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设计的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在每天进水容积负荷1.0kgCDO/^3,进水COD浓度600mg/L,MLSS为900-5500mg/L,无论活性污泥表现正常还是膨胀。过滤出水中COD均稳定地小于90mg/L,处理效果于目前炼油厂的合建式曝气池(容积负荷为0.5kgCOD/m^3左右,出水COD100mg/L左右)。试验运行期间,通量最高可达到42L/m^2.h,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采用特殊流态来降低堵塞的生物反应器和优良质量的

  • 标签: 中空纤维膜 生物反应器 炼油厂 浮选池出水 试验研究 中空纤维
  • 简介:对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在低温(10—15℃)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和污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GSB反应在10—15℃的低温条件下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低至114mg/L或高达3600mg/L(有机负荷高达23kgCOD·m^-3·d^-1)时,COD去除率均能维持在70%左右。与中温(32—35℃)相比,低温时颗粒污泥的沉速相对较低,但不低于15m/h,不会被冲出反应而造成污泥流失。低温时,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明显降低,COD去除率也明显降低,但液体上升流速的提高能改善泥水的传质效果,提高COD去除率。在HRT=0.9h,液体上升流速Vup=3.0m/h左右的运行条件下,反应内温度由35℃降到15℃时,K由0.391×10^3降到0.107×10^3,COD去除率由84.32%降到689%但当Vup由3.0m/h提高到4.2m/h时,K由0.107×10^3提高到0.254×10^3,COD去除率也由68.9%提高至76.7%:低温时,EGSB反应的抗温度冲击能力很强。低浓度时,EGSB反应的抗pH冲击能力不强,但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高,其抗DH冲击能力逐渐增强。EGSB反应在低温低浓度条件下运行时需添加碱度以维持反应内适宜的pH值。

  • 标签: 水污染防治工程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低温 抗温度冲击 抗pH冲击 污泥性能
  • 简介:在建立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影响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运行效果较大的相关参数(气水比、C/N值和污泥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进行了运行优化,为实现反应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依据.图6,参7.

  • 标签: 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器 活性污泥2D模型 运行优化
  • 简介:摘要:生物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推动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加强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并积极探讨和研究生物反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来提升环境工程质量,为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 标签: 环境工程 污水处理 膜生物反应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通过实验及动力学理论分析,对生物填料塔系统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适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生物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甲醛废气的生物净化有与其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不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类型判别准数M值远小于1(M=0.004≤1.0),即生物中甲醛的生化反应速率远远小于其在液中的扩散速率,为慢速生化降解反应。针对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生物填料塔实验系统的研究表明,应用“吸收-生物”理论模型得到的甲醛净化效率、甲醛生化去除量和出口气体甲醛质量浓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尺分别到达了0、87、0、96和0.89,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吸附-生物”理论模型对应的相关系数尺分别仅为0、64、0.84和0.64。与“吸附-生物”理论模型相比,“吸收-生物”理论模型描述甲醛废气生物净化过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生物法废气净化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工程 甲醛废气 动力学模型 生物膜填料塔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生物法在废气中有机物去除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分析了生物法的原理和优势,并深入研究了其在不同废气处理领域的应用。同时,我们讨论了生物法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解决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标签: 生物膜 废气处理 有机物去除
  • 简介: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应用于环境现场快速检测及实际试样具有优势。介绍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的量热检测和热放大原理以及组成、测试装置等关键技术,其中热放大的应用可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水平;综述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应用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涉及的酶源、富集处理等环节;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并展望了量热式酶生物传感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量热式生物传感器 酶抑制 重金属 农药残留
  • 简介: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絮凝试验和MBR处理人工废水试验,考察了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污染的效果。壳聚糖絮凝处理MBR中污泥混合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时,能明显降低污泥混合液SUV254的质量浓度,对污泥脱氢酶活性(DHA)的影响也较小;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20n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当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大于20mg/L时,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低于20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质EPS及疏水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mg/L时,MBR反应的跨压力增大的同时,处理系统的通量也稳定增大。通量衰减速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壳聚糖对延缓和控制污染有积极的作用。MBR反应中活性污泥质量浓度(MLSS)和出水CODCr的变化表明,投加壳聚糖在提高反应中微生物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水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膜污染 壳聚糖 絮凝作用 效能分析
  • 简介:摘要: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废水中存在着酸性物质、有机物、钙、镁等因素,的老化与污染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对其材料性能、废水预处理、使用环境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在采用膜技术进行工业废水处理时,也要注意元件和系统运行状况,以便为膜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处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标签: 膜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 应用
  • 简介: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表面合成了致密的NaA分子筛,考察了2种原料配比对合成分子筛的影响.利用SEM、XRD和单组分气体渗透等方法对NaA分子筛进行表征.由SEM照片可以观察到,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2∶2∶1∶200合成的NaA分子筛表面存在许多较大的晶体团,影响的连续性,而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6∶2∶1∶600合成出的NaA分子筛表面平整,分子筛晶粒均匀,二者厚均约为20μm.由XRD确定合成出的为NaA分子筛.通过单组分气体渗透率测得H2/N2、H2/C3H8理想分离因数接近Knudsen扩散机制的水平,说明气体是通过晶间孔隙渗透的.

  • 标签: 膜分离 分子筛膜 水热合成 表征 α—Al2O3陶瓷管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 摘要:电力变压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它对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变压安装水平,业主、安装单位、制造厂三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对于业主来说应做好这三者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协调与沟通好相应的工作以保证变压的安装质量,从而保证电力变压的安全稳定运行,来发挥设备的最大经济效益。

  • 标签:   变压器 安装质量 安全运行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污染问题及其清洗方法。首先介绍了超滤与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随后,详细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电厂水处理效率的影响。接着,提出了针对超滤与反渗透污染的清洗策略和方法,包括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并探讨了清洗效果评估与优化的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验证了清洗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电厂水处理中污染控制与预防措施的建议。

  • 标签: 超滤 反渗透 电厂水处理 膜污染 清洗策略
  • 简介:针对某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的性质和目前固化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微生物具备较强的代谢多样性,具有分解污染物快、降解彻底等优势特征,进行了生物处理钻井固体废物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处理钻井废物时只用生物降解菌种,不需再使用其它化学添加剂;将钻井固体物中的有机物转变成土壤腐殖质组分,此土壤能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旱地)及以上标准,可用作绿化用土。

  • 标签: 钻井 固体废物 生物处理 资源化
  • 简介:文章就海面浮的产生、危害、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在海面浮油处理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生物技术具有高效、低费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特别是处理较薄油膜或化学药品使用受限制,更有其无可替代的优点,同时还指出了生物技术的局限性。

  • 标签: 海面浮油 生物处理 海洋污染
  • 简介:以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臭氧-生物陶粒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生物过滤系统的生物活性及有机物去除特性,建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量化计算方法,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有机物降解过程及去除机理。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其中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65%,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的有机物几乎全部是易于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而吸附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35%,去除的有机物中难降解和易于降解的有机物的量基本相当。

  • 标签: 环境工程 生物活性炭 生物降解 吸附 降解机理