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仰卧臂屈伸训练中,如何通过改变凳子的角度来转移对肌肉的刺激重点。你的问题:我发现你在做仰卧臂屈伸时,有时在一个平板凳上进行,而有时却又在一个下斜板或上斜板上进行。这是否意味着一种角度要比另一种角度效果更好呢?

  • 标签: 三头 斜板 内侧头 健身者 训练形式 外侧头
  • 简介:<正>30分钟每次你所需要的全部练习时间。通过半小时户外健身路径的高效训练,你将获得理想的健康状态和强壮的体格。使用这套户外肱肌训练方案,会让你的肱肌变成硕大的马蹄形。要想获得粗壮结实的手臂,光有肱二肌是不够的,要知道肱肌占据了手臂体积的分之二。因此,如果你想要激增自己的大臂围度,那么最佳的途径就是科学有效地轰击自己的肱肌。

  • 标签: 三头肌 健身路径 练习时间 围度 侧移动 训练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肱肌双窗口入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肱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分析这一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价值。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现,骨折愈合时间为(2.69±1.56)个月,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为(115.45±12.50)°,治疗优良率高达95.00%(19/20),其中一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肱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能更好的显露术野范围,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和目的,改善患者预后及骨折部位的恢复。

  • 标签: 肱三头肌 双窗口入路 肱骨远端骨折 治疗优良率
  • 简介:小腿前侧血供差,损伤后极易造成局部软组织全层坏死或胫骨外露,使创面修复较为困难.小腿肌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内外侧构成,其血供足、肌腹扁阔,转移后可覆盖小腿前侧的任何部位.笔者单位利用小腿肌肌瓣转移、肌瓣表面植皮的方法修复小腿难愈创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腿三头肌 肌瓣 小腿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肌正中切口入路用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采用肱肌正中入路双钢板治疗;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半年—1年半.骨折愈合时间18周—42周不等.结论肱肌正中入路相对安全、显露比较清晰;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肱肌,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探究改良肱肌双窗口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1~2022.1)收录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后以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与改良肱肌双窗口入路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与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改良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 肱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踝背屈位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小腿肌痉挛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存在小腿肌痉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踝背屈位振动疗法。两组患者于训练前,训练4周,训练8周后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小腿肌肌张力评定。结果 经治疗4周,8周后发现训练组小腿肌肌张力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 踝背屈位振动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小腿肌肌张力。

  • 标签: 脑卒中 振动疗法 小腿三头肌痉挛
  • 简介: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组(埋线组)和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组(肉毒素组),观察治疗1月后患儿的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结果肉毒素和埋线治疗1月后患儿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对患儿踝背屈曲度的改善弱于肉毒素组(P〈0.05),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与肉毒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电刺激 埋线 穴位治疗 A型肉毒毒素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确诊的2-5岁痉挛型脑瘫伴小腿肌痉挛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冲击波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接受包括振动疗法,冲击波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肌张力的变化、小腿肌的兴奋性(表面肌电)。结果经过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有明显的差别;小腿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结论体外冲击波能缓解患儿肌肉痉挛,降低肌肉张力,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痉挛型 脑性瘫痪 小腿三头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入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肘后正中切口手路,不打断肱肌直视下复位骨折、克氏针内固定。结果53例患者均为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均取得了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4.3%。结论经肱肌肌腱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满意方法之一。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肱肌肘肌翻转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骨折的固定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患者90例,应用肱肌肘肌翻转入路进行复位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愈合时间、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后平均愈合时间为(13.04±1.03)周,治疗优良率为94.44%,并发症率为4.44%。结论肱肌肘肌翻转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切口基本愈合。

  • 标签: 肱三头肌肘肌翻转 肱骨远端 髁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经肱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1例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3.8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HSS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8例,一般2例,较差2例。结论经肱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可以早期锻炼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小腿肌痉挛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lonus阵挛分级法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和痉挛程度,并对胫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F波、H反射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肌MAS、Clonus分级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Hmax、Hmax刺激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小腿肌MAS[(0.62±0.63)分]、Clonus分级评分[(1.05±1.02)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0.48±0.28)、Hmax[(3.75±2.09)mV]、Hmax刺激强度[(38.18±12.79)mA]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可通过抑制神经反射通路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小腿肌的痉挛程度,降低肌肉张力。

  • 标签: 局部振动治疗 脑卒中 肌张力 H-反射 F波
  • 简介:目的介绍经肱肌两侧入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8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4例。所有病例均采取肘后正中切口,经肱肌两侧入路,不做尺骨鹰嘴“V”形或斜形截骨,提起肱肌向内侧、外侧牵拉,并配合肘关节伸屈,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术后24~48h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6例患者获平均18.6个月(12~28个月)随访,术后12~18周骨折全部愈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4例尺神经损伤均患者完全恢复,无一例发生迟发性神经麻痹。结论采用肱肌两侧入路,在保留伸肘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充分显露,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

  • 标签: 肱骨髁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通市1~6岁儿童肱二肌、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图(sEMG)的特征变化。方法在康复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测试,采样时令所有受试者保持相同姿势。将EMG的表面电极固定于其双侧肱二肌、肱肌体表上,在进行肘关节屈肌、伸肌MIVC时,同步记录其健侧肱二肌、肱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频域特征量化分析,包括中位频率(MF)及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健侧肱二肌、肱肌的M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肱二肌、肱肌存在sEMG信号无异常,提示表面肌电对肱二肌、肱肌状态的评价无意义。

  • 标签: 儿童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表面肌电图 平均功率频率 中位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