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胶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晶体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PaO2/FiO2、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aO2/FiO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胶体液治疗,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更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晶体液 胶体液 老年 感染性 休克 疗效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人体筋膜学角度来思考解读中医人体整体观,其中关于“筋膜与经络的整体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基本环节。经络遍布全身,无处不在;筋膜结缔组织则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从传统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实践以及众多的经络实验研究出发,并结合我们从事人体解剖学的长期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筋膜系统。那么,就让我们站在筋膜学的角度来解读整体观。

  • 标签: 整体观 筋膜 经络实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常体液与正常体液的血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6名志愿受试者根据4型体液理论分为四组异常胆液质A组,异常血液质B组,异常粘液质C组,异常黑胆质D组的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统计异常体液样品血常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小于其他组(P<0.05),B组血液质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大于A组(P<0.05),B组红细胞压积大于C组(P<0.05)。结论不同异常体液类型的血常规指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临床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异常体液 血常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的出入量进行实时地记录并统计,以动态反应病人的体液平衡状态,为治疗及处置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方法对记录的要素进行归纳,并设计成表格。结果实时动态体液平衡记录能及时反映病人的体液平衡状态。结论该表格可考虑在危重、大手术病人实施观察、护理时使用。

  • 标签: 体液平衡 记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液不合格的临床检查原因及对策。同时,对非标准医院100份体液样本的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 分析未能通过测试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关对策,导致体液不符合100标准,不正确的血液采样占总数的最高值。26.0%(26/100),其次是出血,凝血,混浊。后期检查,采血位置不当。对于每种类型的体液标准棒,引起不合适的测试的相关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提高测试结果和质量,以提高标准棒的不合适率。

  • 标签: 体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自动化和标准化对于体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液检验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传统的手工操作存在许多缺点,如人为误差、时间消耗和操作不一致性。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体液检验过程更加准确、高效和可靠。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执行样本处理、分析和结果解读,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干预,从而降低了错误的可能性。标准化的体液检验结果有助于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因此,自动化和标准化对于体液检验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继续推动体液检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应用。

  • 标签: 体液检验 自动化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双相血培养瓶检测血液和体液细菌培养结果,探讨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液和体液标本共计2235份,使用双相培养瓶对其进行细菌培养,一周后进行检测。结果在此次研究群体中,共检出细菌371份,其中350份临床意义阳性,有21份受外界污染。血液培养的检出率为12.5%,体液培养的检出率为18.9%,其他为14.6%。结论为了提高血液及体液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我们可以采用双相培养法,此种方法检测率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细菌培养 双相血培养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