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肥胖患者临床表现调查、肥胖文献的研究和治疗观察,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肥胖病机观点,认为肥胖的病机应是中气下陷、痰瘀内阻,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 标签: 肥胖 病因 中医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患者治疗中按照补中益气汤联合肛周局部注射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68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4例,进行补中益气汤联合肛周局部注射治疗)。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肛门坠胀评分、症状改善用时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肛周局部注射 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自拟汤剂便秘1号加味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 的效果。方法:从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患者60例,使用中医治疗脾虚气陷、润肠通便的中药与西医黏膜环切术(PPH)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身体症状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情况和身体症状评分都得到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长期便秘及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 加减治疗 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Patel等首次以金属网格板状的形式将钛网引入矫形外科,用于颚面骨重建与髋臼置换手术。一直以来,钛网常被用于治疗骨缺损,对钛网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塑形后将其填充骨块,并移植于目标区域提供支撑作用。1986年,Harms与Biedermann发明了第1件钛脊柱内置物,将其设计成椭圆网格状柱形体,作为一种脊柱垫圈,为植骨块提供支撑,该技术明显提高了脊柱植骨融合率,同时使得自体取骨产生的髂骨、胫骨或腓骨植骨块骨折或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陷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大气下陷型慢性心衰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76例大气下陷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38例,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进行升陷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恢复较好,P<0.05。结论:在治疗大气下陷型慢性心衰中,升陷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继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升陷汤加味 西药 大气下陷型慢性心衰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属“痿证”、“虚劳”、“痹症等范畴,西医治疗需长期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副反应大。姚家勇主任基于“大气下陷”理论,对重症肌无力进行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从虚出发, 以升陷汤为主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减少不良反应, 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势,其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大气下陷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姚家勇
  • 简介:摘要蜜蜡是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内部大量微小的气泡对照射光的反射与散射造成了其不透光的特性,单位面积内气泡越密集,蜜蜡越不透明,气泡的大小对蜜蜡的质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气泡直径越小,蜜蜡质地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蜜蜡中单个气泡直径范围一般在100nm-15μm,每平方毫米能达到几百到上千个,白蜜蜡最多可达上百万个,都呈浑圆状、均匀的分布在片状结构层内;本文通过对样品的测试对比,深度探析蜜蜡中气泡特征与品质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院前急救中紧急情况下气管内插管的应用经验,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及其临床资料从2009年我院在院前急救中对54例中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的紧急性气管内插管等措施。结果插管一次成功40例占74.07%,插管时间<2分钟,第二次插管成功12例占22,22%,插管时间<5分钟,第三次插管成功2例。54例中有45例占83.33%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进一步抢救后,全部存活,安全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9例占16.67%气管插管后未能恢复有效循环,而死亡。结论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中,必须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技能,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最快捷手段之一。

  • 标签: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压止血带术中使用情况,提出护理建议。方法选取本院手术患者作为样本,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止血带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护理满意度97.06%,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术中应严格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气压止血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中气压 止血带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压止血带能一定程度的阻断血液循环,肢体远端处于接近无血状态,使手术者能有更清晰的视野,从而手术更加利于操作,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目前气压止血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四肢手术1。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极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潜在的危险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在手术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宜的止血带,拟定合适的止血带压力,术中严格掌控使用时间,可以有效预防止血带所带来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在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上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脑卒中 气管切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结构及其耐药性。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进行研究,行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0例患者痰标本共分离出162株菌株,其中G+菌41株(25.31%)、G-菌113株(69.75%)、真菌8株(4.94%)。所分离出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情况。结论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且临床耐药率较高,需根据致病菌结构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气管切开术 并发肺部感染 致病菌结构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建立高级气道的应急能力。方法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总结救护车上气管插管的技术要点。结果2例患者均途中一次性插管成功,顺利建立高级气道,安全送达医院。结论掌握在救护车上气管插管的技巧,能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的几率,有利于尽早建立高级气道。

  • 标签: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高级气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如何减轻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气道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后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与气道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气道刺激反应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可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加了解检查项目情况,可降低操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检查效率。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 气道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