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所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前的桥梁学科,对局解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解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解教学特点,重点分析打造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以期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医疗人才。

  • 标签: 局解 创新实践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概念在解教学中的主要特征,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找出改善系统概念的有效性措施,如优化教学方式、深化整体与局部概念、增设多项教学环节及强化系统概念等,从而有效改进解教学效果。

  • 标签: 局解教学 深化系统概念 整体与局部
  • 简介:摘要:对卫生健康档案管理进行建设时,首先要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总结目前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卫生档案管理建设是医疗和公共卫生建设的基础。能够有效提升防治疾病水平和医疗水平综合发展的关键。完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加强人才技术建设。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整体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建设的问题合方案予以综述。

  • 标签: 卫生健康局 档案管理 建设 思考
  • 简介:摘要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FSGS患者预后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牵头,邀请在FSGS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学专家,聚焦近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系统性总结FSGS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就FSGS诊断与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 要: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管理不统一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专业的档案管理模式。所以为了找到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卫生健康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出并落实更加全面的管理策略,以此为大时代背景下卫生健康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一定帮助,以期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健康局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成人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FSGS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性较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桎梏。《成人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诊治专家共识》的出台将推动临床诊治规范化,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FN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对其分别实施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CT检查及联合检查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3.33%、96.67%,MRI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联合检查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73.33%(P<0.05)。结论 实施CT与MRI诊断FNH,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而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诊断FNH时,可采纳MRI诊断或联合诊断,其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CT 磁共振成像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灶性病变(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HCC组中,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高于CDFI(22例,P=0.033)。HCC组中,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高于CDFI(18例,P<0.001)。非HCC组中,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高于非HCC组(14例,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5.4%),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8和0.669,均P<0.05)。结论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单纯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康复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治疗。术后随访,复查MRI,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并对肢体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及康复治疗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共选择19例单纯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1例,男性8例,年龄3~44岁,平均17.7岁,均以肢体疼痛不适为主诉。术后患者均获6个月至1年随访,术后半年MRI与术前对比,均提示病变瘤体切除完整。所有患者VAS评分术后均较入院时下降,术前VAS评分为(4.84±2.32)分,手术后为(2.16±1.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关节稳定性、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恢复正常的生活,术前关节功能评分为(10.47±3.29)分,术后为(14.46±3.5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灶性的肢体肌内静脉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彻底切除,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防治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肌内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灶性病变(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HCC组中,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高于CDFI(22例,P=0.033)。HCC组中,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高于CDFI(18例,P<0.001)。非HCC组中,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高于非HCC组(14例,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5.4%),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8和0.669,均P<0.05)。结论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于肝脏灶性结节的治疗方法选择,需要依据准确的诊断,由于该性质是较为复杂的病理结构改变,且具有较多种类,诊断难度较高,使得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难度。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在肝脏灶性结节的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不断广泛,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进行增强,并分析与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同时采用特定的灌注方式进行外周部位或中心部位增强等方面综合判断病灶性质。为了准确进行结节性质的诊断,需要结合肝脏灶性结节的不同性质合理的选择超声造影灌注特点。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内灶性强回声不同类型的辨别以及在鉴别病灶良恶性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23例患者的264个具有灶性强回声的甲状腺结节的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将结节内灶性强回声分为大彗尾征、小彗尾征、微钙化、粗大钙化、边缘钙化及蛋壳样钙化6种不同类型,同时纳入相关超声征象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获得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及灶性强回声中有意义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预测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其中的临床指标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与结节病理良恶性间的关系。结果264个纳入研究的灶性强回声结节中,恶性结节219个(83.0%),良性结节45个(17.0%);恶性结节中除大彗尾征外,其他灶性强回声类型均出现,包括微钙化152个(69.4%),小彗尾征41个(18.7%),粗大钙化17个(7.8%),边缘钙化7个(3.2%),蛋壳样钙化2个(0.9%);良性结节包含所有灶性强回声类型:微钙化13个(28.9%),粗大钙化9个(20.0%),边缘钙化8个(17.8%),小彗尾征6个(13.3%),大彗尾征6个(13.3%),蛋壳样钙化3个(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良恶性病灶在年龄、血清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灶性强回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清FT4、低回声、实性、小彗尾征及微钙化是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6、0.026、47.656、9.032、7.925、12.767,均P<0.05);年龄及血清FT4与病灶病理良恶性诊断呈负相关(rs=-0.259、-0.156,均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为实性低回声且内部灶性强回声类型为小彗尾征或微钙化时高度提示恶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局灶性强回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铁死亡在阿霉素(ADR)诱导小鼠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眼球后静脉注射ADR建立小鼠FSGS,对照组于眼球后注射与ADR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0周、第1周和第8周分别检测两组小鼠尿白蛋白/肌酐(ACR)。实验第8周末,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分别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中固定,病理切片经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mRNA表达。结果第8周末,模型组小鼠ACR为(78.57±21.64)mg/mg,对照组小鼠ACR为(17.96±5.86)mg/mg,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肾组织PAS染色呈典型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表现,提示造模成功。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足细胞中线粒体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和膜破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GSH浓度显著减少[(6.49±2.63)mmol/L比(3.92±1.86)mmol/L],MDA浓度显著增高[(35.69±5.28)mmol/L比(73.36±12.47)mmol/L],PTGS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34±1.61)比(5.94±3.51)],均P<0.001。结论ADR诱导小鼠FSGS过程中存在铁死亡现象,提示铁死亡可能参与FSGS的发生。

  • 标签: 铁死亡 阿霉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肝脏灶性病变的诊断对于超声造影的需求性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肝脏灶性病变的病人共98例,参考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9人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则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后与原始病理结果核对以测得准确率。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研究组各项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匹配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诊断总准确率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超声造影检查 肝脏局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灶性脑动脉病致动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灶性脑动脉病致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15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方式,通过儿童卒中预后量表(PSOM)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预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患儿有无卒中复发。结果15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6.5岁(1.9~12.8岁);其中男7例,女8例。临床症状包括偏瘫12例,失语5例,头痛3例,癫痫1例。狭窄病变位于颈内动脉(ICA) C1~C7段5例,ICA C1~C7段+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中动脉(MCA)M1段1例,ICA C6~C7段+ACA A1段+MCA M1段7例,ACA A1段、MCA M1段各1例。15例患儿的梗死灶与动脉病变均位于同侧,其中左侧10例,右侧5例;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9例,额叶6例,颞叶5例,顶叶5例,岛叶1例,丘脑1例,其中8例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包含≥2个脑叶。入院时儿童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PedNIHSS)评分中位数为4分(范围为0~10分)。15例患儿急性期均采用扩容治疗,恢复期4例患儿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1例行临床观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3.5~58.4个月)。13例患儿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PSOM评分<1分),2例预后不良(PSOM评分为1分)。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动脉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儿童灶性脑动脉病是一类非进展性疾病,偏瘫为该病所致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动脉病变常见于颈内动脉,经恰当地处理后患儿的临床预后较好。

  • 标签: 卒中 儿童 局灶性脑动脉病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灶性脑动脉病致动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灶性脑动脉病致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15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方式,通过儿童卒中预后量表(PSOM)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预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患儿有无卒中复发。结果15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6.5岁(1.9~12.8岁);其中男7例,女8例。临床症状包括偏瘫12例,失语5例,头痛3例,癫痫1例。狭窄病变位于颈内动脉(ICA) C1~C7段5例,ICA C1~C7段+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中动脉(MCA)M1段1例,ICA C6~C7段+ACA A1段+MCA M1段7例,ACA A1段、MCA M1段各1例。15例患儿的梗死灶与动脉病变均位于同侧,其中左侧10例,右侧5例;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9例,额叶6例,颞叶5例,顶叶5例,岛叶1例,丘脑1例,其中8例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包含≥2个脑叶。入院时儿童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PedNIHSS)评分中位数为4分(范围为0~10分)。15例患儿急性期均采用扩容治疗,恢复期4例患儿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1例行临床观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3.5~58.4个月)。13例患儿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PSOM评分<1分),2例预后不良(PSOM评分为1分)。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动脉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儿童灶性脑动脉病是一类非进展性疾病,偏瘫为该病所致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动脉病变常见于颈内动脉,经恰当地处理后患儿的临床预后较好。

  • 标签: 卒中 儿童 局灶性脑动脉病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京郊地区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促进温室农业人员职业健康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依据京郊地区主要温室大棚农业区县生产特色和规模,分层随机抽取从事温室182名温室大棚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职业情况和自觉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分析自觉健康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京郊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1.6%(94/182),其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自觉问题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1%(53/182)和21.4%(39/182);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状况在不同户籍、性别、婚姻状况、工龄、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抽烟行为等变量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吸烟等因素均对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产生明显影响(P<0.05);混配或喷洒农药、工作场所饮食吸烟是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55、2.524,95%CI:0.503~2.210、1.107~5.755);男性是温室大棚农业人员自觉健康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OR=0.447,95%CI:0.234~0.852)。结论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其暴露机会,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和提高其防护意识,对于保护京郊温室大棚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温室大棚农业人员 自觉健康状况 农药 卫生习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肾移植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在移植早期即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5年的移植物存活率明显降低,本文将从肾移植术后复发性FSGS的概述、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预测FSGS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复发的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术(RFTC)在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8例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1)18例患者分别植入电极4~11根,平均(6.56±2.15)根;其中单侧植入6例,双侧植入12例,均准确植入预期靶点。SEEG监测显示额叶癫痫7例,颞叶癫痫8例,额颞交界区癫痫2例,颞枕交界区癫痫1例。(2)18例患者分别热凝电极2~9根,平均(3.43±1.47)根;热凝触点数9~42个,平均(17.38±9.20)个。热凝过程中诱发癫痫发作1例,热凝后发生暂时性精神症状1例,伴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脑区弥漫性水肿1例,无症状区域性脑水肿1例。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22.2%(4/18),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发生。(3)11例患者在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其中在热凝后1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1~3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3~6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6~12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均较RFTC前明显降低。7例患者在RFTC后进一步接受开颅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随访5~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SEEG引导下RFTC治疗可使灶性癫痫患者获得不同时限的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期,部分患者可达到癫痫发作的长期缓解。对SEEG引导下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者,进一步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术仍可获良好疗效。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立体脑电图 射频热凝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以癫痫性痉挛(ES)为主要发作形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提高对此类患儿手术及术前定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以ES为主要发作形式的患儿资料。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发作形式、病因、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方式、病理及预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儿手术效果。通过比较疗效良好(Engel Ⅰ)和疗效不良(Engel Ⅱ~Ⅳ)患儿的特点探索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25例患儿,其中男16例(64.0%),女9例(36.0%);起病年龄(0.81±0.68)岁,手术时年龄(2.98±1.63)岁,手术时病程(2.17±1.48)年。84.0%(21/25例)的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灶性发作(19例)最常见。所有患儿头颅MRI均有明确病变,11例(44.0%)累及1个脑叶,14例(56.0%)累及多脑叶或半球。最常见的病因为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3例),其次为发育性肿瘤(3例)。患儿均行切除性手术,其中病变切除3例,单脑叶切除9例,多脑叶离断3例,大脑半球离断10例。随访4.0~5.5年,1例失访,余24患儿中,EngelⅠ级18例(75.0%),EngelⅡ级2例(8.3%),Engel Ⅳ级4例(16.7%)。癫痫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者预后良好(P=0.006)。结论1.手术治疗对病灶明确的ES患者效果肯定。2.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可能提示手术预后良好。3.如ES有灶性起源的可能且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应尽早排查有无结构性病因。

  • 标签: 儿童 癫痫性痉挛 手术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