶性狭窄的疗效与传统食管支架相似,安全更优。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第三代分节顺应性全腹膜可回收食管支架 传统食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效以及对新生儿肺动态顺应的改善情况。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仰卧位通气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内患儿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道平台压、动态顺应以及气道阻力的呼吸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对其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肺动态顺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治疗 肺动态顺应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炎症、免疫及胸肺顺应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胸肺顺应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胸肺顺应,还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并提升免疫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布地奈德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患者男性,51岁,因"突发腹痛7h伴稀血便"于2010年2月24日凌晨人院.腹痛呈持续剧痛并渐加重,伴左季肋部、左腰部疼痛,呕吐3次,排稀血便10余次.有风湿心脏病、房颤病史10余年,4年前有脑梗塞史.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20~180次/min,律不齐;二尖瓣面容,痛苦貌不能平卧,腹肌软,中腹及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脾区及左肾区叩痛,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6~8次/min直肠指检指套染血.心电图:心室率快速型房颤.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肾动脉栓塞 同时性 脾动脉 快速型房颤 突发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