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单一评价指标"难以准确揭示城市空气污染特征的问题,基于"空气质量浓度、人口暴露强度、人口加权浓度"3个指标,以长沙市为例,对比分析了各指标在城市PM2.5污染防控区划中的差异与优缺点。结果表明,研究区质量浓度指标区划下的暴露防控区呈梯度面分布,空间平滑效应明显。而顾及人口特征的人口暴露强度和人口加权浓度两个指标能够揭示污染防控区的空间微观差异,但前者受人口空间分布因素的影响过大,风险异常集聚效应"突出"。融入空气质量标准的人口加权浓度相对风险指标能够更准确地揭示长沙市人口PM2.5暴露风险空间变化规律。开展城市PM2.5污染防控多指标空间区划研究,有利于弥补单一指标评价结果的局限性及不确定性。

  • 标签: 环境学 暴露评估 PM2.5 环境风险
  • 简介: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原有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未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突出考虑,对指标性质差异性也未考虑,已不适用。在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考虑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质差异巨大,天然劣质指标的参评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单独考虑。另外,判别组分信息,分别对天然组分与人工组分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指标分类的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将其运用到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总硬度、铁、锰、氟化物、苯并(a)芘5项指标为劣质指标。研究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以Ⅰ级、Ⅱ级为主,Ⅳ级中污染、Ⅴ级重污染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的城区;毒理学指标以3级为主,其次为4、5级。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对比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对劣质指标进行了考虑,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偏差、夸大污染程度与范围、不同性质指标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综合体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地下水污染 综合评价 指标分类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大病保险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太仓市、苏州市本级、宿迁市和射阳县为例,对四地区的大病保险政策制度目标、运行过程、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整体上政策补偿比更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家庭医疗负担比更高;此外,农村家庭的医疗负担比高于城镇家庭。在此基础上,为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提供建议。

  • 标签: 大病保险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评价
  • 简介:基于南京市空气质量现状及达标差距分析,研究了达标规划总体思路、目标及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南京市NO2、PM2.5、PM10年均浓度及O3最大8h第90分位数距离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分别为25%、63%、37%与6.9%;建议达标期限分三阶段,近期(2020年)NO2达标,中期(2025年)PM10达标,远期(2030)PM2.5与O3达标;建议采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末端治理三方面策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

  • 标签: 达标规划 差距分析 达标期限
  • 简介: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煤矿建设、煤化工、坑口发电、煤机制造,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现有全资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户,境外机构4户,参股企业11户。公司现有生产、在建、技改矿井48处,矿建施工项目82个,煤化工工厂6家,主要分布在山西、江苏、内蒙古、陕西、黑龙江、新疆等地。

  • 标签: 安全生产 安全质量标准化 骨干企业 煤炭生产 主营业务 煤矿建设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说清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十二五”国家地表水监测网基础上,依据有关标准和监测规范,进一步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共设置国控断面(点位)2767个(河流断面2424个、湖库点位343个),其中,评价、考核、排名断面共1940个,入海控制断面共195个(其中85个同时为评价、考核、排名断面),趋势断面共717个。

  • 标签: 环境监测网 环境保护法 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 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